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集醒
【原典】
食中山之酒①,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②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③,人人解酲④。集醒第一。
【注释】
①中山之酒:传说中的一种烈性美酒。出自晋干宝《搜神记》:“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
②昏昏:糊涂貌。
③清凉散:一种使人神清气爽的中药。
④酲(chéng):指醉酒,身体不适。
【译文】
清醒时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而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事,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朝廷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人人服下获得清醒。集醒第一。
【原典】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①;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②。
【注释】
①射影之虫:蜮(yù),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人的虫子。
②照胆之镜:传说秦官有一面神镜,能照人五脏六腑。
【译文】
倚仗才华出众而心生傲慢,容易招致嫉妒者背后的小动作。装扮成忠厚老实的样子来欺骗人,恐怕面前会有能够将邪念照出的镜子。
【跟进解读】
这句话是告诉人们处世的艺术。一个会成事的人要做到成事顺利,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解除盲目骄傲自大的心理,而且不能太张狂太咄咄逼人,因此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伟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要适当地学会露傻,这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少树立敌人。
【原典】
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①方为小人;惜②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③折磨乃见吾辈。
【注释】
①颠倒:混淆是非。
②惜:怜惜。
③惟:只。
【译文】
指责那些小人搬弄是非,陷害忠良,却不知道只有惯于干这些事的人,才能称为小人;怜惜我的同类人受到世间的折磨,却不知道只有经历了折磨才能看到同类人的英雄本色。
【原典】
花繁柳密①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②时立得定,方见脚根③。
【注释】
①花繁柳密:代指纷繁复杂的环境。
②风狂雨急:代指紧急危难的情形。
③脚根:寓意气度,临危不变的人生境界。
【译文】
将复杂的局面控制得好,才是真正有手段的人;能够在危难时刻岿然不动,才是真正坚定的人。
【跟进解读】
顺境中能把事情做好,承受福分,人人都可以做到。但关键是看他能否经受得住利益的诱惑而不会迷失本性,能在富贵极顶时急流勇退,这才说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远见卓识。繁花似锦、柳密如织的美景能维持多久呢?因为事物到了巅峰往往是走下坡路的开始,只有智者能够及时识破其中的幻象,来去自如,不受束缚。
在顺境中要的是洒脱的气概,在逆境中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是否有坚定的意志。由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遇到艰难曲折时,能够保持做人的原则和正直的品性,不迷乱心智、不气馁妥协,才可谓生活的强者。
【原典】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①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②过。
【注释】
①秾艳场:指具备歌舞楼台的富贵之地。
②勘:勘察,考验。
【译文】
恬淡的志向,需要经过富贵奢华场合的考验才能真正体现出来;镇定如一的节操,还需要通过纷扰复杂的环境来验证。
【跟进解读】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淡泊名利的操守,镇定安闲的气节,需要我们在平常的德行中加以锻炼,并牢记在心底,不但在贫贱之时能保守住自己的尊严,更要在富贵时能经受得住声色的考验。面对世间五光十色的声色之乐,尘世间纷繁浓艳的名利诱惑,能够保持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有一种毫不为之所动的意念,才算是真正的淡泊,才算是做到了洁身自好。所以说:真正的淡泊在心不在身,只要心中无过贪恋,则处处都可以找到清净与快乐。
【原典】
市恩①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②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注释】
①市恩:同“施恩”,给别人恩惠希望回报。
②要誉:同“邀誉”,极力求取名声。
【译文】
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命清高不如坦直做人来得真实。
【跟进解读】
在日常生活中,故意施舍给别人一些小的恩惠,想求得对方的喜悦,这是一种有着不良企图的行为,或者为了笼络人心,或者为了树立威望,其施舍的目的是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虽然表面上是助人,但结果还是利己的,这与真心诚意的帮助他人相差甚远。而受人以恩,报之以德,才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这种以德报恩的行为是心存感谢,不求索取。古代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可见其中透露着人性的真诚与善良。
虽然声名累人,但人人都想获得名声,并以此为荣。殊不知名声只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虽能满足虚荣心的需要,但无形中也会成为一种束缚人的东西。许多知名人士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便是怕失了自己的好名声,倒不如逃名来得逍遥自在,也免除心理上的思想负担。所以节操高尚的人宁可逃避名利带来的麻烦,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做些沽名钓誉之事。有了名声,就打破了生活中原本的平静,而在这些虚无缥缈之名的环绕下必须时刻谨慎,如此的矫揉造作之情,岂不是夺去了我们真诚平和的本性。
做人只要真实,保持好自己的人格就够了,何必做些假象,不但弄得自己不自在,时间长了,也很可能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所以我们只有用真心诚意的表现,才可赢得真正的自我和他人的尊重。
【原典】
使人有面前之誉①,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②;使人有乍交③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原其可从④。
【注释】
①面前之誉:当面的称赞。
②毁:毁谤,诋毁。
③乍交:刚刚结交。乍,刚刚。
④原其可从:考虑他能做到什么地步。
【译文】
令人当面称赞,不如令人不背后诋毁;令人有刚刚结交的欢乐,不如令人没有长久相处的厌烦。批评别人的丑恶不要太过严厉,要考虑对方是否能接受;教导别人要与人为善,不要要求过高,应该看他能做到什么地步。
【跟进解读】
对于自己的不足,我们心知肚明,却也讳莫如深。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给自己定下一个期望标准,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有的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有的人则希望难得糊涂、潇洒不羁……当不同的标准碰撞在一起,这个世界便发生了争吵,产生了冲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标准套用在他人身上,希望自己的标准可以拨乱反正,如黄钟大吕般警醒世人。我们争先恐后,希望把自己的标准立为标杆,然而,我们得到的结果却往往让人灰心丧气——别人根本不吃我们这一套。其实,在我们争吵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前提,即人人都会犯错,人无完人!
确实,当我们看到别人的错误时,我们总是急于指责。或许,我们是为犯错误的人着想,希望他们早日改正,取得更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越是把自己放在正确者、完美者的位置上,我们越是无法取得我们想要的效果。
【原典】
不近人情,举①世皆畏途;不察②物情,一生倶③梦境。
【注释】
①举:满,全。
②察:洞察。
③俱:都。
【译文】
做人不近人情,就会认为普天之下都是让人畏惧的险途;做事不能洞察人间百态、体悟道理,那么一生都将生活在梦境之中。
【原典】
遇沉沉不语之士,切莫输心①;见悻悻自好②之徒,应须防口。
【注释】
①输心:放下戒备,推心置腹。
②悻悻自好:易怒而又固执。
【译文】
碰到沉默不语的人,千万不要轻易与之交心;见到容易恼怒而又自恋之人,应该提防自己别信口开河。
【跟进解读】
当你面对一个口若悬河的人对你谈一些你根本不感兴趣的话题时,你会有怎样的反应?你是会耐心地倾听下去,还是会流露出厌烦情绪,甚至粗暴地终止对方的谈话?现在请认真考虑下你将如何反应,因为这会影响到你是否能够受到他人的欢迎。
我们都渴望向他人倾诉,因为我们有思想,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向他人做一番表露,我们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关注。当我们空虚、孤独或者急于表达自己想法时,如果出现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那我们会第一时间爱上他,不管他会不会为我们排忧解难,因为,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人在旁边,面带微笑地静静地倾听我们诉说衷肠。
【原典】
结缨整冠之态①,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②,勿以用之救死扶危之日。
【注释】
①结缨整冠之态:很从容的样子。缨,帽子上的带子;冠,帽子。
②绳趋尺步之规:行动举止合乎规范。出自《宋史·朱熹传》:“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
【译文】
不要在火烧眉毛焦头烂额的危急时刻,还要讲究结缨整冠的从容之态;不要在救死扶危的紧急之时,步步遵循规矩。
【原典】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①利害之情;任②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注释】
①悉:明白,知晓,彻悟。
②任:担当,承担。
【译文】
议论事情的人本身不直接参与其事,应该弄清事情的利害得失;办理事情的人本身就处在事情当中,应当放下对于利害得失的顾虑。
【跟进解读】
对事物有议论资格的人,一定要充分考虑事情的利害得失,看问题要做到全面而详细,兼顾全体与局部。因为这些考虑所得到的收获能为决策者提供更好的依据,如果疏忽大意,或是只顾个人立场,就不能集思广益,势必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越是小的问题越不可马虎大意,如果对隐患不加以制止,任其发展下去,结果势必带来更大的损失。
就拿一场战争来说吧。指挥员在战前做好双方实力的对比、地形的利弊,以及影响战斗进行的意外情况都考虑清楚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直接参与战争的人,就该放下有关利害得失的包袱,轻装上阵,将战争方案执行好,才会赢得斗争的胜利;如果执行战斗的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听指挥,那只能以失败结束。
【原典】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①行也,过则为足恭②,为曲谦③多出机心。
【注释】
①懿(yì):美好。
②足恭:过分谦让、恭顺。
③曲谦:过度谦虚而显得不够正直。
【译文】
节俭是美德,太过就变成了吝啬,反而有伤雅道;谦让,是美好的德行,太过就变成了过度的谦让,多是出于机巧之心。
【跟进解读】
生活中有幸福有苦难。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都是自己决定的。要想过上舒适幸福的生活,就要勤劳能干,细心谨慎。好吃懒做就会一辈子吃苦受罪,永远不会有舒适的时候。谨慎细心的人,即使鬼神也找不到可以侵犯的间隙,这便是圣贤之人成就大学问的关键。勤劳与节俭是持家生存的原则,不勤劳就会收获少,收获少但花费不少,就会使财物匮乏,财物匮乏就会采用一些苟取之法,甚至会导致犯罪。身为一家之主,如果不能成为妻子儿女勤俭的表率,而使家人趋于奢侈懒惰,这无异于自取灭亡,自绝生路。平时多想想这些,来激励自己做个勤劳节俭的人。
【原典】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①清于浊,以屈为伸。
【注释】
①寓:隐藏。
【译文】
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之中,表面晦暗而内心却很明白;把清洁隐藏在混浊之中,以屈缩为伸长。
【跟进解读】
在这个社会上,做事太张扬,太露虽然能够显得自己高人一头,然而却会引来众多人的妒忌,让别人也更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这样就会给日后的自己带来众多的压力和不便。清朝皇帝雍正也曾这样认为:“但不必露出行迹。稍有不密,更不若明而行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事,若想取得更大的成功,首先不要过分暴露自己的意图和能力。唯有这样,事情办起来才不会出现众多人为的障碍和束缚,办起事来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我们将会受到许多意想不到环节的人为阻挠,事情办起来就会很难成功了。
