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逆反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逆反个性,独立的煎熬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当孩子慢慢长大,他就会希望像大人那样承担一定的义务,像大人那样拥有自己的空间。作为父母,不要压抑孩子逆反个性,适当放手,让孩子顺利度过独立自主的煎熬期。

孩子非常调皮任性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哭闹不止,把父母搞得精疲力尽而不罢休。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父母选择退让,或者听之任之;有的父母则把这种任性完全归咎于独生子女带得太娇惯。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孩子随着生理发育,开始慢慢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正确与否,不可能像父母那样可以瞻前顾后地分析,甚至做出判断。

孩子只是凭着自己的情绪和兴趣来参与,虽然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利的,或者是有害的。这时父母会以成年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孩子,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不过,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父母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可全权包办代替,也不要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心理将会更加严重。孩子的任性,其实是一种与父母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父母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小贴士

1.鼓励孩子多与小伙伴玩

群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假如个人的意愿与多数人不一致,那就会被否定。父母可以多让孩子与同伴玩耍,因为在同龄人中间,假如孩子总是任性,他就会被群体孤立。即便是在家中,比较任性的孩子处于群体之中时,他也不会随便把自己的小性子表现出来,他们觉得自己任性只会遭人讨厌。这样时间长了,孩子身上任性的毛病就会慢慢淡化了。

2.转移孩子注意力

当孩子任性的时候,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开,从而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假如孩子在一个地方玩得很上瘾,不管父母怎么说他都不愿意离开。这时父母不妨说:“走,我带你去坐汽车。”孩子就会愉快地答应下来。

3.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任性。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处处按照要求做,孩子就可以自觉地和父母保持一致了。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什么都有规矩,那就不会随便提出一些特殊要求。

4.情感上理解,行为上约束

父母要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孩子的约束。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桌上没有自己喜欢吃的菜,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便冰箱里有原材料,父母也不要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换。假如孩子继续哭闹,就让他饿一顿,等他觉得饥饿时,自然会寻找东西吃。

5.坚持原则

孩子任性往往抓住了父母的弱点,父母越怕孩子哭,孩子就越是哭个没完;父母越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就偏在地上滚个没完。父母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论他怎么哭,怎么闹,绝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坚持原则,态度坚决,而且势必坚持到底。

6.适时表扬

有的父母想孩子就是这样任性,估计是改不了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毕竟小,只要父母善于诱导,完全可以改变他任性的毛病。父母在诱导时要多利用积极因素,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当孩子任性时,父母就表扬他的优点,孩子听到表扬之后情绪自然就缓过来了。

孩子喜欢撒谎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说谎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心理畸变。她通过对孩子生活习性的观察发现,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不能自由地实现自己原有的发展计划,就有可能导致心理畸变的发生,自然而然,孩子学会了说谎。

孩子喜欢撒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先天具有欺骗和说谎的能力,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甚至包括刚刚出生的婴儿,也拥有一些天生的了解别人心理的能力。

既然孩子说谎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就应该因势利导,在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前提下,鼓励孩子说实话,这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应该批评和反对。

很多时候,孩子的谎言几乎都是善意的,并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那父母应该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谎言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

由于一些父母经常以打、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这时孩子说谎是父母不让他们说真话。孩子的感情体验不管是积极的、消极的,或是矛盾的,都应该鼓励他不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说,而应该按照孩子自己的体验去说。

有时候父母所谓的权宜之计往往会成为孩子说谎的样板,比如有人敲门找爸爸,爸爸不愿见,就叫孩子告诉找他的人说:“爸爸不在家。”或者,孩子由于判断不准,把心里想的当作事实说出来,说出自己对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的一种想象,比如“我爸爸有一把手枪”,这种谎言说出了孩子希望的事实和渴望的场景。

小贴士

1.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增加压力,从而导致孩子说谎。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合理,不要奢望他们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情。父母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经常与孩子交流,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2.正确对待孩子的谎言

