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哲学简史:关于本真的时间的考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时间意识的产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空中的日月星辰统称为“天象”。古人在对天象的长期观察中体悟到了时间。从这个角度讲,人类观察天象的意识可谓产生时间意识的始源。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一个墓葬,它的年代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4500年。在那里发现了一个由蚌壳和人的胫骨组成的北斗图图一来源: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星图,它表明距今6500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在夜观天象了。

图一:濮阳西水坡墓葬中的北斗图

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约为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300年)出土了一个绘有双鸟朝阳图案的象牙蝶形器:

图二:双鸟朝阳图图二来源:浙江省博物馆编著《浙江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上图中,光芒万丈的太阳居中,双鸟分列太阳两侧。依专家所见,双鸟应当寓指春秋二季。古人认为,鸟知天时,他们观察到燕子一类的候鸟总是春天来,秋天去。《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即燕子,相传有娀氏的女儿简狄就是在燕子春天来时吞了燕卵而生下殷商的始祖契。《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名挚,挚通鸷,鸷是一种猛禽。相传少昊在他的国家里“以鸟名官”,由于玄鸟(燕子)春分时节来,秋分时节去,所以司分之官(即管理天文历数的官员)就叫“玄鸟氏”。

河姆渡文化已经具有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这在不知时令节气的远古是不能想象的。春季和秋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播种和收获时间,双鸟代表春秋,恰好反映出人类在时间意识上的发蒙,他们已经开始关注农时了。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由此产生春夏秋冬。先古居民不明其中道理,他们只知天圆地方,只见太阳东升西落,但他们已经觉察到季节与太阳密切相关,从太阳居中央、双鸟列两旁的位置安排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成都金沙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在那里出现的太阳神鸟纹金箔饰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物证,反映出较高一级的时间意识水准。

图三:太阳神鸟纹金箔饰图三来源: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图版二。

在这幅美轮美奂的图案中,太阳喷射出十二道金色的光芒,四鸟盘旋在它的东西南北方。这十二道光芒形状相同,间距相等,且取一样的倾斜角度,显示太阳本身处于旋转运动状态。四只鸟也是同形等距,它们围绕太阳飞翔,也呈旋转运动状态。我们知道,在现实中有四个随太阳之动而动,且间距相等,并在循环交替其位的东西,这四个东西不是别的,正是春夏秋冬。如果将春夏秋冬的不同表象(如暖、热、凉、寒)去除,那么余下来便是同质的四季或四时,而这便应是四鸟同形的寓意所在。

四鸟旋转一圈是一年,太阳旋转一圈也就是一年。如将太阳旋转一圈的过程分为十二等分,那就等于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由于这十二个等分恰好与十二道相同的光芒相合,所以图中十二道光芒应当象征十二个太阳月。

太阳在旋转运动,四鸟在相继飞翔,这里面还蕴含着岁月交替、循环不已的意思。显然,太阳神鸟图已具有指建时间的意义。

在世界其他地域也发现类似的日鸟图,如美国田纳西州萨姆纳县印地安贝刻盘的太阳和四鸟图(1),美国印地安普韦布洛陶盘的四鸟代表四个节气图(2),东北亚雅库特银鞭柄的太阳及四鸟图(3)和东北亚图瓦皮壶上的太阳及四个类似的鸟头图(4)。

图四:发现于世界其他地域的日鸟图图四来源: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第111页。

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在其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有二十多个图像。这些图像具有二个鲜明特点,一是构型简单,如同草图;二是重复出现,类似有特指的符号,所以被认作一种处于图画与文字中间的原始文字,并被称为“图像文字”。

图五: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图像文字图五来源:左图取自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天文历史陈列馆;右图摘自逄振镐《从图像文字到甲骨文》,原载于《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我们来观察一下左图和右图上排第5个图像:这二幅图像都是圆形之日居上,锯齿形之山居下,中间为云层,且呈凹曲状,似为下坠之日所压,所以显现为傍晚景象。中国古代有“日落西山”之说,这同“山云日”图恰好相合,两者可以互作说明。

我们再来看右图上排第4个图像:这幅图像为下云上日构型,下方的云气有一个尖状凸起,似为初升旭日所沾连,显现为太阳跃离云层的瞬间,所以是早晨景象。有趣的是,这些图像不仅在形状上酷似“旦”字,而且在表意上也接近“旦”字,因为“旦”字的本义正是“天明”,而其引申义则为“早晨”(如“枕戈待旦”)。就此而言,“云日”图像应与“旦”字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人的意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殷商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作为一种系统成熟文字,它应该有一个发展过程。“文字权舆,始于图象”,记事图象可为一切文字的本源,而“图象→图像文字→象形文字”则可为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所以图像文字被认作汉字的萌芽或祖型。

出自大汶口文化的图像文字反映了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与“日出”“日没”相关的知识,而这实际上就是时间概念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