【原典】
彼无望德①,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②,欲不胜餍③,利交所以必忤。
【注释】
①彼:对方。德:恩德,恩惠。
②望不胜奢:期望没有止境。
③餍(yàn):意思是满足。
【译文】
朋友不期求获得恩惠,我也就不会向朋友表示给予恩惠,这是清贫的朋友能够长久相交的原因;期望有所获得而无止境,欲望又永远无法满足,靠利益结交的朋友必然会伤和气。
【跟进解读】
交朋友就如同读一本书。读一本好书会让我们终生受益;读一本坏书,则有可能会危害一生。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追求的是心灵上的志同道合,而不是物质利益的相互索求,甚至相互利用。清贫的朋友之间图的是双方相同的志趣与心肠,既不期望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物质利益,自己也不故意用利益向对方施舍恩惠,这样的友谊才会天长地久。
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朋友,大多是一些狐朋狗友之类的小人,他们互相利用,以物与物的交换来维系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也就失去了相交的动机,甚或伤了和气,反目成仇。所以说饭桌上的酒肉朋友要不得,只有在患难之中才能认识到谁是真正的朋友,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原典】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①,不若②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③。
【注释】
①德我:感激我的恩德。
②不若:不如。
③泯:泯灭,丧失。
【译文】
怨恨会由于行善而更加明显,可见行善并不一定使人都赞美,所以不如让人把赞美和埋怨都忘掉;仇恨会由于恩惠产生,可见与其施恩而希望人家感恩图报,不如把恩惠与仇恨两者都消除。
【原典】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①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②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注释】
①迓(yà):迎接。
②阨(è):通“隘”,窄小。
【译文】
命运让我的福分浅薄,我靠增加自己的德行来面对它;命运让我的筋骨劳累,我便放松自己的心情来弥补;命运让我的际遇窘迫,我便加强自己的德行来让它通达。
【跟进解读】
命运把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无论上天如何对待我们,只要心中明白自己是命运之主,我们便可战胜一切困难。虽然人生不平等,但对于命运的追求是平等的。虽然上天没有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也不必怨天尤人,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去拯救自己,而不应该埋怨老天的不公,让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
福分薄虽然说明了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有缺憾,但我们可以通过深厚的心灵修养安然自适,将一切烦恼驱出脑际。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但它无法阻拦我们的心灵去享受快乐的境界。
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己的心胸和道德。困厄的产生,多是自己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胸怀大志,必能以一种坚强的意志将困厄扫除,即使摆脱不了当前的困境,至少我们内心也不会因此而沮丧。
【原典】
淡泊之士,必为秾艳者①所疑;检饰②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③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好丑心④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⑤。
【注释】
①秾(nóng)艳者:指追求华贵、奢靡生活的人。
②检饰:行为检点,慎重。
③事穷势蹙(cù):事情处于困境,形势紧迫。
④好丑心:分别美与丑的心。
⑤生成:抚育,养育。德量:道德和心量。
【译文】
淡泊名利的人,必然会被欲望强烈的人猜忌;行为检点的人,必然会被行为纷乱的人嫉妒。走投无路的人,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初衷;有成就的人,则应该看一下最后的结果。将美和丑分得太清,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将贤与愚分得太明确,则不能与人亲近。应该做到内心精明而处世厚道,让美与丑能够和谐,贤愚双方都能得到好处,这才是成熟的道德修养。
【跟进解读】
过惯豪华奢侈生活的人,并不相信有人能过淡泊的生活,认为甘于淡泊不过是沽名钓誉,非出于本心。吃惯肉的人绝不知菜根的香甜,所以他们不免要加以怀疑。行为放肆的人,常要忌恨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不能自在,使得他的放肆有了对照,而令人大起反感。事实上,检饰的人不过是在自我约束,放肆的人则不能忍受自我约束,所以才要忌恨谨慎的人。
为人处世,有时不但要看其结果,还要看其动机,如果一个人有着正直之心和追求事业成功的信念,即使他遇到挫折与失败,也必然还会有成功之时。判定一个人是否能成为成功者,要观察他能否保持住自己的正确方向,坚持不懈地继续前进,因为只有做到善始善终的人,才是成就大事的人。
【原典】
费①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②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③而招徕宾客,孰若葺④数椽之茅⑤以庇孤寒。
【注释】
①费:耗费。
②孰若:哪里比得上。
③千楹(yíng):千间屋舍。
④葺(qì):修葺。
⑤茅:茅草屋。
【译文】
耗费千金而广结吸纳天下豪杰,哪里比得上拿出半瓢的米粟去接济饥饿的人呢?建筑千间屋舍以招揽天下宾客,哪里比得上搭建只有几根椽的茅舍来庇护孤苦贫寒的人呢?
【原典】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①,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②,召亡国之祸。
【注释】
①当厄的壶浆:典出《左传·宣公二年》,晋国名叫灵辄的人三天没有吃饭,赵盾给了他饭食救了他一命。后来晋灵公想要杀掉赵盾,于是在宫中埋伏好士兵,招赵盾来宫中赴宴。当时作为晋灵公甲士的灵辄临危倒戈,帮助赵盾逃脱。
②伤心的杯羹: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楚国人向郑灵公上贡鼋,郑灵公和士大夫一起吃,但唯独不给在宴的公子宋分享,公子宋生气,吃了后就走了,郑灵公认为自己受辱,于是要杀公子宋,但没想到公子宋早有预谋,在那年夏天先动手杀了郑灵公。
【译文】
恩惠不分多少,赵盾给予处于困境中的灵辄一壶浆,就换来了灵辄的誓死回报;怨恨不在于深浅,伤害别人的一杯羹,就能招致亡国的祸患。
【跟进解读】
人生即修行,是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修行即是修心,佛说,平常心即是道。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幸福。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懂得爱与感恩,便是与佛有缘。行善是一种爱心的表现,同时在禅学上来说,也是为自己培植福报的基础。只要能牢牢地坚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必定能获得他人的青睐,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原典】
了①心自了事,犹②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③存而蚋④还集。
【注释】
①了:了结,了断。
②犹:好像。
③膻(shān):腥膻味。
④蚋(ruì):昆虫,蚊子。语出《通俗文》:“小蚊曰蚋。”
【译文】
能在心中将事情做了结,才是真正将事情了结,就好像拔去根以后草不再生长一样;逃离了尘世却还有追求名利之心,就好像腥膻气味还存在,仍然会招来蚊子一样。
【跟进解读】
斩草必须除根,治病需要根治。佛曰:世间万物随心而生,随心而灭,所以要想抛却外缘的俗念,必须先从静心上下工夫。我们经常感到烦恼与忧愁,原因就是心还有所牵挂,有所依恋,我们只有彻底斩断纠缠身心的痴心妄想,才可摆脱困扰,获得身心的解放。
逃避红尘而隐居在山林之中,妄想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逍遥生活,其实这是试图放弃尘世中的纷争和烦忧,虽然身远离尘世,心却没有安静下来,仍然挂念着尘世间的是是非非,那还是无法求得清净的。只有做到一心了无牵挂,才可谓真正的隐居。
【原典】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①,故任性②人终不失性。
【注释】
①性自有常:人的本性自有其常道。
②任性:听凭天性。
【译文】
情爱是最难长久保持的,所以感情丰富的人有时会显得缺少情意;天性运行本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率性而为的人是不会丢失其本性的。
【跟进解读】
人生有两种特质,一是善(善心所);二是恶(烦恼心所)。在善、恶的特质中,各有很多的成分(心所),而这些成分彼此错综复杂地交合,就形成了种种不同形态的感情表象。所以,关于感情问题,如果我们只是从感情的表象去了解,就会受困于感情的多样化而掌握不到问题的核心,只有当我们理解到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最后关键点是人性深处的综合表现,是人性的本质,我们才能对感情问题做一个最忠实的评鉴。
我们应该看到,世间关系的建立大都有两种,一种源于“信”,如君臣关系,领导和下属的关系,父子关系等,这是一种存在的关系,不建立在情感之上;另一种就是源自“情”了,是在日常交往中而产生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靠感情来维系,如朋友关系、情人关系就是最普通的“情”系关系了!
【原典】
甘人①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②其利害。
【注释】
①甘人:甘,甜,在此指说好话。甘人,指谄媚、奉承之人。
②顾:顾及,考虑。
【译文】
谄媚、曲意逢迎之人的话,多半不分是非清白;想要激怒别人的话,大多不顾及利害得失。
【原典】
真廉无廉名,立名①者,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②,用术者,所以为拙③。
【注释】
①立名:以名声标榜。
②术:方法。
③拙:拙笨,愚蠢。
【译文】
真正廉洁的人不是为了名声,那些以廉洁标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贪图名望;最大的巧智是不使用任何心术,凡是运用种种心术的人,不免是笨拙之人。
【跟进解读】
廉与贪是相对的。无论是为官也好,还是平民百姓也罢,都本该把廉洁视为做人的本分。正因生活中有太多贪心之人,才使廉洁成为难行之事,真正的廉洁应该出于本心的要求,而不是名利的驱动。为廉洁而立名,虽不贪利,却是贪名。这和许多人做了好事一定要把名字公布出来是一样的,无非为了博取一个善字而已。其实,廉洁原是本分,由于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才使廉洁成了难得的事。廉声能为世人所称道,是因其难得,若是官官都能廉洁,廉洁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又何必为此而立名呢?
一术对一事,此巧不可对彼事,因此,用术之人若为术所困,这个时候,巧术便成了拙术。巧本应是天性,机警聪明,反应敏捷,遇事善于灵活把握。真正的巧在来时不立,立而不滞,这样才能应万物而生其术,不因一术而碍万物。所以说大巧无术,要能兵来将挡,若是滞于术之为用,一旦事出突然,便毫无办法了。如果蓄意玩弄心术,耍些小聪明,其结果往往是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俗语。
【原典】
为恶而畏①人知,恶中犹②有善念;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注释】
①畏:害怕,畏惧。
②犹:依然,还。
【译文】
倘若做了坏事还畏惧别人知道的话,那么说明他恶中还有善念;倘若做了好事急着想被人知道的话,那么其行善之处就是恶根。
【原典】
谭①山林之乐②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注释】
①谭:通“谈”,谈论,议论,热衷于。
②山林之乐:指隐居山林的乐趣。
【译文】
喜欢谈论隐居山林中的生活乐趣的人,未必真正领悟了隐居的乐趣;口头上说厌倦名利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忘却。
【跟进解读】
表面和事实往往相差很远,有时甚至背道而驰。一个人的言谈只是外表的显露,不可轻易深信,就如同有些人嘴上说的是一套,但做起事来是另一套。喜欢谈论山林隐居之乐的人,并不一定就真正领悟了其中的乐趣,没准是借此衬托自己的高雅脱俗,甚至借此来引起别人的关注,因为真正悟得山居乐趣的人已经隐居其中自得其乐去了,哪还有闲情逸致去炫耀一番。
口口声声说将名利看得很淡,甚至做出不近名利的姿态,内心深处却无法摆脱名利的诱惑与束缚,便做出自欺欺人的姿态,其实未忘名利之心。像那些好作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却未必尽忘名利,这些人虽放下而心未放下,口是而心非。
名利犹如赌博,是以全部身心为筹码,去换取空无一物的东西。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就如酒,浅尝即可,过之则醉。可是普天之下又有几人怀着对名利的淡泊之心呢?