在面对喜欢幻想的孩子时,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父母不应该阻止孩子发挥他的想象力,而要帮助孩子分辨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孩子的想象转化成谎言,有时仅是一步之遥,这就需要父母正确引导。孩子拥有想象力是天性,不过假如父母对孩子的想象力一味地赞许,那就有可能让孩子的想象转化为谎言。假如父母一味地反对孩子的想象力,又会扼杀孩子的智力发育。因此,父母需要调整教育方法,及时循循善诱地纠正孩子不好的习惯。

3.了解孩子喜欢说谎的动机

假如孩子到了能够分辨是非的年龄依然在说谎,那父母应该找出原因。有的孩子是因为免受处罚而撒谎,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说了真话反而会被惩罚;有的孩子则是出于无奈,在父母的逼迫之下选择撒谎;有的孩子为了讨父母关心,为了不让父母生气,他们最本能的反应就是不承认自己所做过的错事。

4.树立良好的榜样

对喜欢说谎的孩子,威胁或强迫他承认自己的谎言都不是正确的办法,父母最好可以用一定的时间,冷静、严肃地与孩子谈谈。孩子承认错误之后,父母一定要称赞孩子诚实的表现,要这样说“我虽然不满意你做错了事情,但幸好你说出了真相,我实在很欣赏你的诚实”。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言行将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即便是善意的谎言,也要杜绝。父母要做到不论对人对事都真心诚意,这样孩子才能坦诚做人。

孩子总和父母对着干

有一位孩子对妈妈说:“为什么我一听见你说学习的事情就来气,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心里很反感,或许这是一种叛逆心理。假如你不跟说我学习的事情,我很愿意跟你亲近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我害怕与你交流。”可以说,这是一位逆反期孩子的内心独白。

进入逆反期之后,孩子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体慢慢开始发育成熟。不过他们生理上的成熟并没有带来心理上的成熟,不少孩子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叛逆心理。

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征是:情感丰富,情绪波动。逆反期的孩子感情相对脆弱,有时开心,有时莫名伤心,对父母不愿意谈及心事,对朋友却可以敞开心扉;自我意识强,他们自我感觉像个小大人,不过思维情感却还是个孩子;他们开始偷藏自己的日记本,有成人的感觉,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比如涂指甲;讨厌父母的唠叨,不管自己对错,只要是来自父母的批评,他们都积极反抗。

逆反期孩子处于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他们需要与同龄人,尤其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之间敞开心灵。不过,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和想法并不一样,难以满足逆反期孩子的这种渴求心理。甚至,有的孩子会把心里话诉说在日记里,又因为好强的自尊心,不愿意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了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别人了解的矛盾心理,同时也是他们与父母产生叛逆的原因。

小贴士

1.倾听孩子的烦恼

实际上,叛逆的孩子不喜欢父母的唠叨,不过他们却喜欢向别人倾吐自己的心事。父母可以平心静气地当个好听众,他需要被倾听,这样会消除他心中的委屈、烦恼。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散步,或跟孩子一起运动,这样彼此都感觉会很轻松。

2.与孩子进行日记沟通

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时不要把气撒在对方身上,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到日记里,然后给对方看。跟孩子约好,互相看日记,这样容易谅解对方。当然,这需要征得孩子的同意,也可以让孩子把心事写到纸条里交给父母,有烦恼第一时间回复孩子,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惑。

3.了解孩子叛逆的特点

父母可以通过了解孩子叛逆的特点,并告诉他这是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实际上,叛逆的个性也并非全都不好,但需要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假如他开始反驳父母,那证明他已经长大了。当然,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叛逆的缺点和优点,帮助他顺利度过青春期。

4.不要总是拿孩子去比较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比较,给孩子一种强大的压力,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欠妥当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只是经常被父母忽视而已。假如父母总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那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然会触动孩子的逆反情绪。

