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工会的来源
中国工会的产生与工业化进程是密切相关的。18世纪西方国家通过产业革命走上强国之路,而清政府还沉睡在紫禁城的落日余晖之中,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机会。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清王朝时期,尽管有小作坊和小手工业者,但没有经过工业革命,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英国凭借坚船利炮,大败清王朝,使昏昏欲睡的清政府如梦初醒,也由此揭开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从1861年开始洋务运动艰难起步,从军事工业到民用工业,从官办、官商合办到官督商办,工业化开始缓慢发展。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进程迈出的第一步。
北洋政府时期,因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工业化迎来了短暂的“黄金”发展期,1909年第一条中国人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通车;1912年—1914年这三年间,新开的工厂为4000多家,民族资本兴建的面粉厂、火柴厂、卷烟厂、造纸厂以及采煤、冶炼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国民党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统治集团,形成了“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官僚资本,垄断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控制着国家资源和进口物资,最终形成商业垄断,残酷地压迫农民、工人,压迫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实体工业没有得到多大发展。
在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中,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诞生并逐渐发展壮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剥削和压迫,其劳动强度之大、工作时间之长、劳动条件之差、工资收入之低、政治权利之少,在世界各国中是非常罕见的。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工人总同盟举行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1920年11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指导下,中国第一个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在上海白克路207号上海公学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陈独秀到会祝贺,并发表演讲。筹备会书记李中担任临时主席。会议通过了由李中和陈独秀起草的《上海机器工会章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产业工会。”1921年8月1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正式挂牌办公,张特立(张国焘)、邓中夏先后担任主任,李启汉任秘书长。
1922年5月1日—6日,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邀请全国各地各党派工会团体,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大会——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1925年5月1日—9日,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大会选举林伟民、刘少奇、苏兆征、邓中夏等25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日,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推举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邓培、郑绎生等为副委员长,邓中夏为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李森为组织部长,孙云鹏为经济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