心口不一的人,实际上内心充满了矛盾,如果能够做到心中怎么想,口中怎么说,心口如一,那么不但自己活得坦然,与人交往也会很自在了。所以说若完全放弃对名利不动心的念头,自然也就能够不受名利的束缚了。
【原典】
从冷视热①,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②;从冗③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注释】
①从冷视热: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名利场的钩心斗角。
②益:好处。
③冗:繁冗,繁杂。
【译文】
从冷静的地方去审视名利场,才知道名利场的追逐是徒劳无益的;在繁忙的时候去看看清闲的状态,才懂得清闲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生活。
【跟进解读】
一些人常以个人的利益得失为标准来看待幸福,名利双收、占便宜便高兴,无利可图、失算吃亏则郁郁寡欢或懊悔不已。可人生哪会永远在我们掌控之中,哪有那么多总是如意的事情,哪有我们想得到就能得到的事情,永远胜算是不存在的。所以,功利心太强的人则注定会为功利所累,过得不开心、不快乐。
功利、得失是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最具分量的砝码。许多人一遇到与功利、得失相关的问题,心里的天平便会发生倾斜,难以自持。虽然这是人之常情,却是严重影响一些人的心理。功利、得失是让人感受快乐的头号大敌,人要想活得快乐就要不执着于功利,超越世俗的得失,唯有这样才能够活得潇洒自在。
【原典】
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①中惠泽;闹场能笃②学,方为心地③上工夫。
【注释】
①性天:与生俱来的本性。
②笃:专心。
③心地:佛教说法。
【译文】
贫穷的人肯帮助他人,才是天性中的仁惠与德泽;在喧闹的环境能专心学习,才算是净化心境的真功夫。
【跟进解读】
富有的人,能够施舍给人是比较容易的;贫穷的人,能够以财物助人却是很不容易的。有的人在物质上非常富有,心灵上却十分贫乏,不但毫无助人之心,反倒有害人之意,这就是为富不仁了。贫穷的人之所以乐于助人,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这就是人的本性中仁慈与恩泽的真实流露。富贵了不忘本,能拿出钱财与他人共享;贫穷了不自怜,仍以爱心对待他人,这才是真正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但能否静下来融入学习的情趣中去,在心而不在身。有的人佯装聚精会神,实则心猿意马,根本看不进书中的文字。有的人却能在喧闹的环境中静下心来踏实地学习,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精神才是求学者所需的真功夫。
【原典】
伏①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注释】
①伏:这里是指厚积薄发、蓄势以待之意。
【译文】
藏伏很久的事物,一旦腾飞则必定飞得高远;太早开放的事物,往往生命很短暂。
【跟进解读】
勾践卧薪尝胆数载终灭吴,姜尚水边垂钓多年任丞相,可见事物先要蓄势,而后才可待发。蓄久必高飞,因为蕴藏深厚,积蓄了充足的力量,爆发而出,则势必惊天动地,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所以说不经过长久的潜伏蓄积,又何来高飞的力量呢?不经过冬天的孕育,又何来春天的万物复苏呢?
“开先者,谢独早”,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太早开发,各方面无法配合,自然很快就竭尽力量而凋萎。有的因为太早开发,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倒是那些年轻时默默无闻的人,在岁月中不断储备实力而终于成了大器。生命的经验和宝藏的开发也是如此,就像一罐酒一样,越陈越香,要让它在岁月中酝酿、成熟,才会是一罐好酒。
这则话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待事物应该用辩证的思想去分析,因为事物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先开发的事物,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必定失去存在的条件,就如同昙花一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后来者常居上,是自然的法则。如遇优胜劣汰的时代,我们一定要不断充实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正如有些人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往往能脱颖而出,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
【原典】
贪得者①,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②,形逸而神劳;处下者③,形劳而神逸。
【注释】
①贪得者:贪得无厌的人。
②高者:指身居高位的人。
③处下者:地位低下、处于下层的人。
【译文】
贪得无厌的人,也许生活富足,心灵却很贫穷;知道满足的人,也许生活贫困,内心却很富有;处于高位的人,身体很安逸,精神却很劳累;地位低下的人,身体很劳累,精神却很闲逸。
【原典】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①千古之志;怜微才者,乃有驰驱豪杰之心。
【注释】
①凌铄:驾驭。
【译文】
珍惜短暂光阴的人,才能驾驭远大的志向;尊重微末才干的人,才能赢得天下豪杰之心。
【跟进解读】
难题之所以成为“难”题,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能解决,大多数人都不在意细节中隐藏着的契机,再难的问题都有可以解决的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只留给了少数有心人,能够关注细节的人。善于解决难题的人总是具备更周密的思维和更善于发现契机的慧眼。他们会留意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把握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利用这些细节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让一个个难题因此而轻松解开。
【原典】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①之,要看他会救。
【注释】
①儆:同“警”,使人警醒。
【译文】
上天要给人灾祸,必然先给他一点福气让他骄傲,看他能否保持平和;上天想给人福气,必然先给人一些灾难警醒对方,看他是否懂得如何免去不幸。
【跟进解读】
上天是公平的,它让城市喧闹,却让乡村安宁;它让名花香飘万里,却让野草百折不挠;它让明月辉映大地,也让繁星点缀天空。所以天道的变化总是祸福相依的。祸事降临不必惊慌,自救之后得来的便是幸福;得到福分不必得意,如果不知珍惜,灾难便会到来。人生虽然没有一帆风顺,但也不会一辈子在逆境中行走。失意与得意总是交相而来的,有福时要想到居安思危,有祸时要学会摆脱厄运。就像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必太在意一时的成败得失。只要我们明白了世事无常的道理,懂得了随缘而定,随遇而安,就能够寻找到生活的快乐所在。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上天的善意。不明祸能降福?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先以微祸警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不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通达事理之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于自己的掌握,天意虽然不测风云,但总能有自救的机会,所以心便可常保安静自然。
【原典】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①处见;指摘②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注释】
①周旋:交际应酬。
②指摘:受到批评。
【译文】
世人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在言行上有所过失。指责对方,是出于爱护的缘故。觉得放不下,则多是因为贪恋而造成的。
【跟进解读】
做事试图八面玲珑、面面俱到是很困难的,因在与各方应酬时,是难以处处考虑周全的,稍一疏忽,也许就会酿成大错。更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事必躬亲,又必定影响工作的进程和完成的质量,所以做事不必要求人人满意,只要能够做到大部分人满意就很不错了。好在人情场上周旋的人,必定在人情场上见过失。交际应酬,本难面面俱到,此处应付得了,他处必定不及应付,任是八面玲珑的人,也难免落得个虚假油滑之名。何况交多必假,穷于应付,难免虚与委蛇,全天下都是好友,就是圣人也难以做到。周旋到烦人处,恩多反怨,种种嫌隙随之而生。
愿意指出别人的缺点,多是从爱护对方的角度出发。爱之故而责之,责备是要他好,如果不爱,任他死活,毫不相关,又何必责之。如果对别人的错误置之不理,任其发展下去,等到自己知道错误时,可能大错早已铸成,想改变也来不及了。所以责也有道,要责其堪受,以爱语导之。若是不堪接受,那么爱中生怨,责之又有何效。听到别人善意的批语时,我们要善于自我反省,虚心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情的艰难,往往在于留恋。贪生者畏死,恋情者畏失。大凡着于何处,何处便难;难舍何处,何处便难。唯有能舍一切难舍、不贪一切可贪的人,才能自由自在行于世间,而不为一切所缚。贪恋的人因有太多的欲望,所以觉得步履维艰;如果放弃了各种贪欲,那么就会心地清净、一身轻松了。生活中许多人埋怨生活太累,其实是我们的心累,把拖累身心的东西放下,才能轻松自在。
【原典】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狥①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注释】
①狥(xùn):顺从,服从。
【译文】
山居本来是件愉快的事,但稍微起贪恋,就像俗世一般;鉴赏书画是件雅事,但太过痴迷,则和商贾没什么区别。饮酒作诗原本是件乐事,如果屈从于他人,则跟在地狱没什么不同。喜欢接纳和款待客人是件令人心胸舒畅之事,一旦成了俗人喧闹的场合,就变成了苦海。
【跟进解读】
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火候,做不到位,固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要是做过了头,也可能会有事与愿违的后果。比如:管教儿女,既不能纵容维护,但也不能要求过于严格苛刻;面对钱财,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既不可肆意挥霍,也不可小气吝啬。如果为人处世过了“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甚至走向事物的反面。
山居的本意是要远尘嚣,如果对山林起了贪恋之心,那就有违本意了。作诗饮酒,要起之于兴,发之于情,如果既没有兴致又没有情趣的话,那为什么而饮酒呢?
如果借酒消愁那岂不是愁更愁了。好客也应有度,如果在一起杯酒人生,喝个烂醉如泥,那也真够让人头痛的了。所以寻乐不能起贪心,不能落于俗套,否则又哪里谈得上雅事呢?
爱好丰富多彩的生活,享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乐趣,本是人生的雅事。山中观日出日落,吟诗作画,谈古论今,这都是大雅之趣,但如一味痴迷,也就失去了享受这些情趣的本性,高雅也就变成了庸俗,继而便是桎梏。
【原典】
轻①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②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注释】
①轻:轻视,看轻。
②量:度量,气量。
【译文】
不看重钱财便可以将众人聚集在自己身边,严格要求自己就能使人信服,气量宏大便可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身先士卒就能成为他人的榜样。
【跟进解读】
为人处世之道贵在做到重义轻财,对自己严格要求,而对他人宽宏大量,做事身体力行,这都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君子之风。如果视钱如命,将利益全部捞入自己腰包,他人得不到一点好处,自然就会众叛亲离。能够自我约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就会使人信服,受到他人的尊重,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
做事率先垂范,为众人做出表率,那么又何愁大家不与我们齐心协力,将事情办成呢?所以说事情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主要是看我们有没有以能力集众人之力把它做好。
【原典】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①。
【注释】
①宽:平静、豁达之意。
【译文】
在最容易使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会保持清醒的头脑;能把最难放下的事搁置一旁,那么心境就永远会平静豁达了。
【跟进解读】
迷失方向的人在迷惑之中能够顿然看破迷惑,寻找到走出黑暗的道路,就等于在最困难的时刻渡过了难关,那么以后人生之路上的其他磨难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如果能在最迷惑处豁然开朗,必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之感,那么其他难题也便会迎刃而解。因为有了破解之法,即使以后再有迷惑,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静心破迷而不慌乱。
心中放心不下,可从最难处入手,将种种名利之心弃置一旁,才能让心荡漾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所以说只有抛却了功名利禄的诱惑和束缚,我们的心境才会变得宽阔自然,才会一心了无牵挂,逍遥自在地生活于天地间。
【原典】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①,看识见。
【注释】
①群行群止:在与众人相处中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
【译文】
遇到大事和难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负责任的能力;处于逆境或顺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碰到喜怒之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人相处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
【跟进解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观察一个人很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了解对方的机会。只要我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就能得出应对不同情况的态度,以及处理事务的各种能力。有人面对自己肩负的大事或难以解决的事情时,总是采取寻找借口推卸责任或逃避的态度,如此的懦弱之辈又岂能担当天下重任?而那些勇于担当责任的志士,在最需要的关键时刻便挺身而出,肩负起重任。唯有如此的人,才是具有高深修养和品性的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有着博大的胸怀和气魄,显示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气概。
-个人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变化,所以也常对事情的成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而只有那些喜怒不流露于表面的人,才能冷静而准确地对事物做出判断,因为他们不落世俗,具有远见卓识,所以分析问题更能从长远利益打算。
【原典】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①之间。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②;
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注释】
①箪(dān)食豆羹:指粗糙的食物。箪,这里指盛饭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②反:反省。
【译文】
在深夜清凉宁静的环境下,才容易看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善良正直的本心,真实的感情却在简单的饮食中表露。所以与其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改正,不如让其自我反省;与其以自己的好恶去抨击他人,不如让他自行暴露其过错。
【跟进解读】
在合适的时机,真情就会表露出来,就好像我们在患难中才认识到谁是真正的朋友一样。夜深人静之时,正是万物收敛的时候,人的心灵容易流露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所以此时正是我们观察一个人善良与否的最佳时刻。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生活态度,所以以静待动是促人自省的好方法。
通过自己的行为不断去要求他人,不但自己疲劳,也许还令人生厌,倒不如让其通过自我反省,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更有效。别人若有弱点,不要急于给予指责批评,以免让对方感到没有面子,挫伤其自尊心,不如让他主动坦白暴露,使其在内心深处得到深刻认识,而后自行改正,倒可能对其帮助更大。
【原典】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译文】
心中有了行善的念头,就可以获得降福的吉神保佑;心中有了作恶的念头,就会招来为祸的恶鬼。明白了这一点便可以差使鬼神了。
【跟进解读】
事情的成败得失往往仅在一念之差,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行善与作恶也是如此。在善恶的岔路口,多走一步就可能身败名裂,后退一步就可能万事大吉,所以我们在平日生活中不得不谨慎行事,以免铸成大错。
佛家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心怀善念的人,其行为处世总是从有利于人的愿望出发,就连神灵也会暗中相助,使其事事能够成功;心怀恶念的人,对世界充满敌意,到处行不义之事,结果不但害人,还会害己,就好像有恶鬼跟随着一样。明白了善恶之理,那么就不用担心厉鬼害人而总能使吉神附己,哪还有什么鬼神不能驱使呢?