5.少批评,多鼓励

对正处于逆反期的孩子,父母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反感的就是批评,假如父母经常批评他们一定可以激起其内心的反感。反之,假如父母经常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激励他们,那他们就会如父母所想的那样去努力成长。

6.把孩子当成人对待

父母应该学会平等地面对孩子,把他们当作大人看,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否则父母高高在上就不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可,得不到认可,就不容易知道他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不知道孩子的心事就难以对症下药,这样就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孩子开始渴望独立

为什么孩子进了逆反期以后,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听话了,这是许多父母都感到棘手的问题。教育专家表示,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值生理发育期,生理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父母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干预孩子的生活,而是从思想入手,增进亲子沟通。否则,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竭力想摆脱父母的管教,不愿意被当作小孩子,渴望有独立的人格,渴望得到父母的接纳、理解和尊重。同时,希望获得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一旦他们自主意识受到阻力,人格发展受到限制,他们就会反抗。此外,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生活能力还比较差,尚不能完全摆脱父母,因此他们的内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焦虑。

女儿从小跟妈妈一起睡,直到六七岁还这样。后来为了让孩子独立,给她专门准备了一个房间。

现在女儿13岁了,在寄宿学校读书,偶尔回来,因为太想念孩子,妈妈会主动提出:“宝贝,今天妈妈跟你睡,好不好?”这时女儿便会不耐烦地说:“我这么大了,还要跟妈妈睡?传到我同学耳朵里多丢人啊,你自己回房间睡吧,别管我了。”妈妈觉得被女儿嫌弃的感觉还真不好受,怎么她现在都不亲热了?

中国的父母总是过分关心孩子的事情,一旦孩子遇到困难了,他们比孩子还忧心忡忡;一旦孩子出现失误,他们就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责任。孩子在物质生活上依赖父母,父母在精神生活方面依赖孩子。假如父母用成年人功利的价值取向要求孩子决定取舍,当孩子的发展不能满足自己的期许时,就会产生教育职能被剥夺的焦虑。

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产生两种极端的后果:一方面孩子对父母的指引全盘肯定,对父母过于依赖,形成思维惰性,没办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另一方面,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全盘否定,陷入盲目的亲子敌对关系中,强化叛逆心理。再者,父母对孩子辨别能力的不认同,总是入侵孩子的私人空间,会造成孩子自我形象低下,他们会将自己许多青春期普遍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都归纳为父母的教育问题,从而激化亲子矛盾。

小贴士

1.对孩子的爱不需要附加条件

父母要给孩子最纯真的爱,不过不能在“爱”的情感中附加任何条件。例如,有的父母关心照顾了孩子,就要求他回报优秀的成绩。而且,父母需要充分信任孩子,有的父母总希望随时监视孩子,知道他的所有事情,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这会让孩子十分反感,从而破坏了亲子之间的信任和关系。

2.做好亲子沟通工作

心理学家认为,引导逆反期的孩子,最主要的就是做好亲子沟通工作。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能忽视孩子的存在,更不能破坏性地批评和强迫,这会大大地损害他的自尊心。有的父母总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做比较,这会引起孩子强烈的抗拒心理。假如当众管教孩子,那他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父母只有多鼓励和表扬孩子,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

3.对孩子不要强行“溺爱”

备受冷落的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渴望得到自由的孩子却被父母强行“溺爱”,似乎不能自由呼吸。一旦孩子进入逆反期,父母需要记住:不要想方设法控制他。假如希望孩子好,就要沉下心来帮助他找出自身的价值观,以平等的方式创造、增大或转移孩子在乎的价值,使孩子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4.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自主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鼓励孩子自己做主,允许他偶尔做一些不明智但安全的决定,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5.保持孩子独立的人格

父母和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谁也没有必要为了对方而牺牲自己,更不可以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对方。这将意味着父母与孩子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要过于卷入。父母不可能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为他的一切选择做主。为了孩子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现在就要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

孩子讨厌被父母管着

心理学研究认为,进入逆反期的孩子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的心理会呈现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假如这时父母还把他们当成小孩子来看待,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唠叨、啰唆,那孩子就会感到厌烦,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从而萌发出对立的情绪。假如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其逆反心理会更强烈,这时父母要巧妙管教。

女儿今年13岁了,最近总是喜欢和父母顶嘴,明明无理还要争辩。平时让她干什么事情,总喜欢等父母发了脾气才会行动。而且,挂在她嘴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你管我?”

