前言
学术英语写作是中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是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学位论文质量的优劣也是决定学生毕业时可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学术论文写作即使对英语为本族语的学习者也并非易事,对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系统的指导和即时的纠正反馈则显得更为关键和重要。
然而无论是二语习得的反馈研究还是语言教学的学术写作研究都没能真正解决学术写作指导反馈的实践问题。
目前二语习得的反馈研究大多是在心灵认知的视角下进行的聚焦式反馈研究,研究具体反馈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共时实验研究,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在控制变量的情境下运用语法判断的方法,测量所纠正的特定语法项目的被习得情况,通过对比前测、后测、延时后测的测试成绩推定不同反馈方式的效果。这样的研究虽然帮助二语习得研究者认识了反馈的不同类型和方式及其对二语语法学习的效果,但却忽略了语法习得之外的如写作内容、结构、语言等其他方面,同时也忽略了学习者、学习环境等其他因素对习得效果的影响。因此聚焦式反馈研究并没能真实地说明反馈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实验设计上的延时后测更是没能真正历时地探究学习者写作能力的变化过程和状况。
当前的学术英语写作研究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和能力研究两个方面。文本研究主要涉及选题、摘要、主题句、语言和格式等问题。研究者从体裁分析及功能语法角度探究学术文本的语篇结构及句法层面的语言特点,为学术写作提供指导。学术写作能力的研究主要涉及现状分析、课程改革、指导体系、评估机制和教学法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只关注到学术写作课程教学这一阶段,对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学位论文写作实践却鲜有涉及。而目前中国高校本科生学位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是:在论文写作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导师对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反馈比课程教学对论文文本的产出和学术能力的提高发挥着更直接的作用。
考虑到上述研究领域留有的研究空间和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写作的实际需求,本书从社会文化认知的视角,通过历时追踪案例的研究方法,探究导师的指导反馈在中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写作中的作用、影响因素及反馈对学术能力发展的效能。研究拟回答三个概要性问题:①反馈在学位论文产出过程中的作用如何?②在反馈活动的过程中,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术写作能力经历了怎样的变化?③影响学术写作反馈活动效能的因素有哪些?
本书基于对二语习得和二语写作两个领域中反馈研究的对比分析,跨越了理论、研究和写作反馈实践之间的差距,提出将两个领域的研究融合的研究设计思路。研究在社会文化认知视域下以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及对话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学术语篇、学术语言和学术思辨三个维度为分析文本和学术能力的操作框架,采用嵌入性案例研究设计,追踪观察和客观地描述学位论文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终稿完整写作过程中的多次反馈—修改的情况。研究案例来自综合类、师范类和理工类三所高校的30名2015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及其10位论文指导教师;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案例所在院校的全体同届毕业生和他们的导师。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文本分析和回溯性访谈为主要数据来源,以非参与性观察和问卷调查为辅助手段,对多种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三角验证。研究结果显示:
第一,在导师指导反馈的作用下,30名本科生的学位论文整体上质量都有明显改进。在语篇方面,导师在初稿、二稿阶段以“间接反馈+解释”的方式提示学生增加必要语步步骤,解释具体步骤的语义和交际功能。修改结果显示论文初稿时语步缺失、步骤简略的结构都修改成了终稿时的整体语步基本完整、必要步骤大多齐备的结构。在语言方面,导师在二稿、三稿阶段以“间接/直接反馈+解释”的方式指出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问题。学生在直接反馈的作用下都能对错误的词汇选择做出修改,间接反馈只对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学生有效,解释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的有效桥梁。在思辨方面,导师的反馈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学生主要在面谈时的多轮意义协商中理解了反馈意图,具体修改成效则同时受到学生个体思辨能力的影响。
第二,经过学位论文开题和撰写阶段的反馈指导,中国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术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就语篇能力而言,在导师“间接反馈+解释”的支架作用下,学生逐步学会了正确搭建和排列论文各部分的语步步骤。就语言能力而言,在反馈信息明晰度充足时,学生从中受益的程度最大,不足时,受益程度则相应降低,但如果学生能主动利用范文等其他中介工具,其学术语言的习得效果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就思辨能力而言,学生受益于面谈反馈信息的丰富性、清晰性、动态性和即时性,思考选题、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第三,影响反馈活动效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反馈主体、客体、中介、规则、共同体和任务分工六个方面:
(1)主体因素包括学生的学术水平、反馈需求、修改策略以及导师的指导能力、反馈态度、反馈策略和反馈方式。
(2)客体因素涉及反馈目标的多样性、层次性及动态性。每次单元活动的目标交互作用形成新的客体,成为继续下一次反馈的基础和动力,直至获得最终成果。
(3)反馈中介发挥工具的调节作用,使学生的学术写作认知结构在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交替、循环往复中发生改变,并使学生在学术写作知识的内化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学术写作能力。
(4)反馈规则涉及反馈时间、反馈形式和反馈标准。反馈的及时性、反馈的明晰度和信息含量、反馈标准与学生当前实际写作水平的适切度等都是影响反馈效能的关键因素。
(5)共同体内的各成员在有着较为一致的活动目标时最容易形成合作和交流,成员间良好的情感基础也是提高活动效率、增强活动效果的调节变量。
(6)任务分工中活动主体对身份和职责的理解能否达成共识是影响反馈活动进程的关键因素。
基于对学位论文完整写作过程的历时追踪,本书构建了单元反馈活动模型和学位论文写作过程反馈活动模型,一方面克服了二语习得领域聚焦式反馈研究的局限,加深了学界对反馈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为学术写作过程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实证素材,有助于完善和丰富二语学术写作发展研究理论体系,并加强社会文化理论在学术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本书还有助于解决英语学位论文写作教与学的实践问题,为指导教师、学生作者及同行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由于笔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期不断改进完善。
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