【原典】
眉睫才交①,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②,泉下又安得分明。
【注释】
①眉睫才交:刚刚睡着。
②眼光落地:指人死去。
【译文】
当人闭上双眼进入梦境后,就不能自作主张了;一旦生命终结,在九泉之下怎么能够明白呢?
【跟进解读】
白日里,人们为了名利而奔波劳碌,或你争我夺,或玩弄阴谋,总是千方百计去实现自己的许多妄想。可是一到夜间,闭上眼睛进入梦乡之后,头脑便失去了思维,各种意念随之带入梦中去幻想了。梦中的人忘记了清醒时的事,变得身不由己,也许自己的亲人在梦中也素不相识,白日的故事在梦中大相径庭。到底梦中是真实的我,还是清醒时是真实的我,难以说得明白。
梦中既然都难以控制自己的主张,死亡时,哪里又放得下心中的迷幻呢?所以佛家劝人临死之时放下一切妄念,只有做到一了百了,才可以在死亡时彻底释怀。
【原典】
佛只是个了①,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注释】
①了:了解,明白,通悟。
【译文】
佛只是个透彻明悟,仙其实也是个透彻明悟,圣人明明白白却不知道透彻明悟,不知道透彻明悟就是明明白白,如果透彻明悟就不会明明白白了。
【跟进解读】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太多错误的东西。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不知道自己已整天被尘世的烦恼和欲望束缚,放不下心中的杂念,还期盼着很多事情来临,来临了又生出更多的非分之想,得不到的东西不断地期盼,能得到的东西也是念念不忘,结果事情只能是烦恼丛生。即使事情已过,心中仍放心不下,如此庸人自扰,岂不是无端地增添了心灵的压力与忧烦。
其实,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原因就是我们的内心放不下。尘世的功名难以摆脱,有些人就躲入山野,希望与世隔绝,以为这样便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殊不知,这是以为尘缘了了,其实未了,因为心中仍有欲念未放下。要做到真正的了却,只有连放下的念头也排除掉,生于世间才可超出物外。
【原典】
名茶美酒,自有真味。好事者,投香物①佐之,反以为佳②,此与高人韵士误堕尘网中何异③?
【注释】
①香物:香料。
②佳:好。
③高人韵士:高雅之士。尘网:世俗生活之中。异:差别。
【译文】
名贵的茶叶,醇美的浓酒,自有它们的真味。好事的人把一些香料放进去添加些味道,破坏了原本的清醇,却反而认为这样很好,这和那些高人雅士误入世俗生活之中又有什么差别呢?
【原典】
花棚石磴,小坐微醺①。歌欲②独,尤欲细,茗欲频,尤欲苦。
【注释】
①微醺:稍微有些陶醉。
②欲:想要。
【译文】
在美丽的花棚下,坐在清凉的石阶上,稍稍有些陶醉。突然想要独自唱歌,歌声尤为要细腻,茗茶要频繁地添加,尤为要带有苦味。
【原典】
善默①即是能语,用晦即是处明②,混俗③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适境。
【注释】
①默:沉默。
②用晦即是处明:出自《易·明夷》:“利艰贞,晦其明也。”指韬光养晦为晦明。
③混俗:融入世俗。
【译文】
善于沉默就是能言善语,韬光养晦就是保身之法,混入世俗就是藏身之所,心灵平静就是适应环境。
【跟进解读】
老子认为,有智慧的人应该具备一种“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内敛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为人处世上游刃有余、置危险于身外。如此看来,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是幸福的人,因为才能不仅能带来荣耀,更能导致灾难。才能让人羡慕,也让人嫉妒,才能出众如同树大招风,心胸狭窄的无能之辈总是与有才能的人为仇的。因此,有才能的人更应懂得内敛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去运用它。
【原典】
气收自觉①怒平,神敛②自觉言简,容人自觉味和③,守静自觉天宁。
【注释】
①自觉:自然觉得。
②敛:敛聚。
③和:和睦。
【译文】
收敛气息自然会觉得愤怒平息,敛聚精神自然会觉得语言简练了,宽容别人自然会觉得氛围和睦,心神保持宁静自然会觉得天下安宁。
【原典】
处事不可不斩截①,存心不可不宽舒②,持己不可不严明③,与人④不可不和气。
【注释】
①斩截: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做事十分果断。
②宽舒:宽广、舒缓。
③严明:严格。
④与人:与人相处。
【译文】
处理事情不能不果断,存心不能不宽广舒缓,对待自己不能不严格要求,与人相处不能不和睦。
【原典】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①,惟在自持②者两得之。
【注释】
①损友:对自己不利的朋友。
②自持:自己克制,保持一定的操守、准则。
【译文】
居家不一定非要避开坏邻居,聚会也不一定要避开不好的朋友,能够自我把握的人也能够从恶邻和坏朋友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跟进解读】
我们不但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那些恶邻损友可以被我们视为反面的教员,只要我们在保持心性不变的前提下,也可以从他们的恶习中反省自身,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启迪。
世人总是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于是希望选择好的邻居,选择好的朋友,但是能够真正自我把握的人是不惧怕恶邻和损友的。即使生活在污浊的环境中,一样可以保持自己清白的本性,与外界不好的环境作比较,人才会做事更加小心谨慎。如果有一个坏邻居和品德不好的朋友,正可以考验自己的修为和定力,同时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对方。
人际交往中,一个人道德品质和修养的高下,是决定与他人相处得好与坏的重要因素。道德品质高尚,个人修养好,就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友谊;如果不注重个人道德品质修养,就难以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交不到真心朋友。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人:有的人看自己一枝花,看别人豆腐渣,处处自我感觉良好,盛气凌人;还有的人一事当前往往从一己私利出发,见到好处就争抢,遇到问题就相互推诿,甚至给别人拆台。这些人生活中之所以难有朋友,归根到底,就是在自身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方面出了问题。
【原典】
要知自家①是君子,小人只须五更头②检点,思想的是甚么③便得④。
【注释】
①自家:自己。
②五更头:五更时分,指天快要亮的时候。
③甚么:什么。
④得:知道,明白。
【译文】
要想知道自己是有道德的正人君子,小人只要在五更天时自我反省一下,检查一下头脑中想的是什么,就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跟进解读】
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人,他必须认真、正确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停止自己对生活的哭诉与咒骂,必须认识到伟大的自然法则在精神和道德世界中的作用,唯有如此,他才能正确看待目前的处境,而不将其归咎于他人;唯有如此,他才会认真地反思,并在不断地反省中逐渐成熟强大;唯有如此,他才会不去抱怨环境,而是去积极利用环境,并试图通过环境发现自身隐藏的巨大能量和可能创造的奇迹。
【原典】
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①欲,则心自清。
【注释】
①窒(zhì):抑制,控制。
【译文】
以理智的态度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那么心中就会有正确的主张;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心中的欲望,那么心境就自然清明。
【原典】
先淡后浓①,先疏后亲②,先远后近③,交友道也。
【注释】
①浓:浓烈。
②亲:亲近。
③近:亲近,相知。
【译文】
先淡薄而后浓厚,先疏远而后亲近,先接触而后相知,这是交朋友的方法。
【原典】
苦恼世上,意气须温①;嗜欲②场中,肝肠欲冷。
【注释】
①温:温和,平和。
②嗜欲:嗜好和欲望。
【译文】
在充满苦恼的世间,心境要平和;在喜好与欲望中,内心要硬。【跟进解读】
“苦恼世上,意气须温。”意思是要守住平常心。我们应该承认有些东西得不到,学会放下,放下求之而不得的东西,才会轻松快乐起来。那就拿起平平凡凡的事吧!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下去。其实,往往平凡的表面蕴藏着深层次的规律和道理,你会越干越高兴,越干越快乐。
守住平常心,还表现在对名誉和困难的态度。学会放下美丽的光环,才能轻松前行。学会迎难而上,才能踏平坎坷上大道。顺境和逆境都是人生的财富,只有懂得珍惜和品尝的人,才会读懂“平常”二字的“不平常”真谛。
【原典】
形骸非亲,何况形骸①外之长物②;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③。
【注释】
①形骸:人的躯体、躯壳。
②长物:多余的东西。
③微尘:极细小的物质,这里指人。
【译文】
连自己的身体四肢都不属于亲近之物,何况那些属于身体之外的声名财利;天地山川也只是一种幻影,更不用说生活在天地间如尘埃的芸芸众生。
【跟进解读】
让自己的本性在净秽之间徘徊、生死之间轮回,又怎能寻找到快乐的清净之地呢?人们往往摆脱不了物欲的束缚,心系身外之物不能自拔。贪得无厌,只会使人走向极端;心无牵挂,才可不受束缚而怡然自得,获得一身轻松。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但是物质的需要也是有限的。按照佛家的说法,人的肉身也是幻而不实的东西,形骸身体都不是亲近之物,既然如此,何况人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呢?
身体形骸如此,大地也是沧海桑田,昔日山川变成了今天的大海,古代的大海,也许是今天的高山。既然大地都如此变幻,无法把握,那么生活在大地上的芸芸众生,当然也犹如微尘一样,显得渺小。既然如此,那么何不眼界更开阔一些,何必去斤斤计较那些细枝末节呢?