女儿平时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沟通,处处与父母对立,不是频繁地发脾气、与父母争吵,就是乱扔衣服、不写作业,有时还会逃学、夜不归宿。父母没有两句话,女儿就会摔门而去,或者说:“得了,得了,我什么都懂,一天到晚数落什么,我不需要你们管!”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也不和睦,说话总是尖酸刻薄。老师教育她,嘴皮都说破了,她依然不动声色。父母为此都愁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许多父母经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意与父母说心里话,做事比较任性。而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是讨厌。显然,父母与子女是在对着干。

小贴士

1.冷静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通常孩子不太懂得控制自己,当他对父母的管教不服气时,他可能情绪会比较激动,可能会冲父母发脾气,可能会有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这时父母千万不要跟着孩子一起着急,要想办法控制孩子的情绪,可以先把事情暂时放一放。即便孩子顶嘴,父母再生气也要保持冷静,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一看到孩子顶嘴就火冒三丈,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因为这样做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双方的情绪更加对立,孩子会更加不服气,父母会更生气,这样只会激化矛盾,不利于任何事情的解决。

2.倾听孩子的想法

父母要善于营造聆听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会来找父母商量。父母需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比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机会,留心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备受重视。父母需要做的是顾问、朋友,而不是长者,只是细心倾听,协助抉择,而不插手干预,仅仅是提出建议。

3.对孩子采取温暖的方式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好像是很正常的。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恰恰错了,效果会适得其反。父母可以换个角度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教育孩子,处理突发事件。父母应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毕竟小孩子一时半会想不通,需要留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

4.与孩子聊天

当孩子有了逆反的苗头时,要与孩子进行一次亲切的聊天,明确告诉他逆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父母、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会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长时间下去,孩子会变得蛮横无理,胡作非为,不利于自己身心和谐正常发展。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做父母的有多担心和顾虑,让他感受到他的逆反给身边的人造成的感情负担。

5.批评孩子有技巧

不讲方法、不分场合地批评孩子,孩子犯了一个错误就要把他过去的种种错误全都翻出来,随意地贬低和挖苦孩子,教育孩子时连同他的人格一起做出批判,这些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也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减少孩子的对立情绪,父母不能滥用批判,批评孩子前先要弄清事情的原委,分清场合,更不要贬低孩子的人格,批评孩子时要考虑孩子的情绪。而且,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对孩子要多些表扬少些责怪,经常想想孩子的长处,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一来,孩子平时受到的表扬和鼓励多了,犯错误也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评。

6.父母教育方式要保持一致

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要保持一致的思想。不能父亲这样说,母亲又那样说;父亲在严厉地教育孩子,母亲却在一边护短。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可以先商量一下策略,口径一致后,再与孩子进行交流。

7.尊重孩子独立要求

有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一心一意想让孩子在自己的庇护下长大成人,而孩子开始有强烈的独立自主要求,对父母强压给的想法和观念十分不满,从而感到逆反,容易与父母产生冲突。对于孩子的合理意见,父母要尊重,不要对孩子发号施令,以免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对孩子尽可能地用商量的口吻“我认为”“我希望”,以此改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8.正确“爱”孩子

父母应该意识到,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实际上是害了他。父母应对孩子既要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假如孩子的企图第一次得逞,之后就会习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到时候父母想管教亦是无能为力。当孩子生气时,父母避免大声斥责。这时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能吸引他的事情,稳定其情绪,转移其注意力。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耐心地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