【原典】
人当溷①扰,则心中之境界何堪②;人遇清宁,则眼前之气象自别。
【注释】
①溷(hùn):混浊,不净。
②何堪:如何忍受。
【译文】
人碰到混乱的局面,内心可怎么能承受啊;而遇到清净安宁的局面,那么眼前的景象自然会有很大差别。
【原典】
寂而常惺①,寂寂之境②不扰;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③。
【注释】
①惺:清醒。
②寂寂之境:清静的心境。
③驰:丢失。
【译文】
寂静的时候要保持清醒,但不要打扰清静的心境;清醒的时候要保持心静,但心念不要奔驰太远。
【跟进解读】
处世也要讲究哲学。人生在世,有时要清醒,清醒就是知道事情的轻重得失,把握得住事物发展的方向,该争取处要做百倍的努力,该放弃处也要舍得松手;有时却要装糊涂,糊涂就是善于藏巧露拙,有大度有气量,不为小事左右。所以说糊涂有时也是一种格调,它是一条从本质上检视自我、重塑新生、改善人际关系的捷径,也是一条磨砺心志,使自己更快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清醒并不是要我们自作聪明,处处觉得高人一等,而是要善于观察世事的变化,但不可太沉迷于世事,干扰寂静之心;糊涂并不是要我们无所事事,每天得过且过地过日子,而是说对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必耿耿于怀,可以一笔带过,但面对大事我们切不可敷衍了事。
【原典】
童子智少①,愈少而愈完②;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③。
【注释】
①童子:孩子。智:智谋,智慧。
②完:完善,完满。
③散:散乱。
【译文】
孩子们接受的知识很少,他们的天性却越完整;成人接受的知识丰富,他们的思维却越分散杂乱。
【跟进解读】
一个人得到的越多,并不意味着他越富有、越轻松,没准反受其累,成为一种生活的负担。随着人的慢慢长大,儿童时代的天性便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使得内心和外在不能统一,开始变得圆滑世故,所以成人有时真该向儿童学习,感受一下他们单纯的天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孩童虽然知识少,但感情单纯,天性中充满了天真烂漫的情趣,所以他们大多显得活泼可爱,无拘无束,更能体现生命的向上与美好,有些孩童常常提出一些能令成人受到启发的问题,就是这个道理。而成人的知识丰富,智能也很多,却成天疲惫地奔波劳碌,做事还要考虑周到,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故受的束缚也很多,所以知识越多,天性就变得越迷乱。
【原典】
无事①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②。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③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④得到,从多入少,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⑤。
【注释】
①无事:没事的时候。
②粗浮意气:浮躁的心气。
③骄矜辞色:傲慢、飞扬跋扈的神色。
④检点:反省。
⑤真消息:真谛。
【译文】
闲暇无事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一些杂乱的念头,忙碌的时候要思考自己是否有心浮气躁的习气。得意的时候反省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骄慢,失意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怨恨不满的想法。时时自我检查到位,使不良的习气由多而少,由有到无,这才是求取学问的关键。
【跟进解读】
无事可做时不产生懈怠之心,有事可做时就脚踏实地,不存浮躁之气;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就不气馁,从而检点自己产生不良习惯的各个源头,以求做到防微杜渐,把杂念消灭在萌芽状态。人在无事时,容易产生很多轻浮杂乱的念头;在忙碌时,又容易因浮躁而缺少理智的思考,所以此时就急需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戒骄戒躁,不浮不虚,办事按部就班,忙而不乱,这样才会将事情处理得更妥当,与人相处才会更加和谐友爱。
由于人各自的性情不见得能够被全社会的成员都接受,于是必须加以克制和调整。人们都愿意掌权做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大家都来接受自己的性情。有了权势,居高临下,自己也许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但当自己放纵性情而为所欲为,很有可能会遭到众人的反对。所以,不管是什么人,在与社会的交往中,都必须调整自己的性情,以至于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在得意时,有些人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目中无人,这样往往容易遭人嫉妒,受到打击,所以在得意时应注意收敛,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在失意时,人往往怨天尤人,甚至悲观绝望,这样往往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他人的帮助,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总结失败的教训,为成功积累更多的经验。
【原典】
笔之用以月计①,墨之用以岁②计,砚之用以世③计。笔最锐④,墨次之,砚钝⑤者也,岂非钝者寿⑥而锐者夭⑦耶?笔最动,墨次之,砚静者也,岂非静者寿而动者夭乎?于是得养生焉,以钝为体,以静为用,唯其然⑧是以能永年。
【注释】
①计:计算。
②岁:年。
③世:代。
④锐:锐利。
⑤钝:不锋利。
⑥寿:长寿。
⑦夭:夭折。
⑧唯其然:只有这样。
【译文】
笔使用的时间要用月来计算,墨使用的时间要以年来计算,砚使用的时间要以代来计算。毛笔最为锋锐,墨次之,砚是最不锋利的,这难道不是不锋锐的长寿而锋锐的夭折吗?笔动得最为厉害,墨次之,而砚是静止的,这难道不是静止的长寿而运动的寿命短吗?因此知道了养生的道理,要以驽钝为体,以静为用,只有如此才能长寿。
【原典】
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①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
【注释】
①厌:厌倦,失望。
【译文】
贫穷低贱的人,一无所有,到生命将终结之时,因为对贫贱的厌倦而得到一种解脱感;富有高贵的人,无所不有,到生命终结之时,因对名利的痴迷而恋恋不舍。因厌倦而解脱的人,仿佛放下重担般轻松;因眷恋而不舍离去的人,如同戴上了枷锁般沉重。
【跟进解读】
在世之时,不管生活得幸福也好,还是贫穷也罢,但在死后是什么都带不走的。这个世界很公平,来时我们没有带来任何东西,走时也只能让我们赤裸裸而去了。虽然我们人生走过的路程各不相同,但在死亡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没有人能够逃避得了,如果我们在世之时能够看透生死的关口,那其他一切事情便更容易把握了。
贫穷低贱的人,一生在贫困中挣扎,什么财富也没有,死时自然没有什么留恋,反而如释重负般轻松,就如同终于盼到了脱离苦海的那一刻;富贵位高的人,一生有享不尽的荣华、用不尽的财富,死时自然会恋恋不舍,身死之时还戴上枷锁,看来他们真是死不瞑目了。
【原典】
透①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②;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注释】
①透:看透,看破,领悟。
②休歇:意指伴留,放下心中挂碍,达澄明之境。
【译文】
能够看得透名利这一关,只是小休息;看得透生死这一关,才算大休息。
【跟进解读】
世间芸芸众生,都在名利之中拼命追逐,把人生的大好时光消耗在痛苦而劳累的奔波之路上。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人,能不为名利所困的又能有几人。名利是祸,万事都由名利而起;名利是灾,万恶也从名利始。能够看透名利的本质,不为物欲所扰,不为名利所惑,虽算得上觉悟者,但也只能算作小的休息。
生与死才是人生的最大关口。常人总认为生是喜,死是悲,而在悟道人眼里,生死没有什么不同,生即是死,因为有生必有死,所以探究生从何来、死又何去并不重要。赤裸裸而来,两手空空而去,最终只是一抔黄土而已,这就是人生,如果我们能参透生与死的界限,生死不惧,才是大境界。
【原典】
人欲①求道,须于功名上闹一闹②方心死,此是真实语。
【注释】
①欲:想要。
②闹一闹:闯荡一下。
【译文】
人想要求仙得道,必须在功名利禄中闯荡、争夺之后才会死心,这是实话。
【原典】
病至①,然后知无病之快②;事来,然后知无事之乐。故御病③不如却病,完事不如省事。
【注释】
①至:来。
②快:快乐,痛快。
③御病:治好病。
【译文】
病来了,之后才知道没有病是多么痛快;事情来了,之后才知道没有事情是多么快乐。因此,治愈疾病不如在疾病没来之时就断绝了病,把事情做完不如省去事情。
【原典】
讳①贫者死于贫,胜心②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③;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④之也。
【注释】
①讳:忌讳。
②胜心:好胜心。
③畏心:畏惧之心。蔽:蒙蔽。
④覆:掩盖。
【译文】
忌讳贫穷的人,最终死于贫困,这是好胜心使他这样的;忌讳生病的人,最终死于病,这是被畏惧之心蒙蔽的结果;忌讳愚钝的人,最终死于愚钝,这是掩盖痴愚之心的结果。
【原典】
古之人,如陈玉石于市肆①,瑕瑜②不掩;今之人,如货古玩于时贾③,真伪难知。
【注释】
①陈:陈列。市肆:市井店铺。
②瑕瑜:玉的瑕疵和光彩,指人的过失与美德。
③货:买。贾:商人。
【译文】
古代的人,就好像将玉石陈列在市场店铺之中一样,美丽与缺点都不加以掩饰;当今的人,就好像向商人购买的古玩,真假难辨。
【原典】
士大夫损德处,多由①立名心太急。
【注释】
①由:由于。
【译文】
士大夫有损德行的地方,往往是由于立名的心太急切了。
【原典】
多躁者,必无沉潜①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②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③。
【注释】
①沉潜:意为深刻、深邃。
②笃(dǔ)实:指扎实、基础牢固。
③文学之雅:指优雅的风度、举止等。
【译文】
性情浮躁的人,对事物难以有深刻的认识;处事胆小畏惧的人,对待时事难以有卓越的见解;贪欲强烈的人,很难有慷慨的节操;日常话语过多的人,难以拥有笃实的心态;逞强好勇的人,难以拥有高雅的文学修为。
【跟进解读】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良好的基础,就如同建楼房要打好地基,做教师一定要有相关学科的渊博知识一样。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建起的房屋就会是空中楼阁,当老师也不可能做得合格称职。一个人做事若是浮躁气盛或者是缩手缩脚的话,就会影响他对学问的深刻研究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要想有真知灼见是很困难的。
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说话不分轻重,经常海阔天空地胡言乱语,就难以有正直激昂的斗志、沉稳踏实的作风,做事可能会主次不分,甚至舍本逐末。而勇力过人的鲁莽之士,多是有勇无谋之人,做事草率鲁莽,缺少成熟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这样的人多是由于内心修养不足所致,因此他们也很难拥有文人骚客的雅兴和志趣。
【原典】
剖去胸中荆棘①,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注释】
①荆棘:间隙、隔阂。
【译文】
去除胸中容易伤己伤人的棘刺,以便和人们交往,是天下最快意的事了。
【原典】
拙之一字,免①了无千罪过;闲之一字,讨②了无万便宜。
【注释】
①免:免去。
②讨:讨得,获得。
【译文】
“拙”这个字,只要好好运用,就能免去千万次罪过;“闲”这个字,只要好好运用,就能获得千万次便宜。
【原典】
书画为柔翰①,故开卷②张册贵于从容;文酒③为欢场,故对酒论文忌于寂寞。
【注释】
①柔翰:毛笔。
②卷:卷轴,书册。
③文酒:谈诗论酒。
【译文】
书法绘画是用毛笔写就,因此打开卷轴、书卷贵在从从容容;谈诗论酒是在欢乐的场景,因此把酒论诗忌讳寂寞。
【原典】
荣利造化①,特以戏人②,一毫③着意,便属桎梏④。
【注释】
①荣利造化:荣华,利禄,福运。
②戏人:戏弄人。
③毫:稍微,一点。
④桎梏:束缚。
【译文】
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这些都是专门戏弄人的,一旦稍稍动了点心思,它们就都会成为束缚和枷锁。
【跟进解读】
身外之物看得轻了,也就不会有患得患失的惊扰了。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是对身外之物看得这样重,而使得自己宠辱若惊呢?这是因为人们把自己的这副臭皮囊看得太重了,把自己的各种欲望看得太重了。人们总以为如果不这样看重外物,就是不符合这个社会的规则,就不容易在社会上生存。例如学历、财富、汽车、楼房,如果没有这些平常人都认为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生活就不会快活。可是社会终究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它的运行也是符合“道”的,因此真正能顺“道”而行的人,也就不会在真正意义上背叛了社会的规则。一个人若是把外物看得太重了,就难免被外物所役,而忘记自身本来是应该役使外物的。这就像人们平常所说的,某个人爱财如命,结果就成了守财奴。其实金钱只有在流通的时候才有意义,将金钱囤积起来是葛朗台的做法,是既可笑又可悲的。
世俗之人对于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所以当有荣宠利益降临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地迎上去,哪怕因此趋炎附势丢掉自己的尊严也在所不惜。因为有宠与辱的利害关系,所以人们就会对上级表现为溜须拍马、吹捧颂扬,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可取的。当人们为了这些利益而宠辱若惊的时候,就已经失掉了平常心,也就看不清事物运行的方向了,当然也就不能够规避祸患了。所以真的不必因为顾忌世俗的眼光而把自己安排进一场场争名逐利的闹剧里去,相比之下保持心的清静才是更重要的。
【原典】
士人不当以世事分①读书,当以读书通世事②。
【注释】
①分:占用。
②以:通过。通:通晓,明白。
【译文】
读书人不应该因为世间的一些事情而使读书分心,而应当通过读书来明白世间之事。
【原典】
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①。有全利而无小害者,惟书。
【注释】
①相半:各占一半,一说为“相伴”。
【译文】
天下的事,利害常常相伴相生;全部都是利,而没有一点害处的,只有书。
【原典】
事忌脱空①,人怕落套②。
【注释】
①脱空:脱离实际,成为空谈。
②落套:落入俗套。
【译文】
做事最忌讳脱离实际,为人最怕落入俗套。
【原典】
烟云堆里①浪荡子,逐日称仙;歌舞丛中淫欲身,几时得度②。
【注释】
①烟云堆里:烟雾缭绕的山林中。
②度:超度。
【译文】
生活在烟雾缭绕的山林中的洒脱之人,整日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歌台舞榭之中,那些充满淫欲之人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超度?
【原典】
山穷①鸟道,纵②藏花谷少流莺;路曲羊肠③,虽④覆柳阴难放马。
【注释】
①穷:穷尽。
②纵:纵然,纵使。
③路曲羊肠:像羊肠一样弯弯曲曲的小道。
④虽:即使。
【译文】
倘若高山阻断了所有的鸟道,纵然是开满鲜花的山谷也很少有流莺歌唱;倘若山道像羊肠一样弯弯曲曲,即使是绿柳如荫也很难信马由缰。
【原典】
能于热地思冷①,则一世不受②凄凉;能于淡处求浓,则终身不落枯槁。
【注释】
①热地思冷:炎热的地方思念寒冷,在此比喻处于荣华富贵之中还能记得卑微贫贱之时。
②受:遭受。
【译文】
能够在炎热的地方思念寒冷,那么一生都不会遭受凄凉;能在恬淡之处寻求浓厚之感,那么一生都不会落到形容枯槁的境地。
【原典】
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①;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②。
【注释】
①不解解之:不解释而能理解它。
②不听听耳:姑妄听之。
【译文】
那些与自己的心灵产生共鸣的话语,只要领略其中的意义就可以了;而别人所说的那些无稽之谈,随意听听当成耳旁风就足够了。
【跟进解读】
语言是沟通的最佳方式,是人类生活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其中有许多技巧性。由于语言的表达程度有限,有些语言,对于能够理解的人,不用道明自会心领神悟,大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对于不理解的人,即使说得头头是道,讲得清晰明白,也未必能够使对方理解,使人有种对牛弹琴的感觉。所以有时一些事用语言点破反倒会失去其中的意趣,甚至费了力也收不到好的效果。
对我们身边的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切不可听后便生出烦恼之意,倒不如视为生活的笑料罢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听与不听也就无所谓了。如果真拿这些无稽之谈当回事,我们只会更加烦心,更加感觉到身心的疲惫不堪。
【原典】
佳思①忽来,书能下酒;侠情②一往,云可赠人。
【注释】
①佳思:美好的神思。
②侠情:豪放的情怀。
【译文】
美好的情思突然来时,有书便能佐酒;不羁的情意一发,可以赠人。
【原典】
蔼然可亲,乃自溢①之冲和,妆②不出温柔软款③;翘然④难下,乃生成之倨傲,假不得逊顺从容。
【注释】
①溢:流露。
②妆:同“装”。
③软款:柔软,温柔。
④翘然(qiáo):昂首阔步的样子。
【译文】
和蔼可亲,这是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恬淡平和,假装是装不出来温柔、深情真挚的样子的;高高在上,不能与下人亲近,这是自然生成的傲慢,假装是装不出来谦逊从容的。
【原典】
风流得意,则才鬼独胜顽仙①;孽债为烦,则芳魂毒于虐祟②。
【注释】
①顽仙:冥顽不灵的仙人。
②虐祟:凶恶的鬼怪。
【译文】
论举止潇洒、风雅浪漫的情趣,那么有才气的鬼胜过冥顽不灵的仙人;谈到感情的烦恼,那么美丽女子的芳魂却比凶恶的鬼神还要可怕。
【跟进解读】
有的人表面慈眉善目,但内心阴险毒辣;有的人表面生活得轻松快活,实际上却疲惫不堪。风流得意,重在实而不在名。如果身为神仙,实则木讷无半点儿生气,又怎能谈得上潇洒呢?即使是冥冥中的鬼魂,如果具备风流意趣,也会有许多闲情逸致。故不在外表的名相,而在实际的内容,就如同一本好书,其价值体现在充实的内容中,而不是精美的封面上。
谈到感情,不过是一段折磨人的孽缘罢了,完全是由自己的心魔造成的,与外界毫无关系。由情才生怨,由怨才生恨,如魔如痴,谁也无法给予帮助。内心得不到解脱,必然会魂牵梦萦甚而憔悴不堪,所以称为孽债,孽债不除,必遭报应,所以比恶鬼还要毒上十分。
【原典】
极难处是书生落魄①,最可怜是浪子白头。
【注释】
①极难处:最困难的。落魄:生活潦倒,科举不第。
【译文】
最困难的是书生落魄潦倒,最可怜的是浪子虚度青春直到白发苍苍之时。
【原典】
密交,定有夙缘①,非以鸡犬盟也;中断,知其缘尽,宁关萋菲②间之。
【注释】
①夙缘:前世的缘分。
②萋菲:同“萎变”,错综复杂的花纹,比喻流言飞语。
【译文】
交往密切,必定是彼此之间有前世的缘分,不像鸡犬之间的盟交一样;友情中断,知道是缘分已尽,与小人离间无关。
【原典】
堤防不筑,尚难支移壑之虞①;操存不严,岂能塞横流之性②。发端③无绪,归结④还自支离;入门一差,进步终成恍惚⑤。
【注释】
①虞:忧虑。
②岂:怎么能。塞:堵住。
③发端:开端。
④归结:最终。
⑤恍惚:模模糊糊。
【译文】
一条河如果不修建堤坝,尚且很难应付改变沟壑的忧患;一个人倘若不能严守节操,又怎么能够堵住欲望横流的人性呢?开端没有条例,终究还是会支离破碎;入门走错一步,向前走也终究会恍惚不清。
【原典】
打诨①随时②之妙法,休嫌终日昏昏③;精明当事之祸机,却恨④一生了了。
【注释】
①诨:说笑话。
②随时:顺应时势。
③休:不要。昏昏:浑浑噩噩,不清醒。
④恨:悔恨。
【译文】
戏谑是顺应时势的高妙之法,不要嫌弃整日浑浑噩噩;精明是面对事情时的祸根,最终只能悔恨一生毫无收获。
【原典】
形①同隽石,致②胜冷云,决非凡士③;语学娇莺,态摹④媚柳,定是弄臣⑤。
【注释】
①形:外形。
②致:意态。
③凡士:平庸之人。
④摹:模仿,模拟。
⑤弄臣:玩弄权术的奸佞小人。
【译文】
外形上如同是山中的美石,情致胜过清冷的云,这样的人绝不是平庸之人;语调学习娇莺,姿态模拟妩媚的杨柳,这样的人必定是奸佞小人。
【原典】
开口辄生雌黄月旦之言①,吾恐微言②将绝,捉笔③便惊。
【注释】
①辄:就。雌黄月旦之言:指说话不负责任,信口开河。
②微言:精微却深藏大义的语言。
③捉笔:提笔。
【译文】
一张口就是信口雌黄,我担心精微却深藏大义的语言将要绝迹,提笔就是缤纷绮丽的藻饰。
【原典】
风波肆险①,以虚舟震撼,浪静风恬;矛盾相残,以柔指解分,兵销戈倒②。
【注释】
①肆险:肆虐惊险。
②兵销戈倒:指矛盾化解。
【译文】
在风波惊险的时刻,能够以虚空的一叶小舟从容应对风波的摇撼,就会风平浪静;处在针锋相对、你争我夺的矛盾之中,能够以柔指轻轻巧妙破解,就会化解纷争和矛盾。
【原典】
豪杰向简淡①中求,神仙从忠孝上起②。
【注释】
①简淡:简单平淡。
②起:做起。
【译文】
做豪杰志士应从简单平淡中着手,成神成仙要从忠孝做起。
【原典】
人不得道①,生死老病四字关,谁能透过②?独③美人名将老病④之状,尤为可怜。
【注释】
①得道:领悟,彻悟。
②透过:参透,悟透。
③独:尤其。
④老病:年老病弱。
【译文】
人如果不能对生命大彻大悟,面对生、老、病、死这四个关卡,又有谁能看得透呢?尤其是美人和名将,当到那种红颜消逝和年老力衰的悲惨境况时,真使人感到十分无奈和惋惜。
【跟进解读】
人生在世,如果说生是偶然的,那死就是必然的了,但这是我们自身无法改变的。不论生命之路怎样走,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结局,就是由慢慢地衰老到死亡,至于病痛的折磨,也是难以避免的。只有那些看透了生死之道的人,才明白生命的价值所在,才会克服生的痛苦、死的遗憾。
美好的东西总有消失的一天。美丽随着衰老渐渐远去,年轻时健康的体魄在人老后也变得老态龙钟,甚至弱不禁风。这样的情景让人想起来不免有无尽的感叹。然而事物的发展从兴盛到衰落同样是无法避免的,感叹又有何用呢?倒不如珍惜当下,过着平凡人的生活,以求生无所悔,死无所憾。
【原典】
日月如惊丸①,可谓浮生矣,惟静卧是小延年;人事如飞尘,可谓劳攘②矣,惟静坐是小自在。
【注释】
①惊丸:惊飞的子弹。
②劳攘:纷扰,烦躁。
【译文】
光阴就像是受了惊吓狂奔的弹丸,可以称得上是半日浮生,只有静卧才可以稍稍益寿延年;人生就像是飘浮在空中的尘埃,可以称得上是辛劳攘乱,只有静坐才是小小的自在。
【原典】
平生不作皱眉事①,天下应无切齿②人。
【注释】
①皱眉事:指让人仇恨的事。
②切齿:指十分憎恨。
【译文】
平生不做令人皱眉憎恨的事情,天下就应该没有咬牙切齿的人。
【原典】
暗室之一灯,苦海之三老①,截疑网②之宝剑,抉盲眼③之金针。
【注释】
①苦海:佛教术语,认为俗世充满了痛苦,故称为“苦海”。三老,指帮助世人摆脱苦海的舵工。
②疑网:疑虑、猜忌之网。
③盲眼:瞎了的眼。
【译文】
暗室中的一盏灯,尘世苦海中的舵工,就如同是斩断疑虑之网的宝剑,治愈了盲目的金针。
【原典】
能脱俗①便是奇,不合污②便是清。处巧若拙,处③明若晦,处动若静。
【注释】
①脱俗:脱离世俗。
②合污:一起污浊。
③处:居于。
【译文】
能够超脱世俗便是不凡,不同流合污便是清高。处理巧妙的事情要以笨拙的方法,处于广众中要善于掩盖锋芒,处于动荡的环境要像处在平静的环境中一样。
【跟进解读】
追求心灵的超凡脱俗,并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奇特之事来,也并非要显得比任何人都要伟大,只要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正洁净,不落俗套,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出淤泥而不染,便可称得上洁净。
世俗之中还要注重讲究雄韬伟略的计谋,越是机巧之事,越要朴拙,切不可自以为是,表现自己的小聪明,而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越是在髙处、明处,越要行事谨慎小心,不可招摇过市、炫耀才能,以免成为众矢之的;越是面对动荡的环境,越要保持镇定自若的心态,随机应变,灵活处世,既不可缩手缩脚,也不可手忙脚乱,以免忙中出错,乱上加乱。
【原典】
参玄借以见性①,谈道借以修真②。
【注释】
①见性:洞察人性。
②修真:修身养性。
【译文】
参悟玄理以洞察人性,谈论道学以修身养性。
【原典】
世人皆醒时作浊事①,安得②睡时有清身;若欲睡时得清身,须于醒时有清意。
【注释】
①浊事:糊涂事。
②安得:怎么能够。
【译文】
世间的人都是在清醒之时做糊涂事,怎么能够在睡觉的时候拥有清白之身呢?倘若想在睡着的时候拥有清白之身,必须在清醒的时候存有清白之意。
【原典】
好读书非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①,心之所愿②,是以孜孜搜讨③,欲罢不能④,岂为声名劳七尺⑤也。
【注释】
①但异见异闻:只是为了获得独特的见解和见闻。
②愿:希望,盼望。
③孜孜搜讨:指非常勤奋认真搜索知识、探讨问题。
④欲罢不能:想要停下来都不行。罢,罢手,停止。
⑤劳七尺:使七尺之躯劳累。
【译文】
喜好读书不是为了谋求身后的名声,而只是为了获得独特的见解和见闻,这才是心中的愿望,因此会孜孜不倦地搜索讨教,想要停下来都不能,怎么会是为了赢得好名声而使七尺身躯劳累呢?
【原典】
招客留宾,为欢可喜,未断尘世之扳援①;浇花种树,嗜好虽清②,亦是道人之魔障③。
【注释】
①扳援:攀附。
②清:清雅。
③魔障:佛教用语,恶魔所设的障碍,也泛指波折。
【译文】
招呼、款待宾客,虽然大家十分欢乐,却是无法了断尘情的攀附;喜欢浇浇花、种种树,这种嗜好虽然十分清雅,却也是修道的障碍。
【原典】
人常想病时,则尘心①便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②自生。
【注释】
①尘心:尘世之心。
②道念:修道的想法。
【译文】
人经常想到生病的痛苦,就会使追求名利之心减少;人经常想到有死亡的那一天,那么追求生命永恒的念头便自然而生。
【原典】
入道场①而随喜,则修行之念勃兴;登邱墓而徘徊②,则名利之心顿尽③。
【注释】
①道场:道士、和尚修行或做法事的场所。
②徘徊:来来回回地走。
③顿尽:立刻就消失。顿,立刻。
【译文】
来到寺院道观并随之欣喜,那么修行的念头就会很强烈;登上邱墓而来回徘徊,那么争名夺利的想法就会立刻熄灭。
【原典】
铄金①玷玉,从来不乏乎谗人;洗垢索瘢②,尤③好求多于佳士。止作秋风过耳④,何妨尺雾障⑤天。
【注释】
①铄金:取自“众口铄金”,比喻太多人都说一件事,哪怕是错的也会被当成是对的,混淆视听。
②洗垢索瘢(bān):洗去污秽后,仍然索寻瘢痕。形容过分地挑剔。
③尤:尤其。
④秋风过耳:秋风吹过耳朵,比喻不在意,漠不关心。
⑤障:遮蔽。
【译文】
诽谤诋毁他人,自古以来从来就不缺少进谗言的人;洗去污秽后仍然索寻瘢痕,尤其喜欢对那些佳士吹毛求疵。就当是秋风吹过耳朵,要知道一尺的雾怎么能够遮住整个天呢?
【原典】
真放肆①不在饮酒高歌,假矜持偏于大庭卖弄。看明世事透,自然不重功名;认得当下真,是以常寻乐地②。
【注释】
①放肆:不拘泥,不羁。
②乐地:意为心中的乐土,理想所在。
【译文】
真正的放肆并不是大碗喝酒、大声唱歌,而应该是心灵上的无所束缚,有些人总是假装严肃庄重,但偏偏喜欢在人多的时候自我炫耀。将世间的事情都看透彻,自然不会把功名利禄看得过重;懂得只有此时此刻才是最真实的,应该时常寻找内心最真实的快乐。
【跟进解读】
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放荡不羁、不拘形迹之人。他曾经骑驴经过华阴县,县令不认识李白,不准他骑驴过境,李白云:“曾使龙巾拭唾,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想知县莫尊于天子,料此地莫大于皇都,天子殿前尚容吾走马,华容县里不许我骑驴。”知县听后大惊,向他谢罪。可见性情中人往往不拘于常礼,或者纵酒高歌,或者狂放不羁。但是真正的性情中人既不在饮酒高歌,更不必故作姿态于人前卖弄。他们看透了世事分明,却在表面上守拙若愚;他们远离了功名利禄,却生活得逍遥自在。
真正懂得生命的人,知道珍惜当下,惜福眼前。他们认为活着就是自己的福分,就该享受每一天的快乐时光,而不会让日常的俗事打扰他们的快乐情趣。
【原典】
欲①不除,似蛾扑灯②,焚身乃止③;贪无了④,如猩嗜酒⑤,鞭血方休。
【注释】
①欲:欲望。
②似蛾扑灯:指为了实现欲望不惜牺牲生命。语出《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③乃:才。止:停止。
④了:了断。
⑤如猩嗜酒:指为了实现欲望不惜牺牲生命。《唐国史补》有云:“猩猩者好酒与屐,人有取之者,置二物以诱之。猩猩始见,必大骂曰:‘诱我也!’乃绝走远去,久而复来,稍稍相劝,俄顷俱醉,因遂获之。”
【译文】
欲望不除去,就好像是飞蛾扑火一样,直到最后将自己焚烧了才停止;贪念不了断,就好像是猩猩嗜好饮酒一样,直到最终身体被鞭打出血才肯罢休。
【原典】
涉①江湖者,然后知波涛之汹涌;登山岳者,然后知蹊径②之崎岖。
【注释】
①涉:跋涉。
②蹊径:小路。
【译文】
走过江湖的人,才知道江湖波涛汹涌的凶险;登过山岳的人,才能明白山间小道的崎岖不平。
【原典】
人生待足何时足①,未老得闲始②是闲。
【注释】
①待足:等待满足。
②始:才。
【译文】
人活在世上,等待着得到满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满足,在未衰老时能得到清闲的心境,这才是真正的清闲。
【跟进解读】
生活是不会累人的,累的是我们自己的身心,确切地说是我们的欲望和贪恋太多,束缚了我们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世人总是在年轻时闷闷不乐,但到老时品行深厚了才知那是因为为名所累、为利所扰,不能自拔罢了。实际上富贵是没有止境的,贪婪的胃口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只有学会适可而止,适时放弃,才能知足常乐。
有的人生活富裕了,却依然感受不到殷实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反而觉得压力倍增,甚至还不如以前清贫的日子过得轻松,这就是心底的欲望越来越多,贪婪的胃口越来越大造成的。而一个真正懂得知足常乐的人,放下了心中所有的尘情与牵挂,自然会生活平静。如果要想得到清闲的心境,及时放弃为物欲所驱使的生活就行,何必一定要等到白发之时才醒悟过来呢!
【原典】
谈空反被空①迷,耽②静多为静缚。
【注释】
①空:超乎于现实之上的境界。
②耽:耽误,沉迷。
【译文】
空谈一些玄奥的道理,反而会被这些空乏的道理所迷惑,过度地追求清静,反而会被这种心态所束缚。
【跟进解读】
空是空寂之道。佛法说万法皆空,是让人们知道万事万物本无永恒的道理,一切终将消散,教人们不要执迷于万物之中,使身心不得自在。然而有人谈空而又恋空,对空执着而不放弃,结果往往被空寂所迷惑。实际上是空的念头没有除去,仍是心有牵挂,放不下杂念。
静是沉寂静境。教人清净不是要躲到安静的地方,远离尘世喧嚣而不想不听、不管不顾其他一切事情,如果真是这样就又要为静所困了。因为真正的静不在外界环境中,不需要我们极力外求,而是在我们的心里,只有内心清净,保持一份静的心境,处闹市而心不乱,才是真正做到了静而不受束缚。
【原典】
旧无陶令①酒巾,新撇张颠②书草;何妨与世昏昏③,只问吾心了了④。
【注释】
①陶令:陶渊明。
②张颠:草书名家张旭,有“草圣”之誉。
③昏昏:指生活的不清醒。
④了了:清楚明白。
【译文】
以前我没有陶潜的酒巾漉酒,现在也撇下了张颠酒醉后的狂草;表面上与世俗一样浑浑噩噩又有何妨呢,只要我内心清如明镜就行。
【原典】
以书史①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理义为膏粱②,以著述为文绣③,以诵读为葘畲④,以记问为居积⑤,以前言往行⑥为师友,以忠信笃敬⑦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因果⑧,以乐天知命⑨为西方。
【注释】
①书史:书籍经史。
②理义:道理正义。膏粱:美食佳肴。
③文绣:华美的刺绣。
④葘畲(zīyú):指耕作。
⑤记问:记诵讨教。居积:囤积。
⑥前言往行:以往的贤圣之人的言行。
⑦忠信笃敬:忠实守信,笃学恭敬。
⑧因果:佛教的因果报应说。
⑨乐天知命:安于天命,知足常乐。
【译文】
把阅读书籍经史当作园林观赏,把歌咏当作鼓吹乐器,把道理正义当作人间美食,把著书立说当作美丽的刺绣,把诵读诗书当作劳动耕作,把记诵讨教当作囤积物品,把以往的贤人的言行当作老师和朋友,把忠实守信、笃学恭敬当作修身自持之道,把行善积德视为因果循环,把乐天知命视为西方极乐世界。
【原典】
云烟影里见真身①,始悟形骸为桎梏②;禽鸟声中闻自性③,方知情识④是戈矛。
【注释】
①云烟影里:比喻如同烟云一样飘忽不定、模糊不清的尘世。真身:真实的自我。
②形骸:躯体。桎梏:原为犯人所戴的手铐和脚镣,后泛指束缚、约束。
③自性:原本的性情。
④情识:感情和妄见。
【译文】
在缥缈的云影烟雾中显现出真正的自我,才明白肉身原来是拘束人的东西;在鸟鸣声中听见了自然的本性,才知道感情和识见原来是攻击人的戈矛。
【跟进解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家认为色身是空幻虚无的,就如梦幻、泡影一般,看到云影烟雾,悟见肉身也如云烟一般易逝,明白生命实在不应为肉身所缚。人生只有如云烟般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本意。
“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之所以感到生活疲惫,空虚乏味,就是因为我们的心灵沉寂在荒凉的沙漠中,而得不到一点水分的滋润。如果我们想让心灵快乐地感悟到生活的情趣,就要在平常的日子里找些自己分内事做,而不是毫无作为地让时光匆匆溜走。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摆脱尘世间的爱恨情仇的拖累,让自己变得活泼开朗,乐观豁达。
【原典】
事理因人言①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②;意兴③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④。
【注释】
①因人言:依靠别人的话认识、理解事物。
②了了:清楚明白。
③意兴:意趣、兴致。
④休休:安闲快乐。
【译文】
事物的道理经过他人的提醒才领悟,那么即使暂时明白了,一定还会有迷惑的时候,总不如由自己领悟来得清楚明白;意趣和兴味由外界环境而产生,得到了也还会再失去,总不如自得于心那样真正地快乐。
【原典】
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愧赧①;红颜失志,空遗皓首②之悲伤。定云止水③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④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
【注释】
①赧(nǎn):脸红。
②皓首:白头。
③定云止水:静止的白云碧水。
④骤:急。
【译文】
在白天欺负人,那么在清净的晚上就难以逃脱愧疚羞赧之情;年纪轻轻就丧失志气,则徒然流露年迈之时的悲伤。在静止的白云碧水之中,有鸢在云间穿飞,鱼在水中跳跃的景象;在狂风骤雨之中,也有风平浪静的恬美风光。
【原典】
世上人事无穷①,越干越做不了;我辈②光阴有限,越闲越见清高。
【注释】
①无穷:没有穷尽。
②我辈:像我这样的人。
【译文】
世上人们之间的事没有穷尽,越干越觉得干不完;而像我这样的人光阴有限,越是清闲就越显得清高。
【原典】
两刃相迎俱伤①,两强相敌②俱败。
【注释】
①刃:兵刃。俱:都。
②敌:匹敌。
【译文】
两件兵器锋刃相接,则两件兵器都会受到损伤;两个强敌相拼打,则两个人都会遭受失败。
【原典】
我不害人,人不我害;人之害我,由①我害人。
【注释】
①由:因为。
【译文】
我不伤害别人,别人也不会伤害我;有人伤害我的话,必定是因为我伤害了别人。
【原典】
博览广①识见,寡②交少是非。
【注释】
①广:增长,增加。
②寡:少。
【译文】
广泛观览可以增长见识,少与人交际可以减少无妄的是非。
【原典】
明霞可爱,瞬眼①而辄空;流水堪听,过耳而不恋。人能以明霞视美色,则业障②自轻;人能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休③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常众④;休夸我能胜⑤人,胜如我者更多。
【注释】
①瞬眼:转眼间,形容很快。
②业障:佛教中所指的罪孽。
③休:莫,不要。
④常众:很多。
⑤胜:超过。
【译文】
明丽的云霞十分可爱,往往转眼之间就无影无踪了;流水之声十分动听,但是听过后便不再留恋。人们如果以观赏云霞的眼光去看待美人姿色,那么贪恋美色的恶念自然会减轻;如果能以听流水的心情来听弦音歌唱,那么弦歌对我们的性灵又有什么危害呢?不要怪我比不上别人,不如我的人多得是;不要夸我比别人强,比我强的人还有很多。
【跟进解读】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庸俗;人喜欢美丽,但不能娇媚;人可以张扬,但不能疯狂;人可以谦虚,但不能做作。美是人们所喜欢的东西,但欣赏美是有距离的,也是有分寸的。正如刘禹锡在《爱莲说》中所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美丽的云霞纵然绚丽多姿,但往往转瞬即逝;流水的声音固然美妙动听,却过而难留。
美好的事物如果能存留在你的心中,保存在心中一隅,已是难得,不要有更深的占有之心。贪心不足是痛苦的,得不到的东西拼命去追求,必然会身心交瘁,疲惫不堪,这无异于作茧自缚。只有懂得放弃,才会让身心得到净化。蔚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婉转的鸟鸣,潺潺的流水,都是陶冶我们情操的美景,同样是我们笑对生活的理由。
【原典】
人心好胜①,我以胜应②必败;人情好谦③,我以谦处反④胜。
【注释】
①好胜:争强好胜。
②应:应付,应对。
③谦:谦虚。
④反:反而。
【译文】
人总是会争强好胜,倘若我也用争胜心来应对的话,最终必然会失败;人总是爱谦虚,假如我用谦虚来应对的话,反而会取胜。
【原典】
人言天不禁①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②不闲耳,若能随遇而安,不图将来,不追既往③,不蔽④目前,何不清闲之有?
【注释】
①禁:禁止。
②自:自己。
③既往:已经过去的,以往。
④蔽:遮蔽。
【译文】
人们常说上天不会禁止人去追求和享受荣华富贵,但禁止人们过清闲的日子,这实际上也是人们自己不愿意清闲下来罢了。如果一个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自得其乐,不为将来去悉心计划,不对过去的生活追悔不安,也不被眼前的名利所蒙蔽,这样哪能不清闲呢?
【原典】
暗室贞邪①谁见,忽而万口喧传;自心善恶炯然,凛②于四王③考校。
【注释】
①贞邪:忠贞与邪恶。
②凛:严肃。
③四王: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译文】
暗室中的忠贞与奸邪有谁看到了,忽然间大家就都在议论言说;自己是善还是恶心中很明白,所以能凛然地接受执掌刑法戒律的四大天王的拷问审查。
【原典】
寒山①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②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言宜深③玩味。
【注释】
①寒山:寒山子。
②了了:清楚,明白。
③深:仔细。
【译文】
寒山子在诗中说:“有人来辱骂我,我分明听得很清楚,虽然我不会去应对理睬,却是已经得了很大的好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入地品味。
【跟进解读】
寒山子是唐代贞观年间的得道高僧,喜参禅悟道,留下了不少著名诗偈。他曾经在一首诗里这样说:别人骂我,我心里很清楚,却不去理睬他,这就是得了便宜。其道理与中国传统提倡的以君子之德对付小人之行,所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意境上却更深一层。
不回敬别人的辱骂,首先是战胜了自己,因为“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其次是战胜了对手,任凭辱骂,不予理睬,对手则会自感无趣,自动罢休;再次,如果别人骂得有理,证明自己有错,岂不要感谢那位骂者的指点?所以当我们遭受辱骂时,保持沉默,并不代表着自己懦弱或无能,相反倒有诸多收获。
【原典】
恩爱,吾之仇也;富贵,身之累①也。
【注释】
①累:拖累,累赘。
【译文】
恩情爱意是我的仇敌,富贵荣华是身心的拖累。
【原典】
有誉①于前,不若无毁于后②;有乐③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注释】
①誉:美誉,赞美。
②后:身后,背后。
③乐:快乐,享受,此多指物质方面。
【译文】
追求当面的赞美,不如避免他人背后的诽谤;追求身体上的快乐,不如追求无忧无虑的心境。
【原典】
富时不俭①贫时悔,潜时②不学用时悔,醉后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③病时悔。
【注释】
①俭:节俭。
②潜时:潜藏还没有显露的时候,在此指平常的时候。
③将息:调息。
【译文】
富贵的时候不知道节俭,等到贫穷之时就会懊悔;平时不好好学习,等到用得着的时候就会后悔;喝醉之后说出狂妄之言,等到酒醒之后就会懊悔;安康的时候不好好休息调养,等到生病的时候就会悔恨。
【原典】
寒灰、内半星之活火①,浊流中一线之清泉。
【注释】
①活火:可以燃烧、没有熄灭的火。
【译文】
已经寒冷的灰烬中,尚且还存有半星可以燃烧的火,污浊的河流之中,尚且还有一丝清泉。
【原典】
攻①玉于石,石尽而玉出;淘金于沙,沙尽而金露。
【注释】
①攻:在此指雕琢打磨。
【译文】
雕琢打磨玉石以求得玉,石头磨耗尽了,玉就呈现出来了;在沙中淘金,沙淘尽了,金子也就显露出来了。
【原典】
乍交不可倾倒①,倾倒则交不终;久与不可隐匿②,隐匿则心必崄③。
【注释】
①乍:刚开始。倾倒:全部都倒出来,在此指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
②隐匿:隐瞒。
③崄:同“险”,险恶。
【译文】
刚刚与人结交的时候不能什么话都说,什么话都说,交情就不能善始善终;交往时间长了,说话就不能再有所隐瞒,说话有所隐瞒,必然会心存险恶。
【原典】
丹之所藏者赤①,墨之所藏者黑。
【注释】
①赤:红。
【译文】
保存丹砂的物品时间长了就会变红,保存墨的物品时间长了就会变黑。
【原典】
懒可卧,不可风①;静可坐,不可思;闷可对②,不可独;劳可酒,不可食;醉可睡,不可淫。
【注释】
①风:行走。
②对:指与人共处。
【译文】
懒的时候可以卧躺着,而不能奔走吹风;平静的时候可以闲坐,而不能思考;烦闷的时候可以与人共处,而不可自己独自一人;劳累的时候可以喝点小酒,而不能暴饮暴食;喝醉了可以睡觉,而不能淫乐。
【原典】
书生薄命原同妾①,丞相怜才不论官②。
【注释】
①原同妾:原本就和女子一样。
②丞相怜才不论官:出自《汉书·公孙弘传》,公孙弘出身贫贱,数年之后官至丞相,“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俸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译文】
书生命运悲惨,原本就和女子一样;丞相爱惜人才,不管是否为官。
【原典】
拨开世上尘氛①,胸中自无火炎冰兢②;消却心中鄙吝③,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注释】
①尘氛:尘世的氛围。
②火炎冰兢:比喻强烈的渴望和恐惧不安。
③鄙吝:卑鄙庸俗。
【译文】
能够将世界上凡俗纷扰的气氛搁置一边,那么心中就不会有像火烧一样焦灼,也不会有如履薄冰般的胆战心惊;消除心中的卑鄙与吝啬,就可以感受到如同处在清风明月中的心境。
【原典】
市①争利,朝②争名,盖棺日何物可殉蒿里③;春赏花,秋赏月,荷锸时④此身常醉蓬莱⑤。
【注释】
①市:市井。
②朝:朝廷。
③蒿(hāo)里:死人所葬的地方。
④荷锸(chā)时:扛着铁锄,随时准备将死者埋葬。典出《晋书·刘伶传》,刘伶每次乘坐鹿车出游,都会带上一壶酒,同时让人荷锸跟随着,并扬言如果自己死了,就地掩埋即可。
⑤蓬莱:传说中的神仙境界。
【译文】
市井之中争夺利益,朝廷之中争夺名声,等到死去盖棺之日,这些名利又有什么可以殉葬到葬地之中呢?春天赏花,秋天赏月,等到死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如同处在蓬莱仙境一样。
【原典】
驷马难追①,吾欲三缄其口②;隙驹易过③,人当寸惜乎阴。
【注释】
①驷马难追:话一旦说出去,四匹宝马也追不回,指说话做事一旦成为事实,就难以挽回了。
②三缄其口: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③隙驹易过: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出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译文】
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我说话要十分慎重,沉默思考几次之后再说;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即逝,因此人应该珍惜每寸光阴。
【原典】
万分廉洁,止是①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
【注释】
①止是:只是。
【译文】
万分的廉洁,也只是一点小小的善行;一丁点贪污,就是极大的罪恶。
【原典】
炫奇①之疾,医以平易;英发之疾②,医以深沉;阔大③之疾,医以充实。
【注释】
①炫奇:标新立异。
②英发:表露英气才华。
③阔大:本意为博学且气度宽宏,这里指华而不实。
【译文】
卖弄炫耀的毛病,要用简易平实来纠正;好表现聪明才智的毛病,要用深厚沉着来纠正;言行迂阔、随意的毛病,要用充实来纠正。
【原典】
才①舒放即当收敛,才言语便思简默。
【注释】
①才:刚刚。
【译文】
刚刚舒缓放松就应该注意收敛自己,刚刚开始说话就要想到要沉默。
【原典】
贫不足①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②。
【注释】
①不足:不足以,不值得。
②无补:没有益处。
【译文】
贫穷不足以羞愧,值得羞愧的是贫贱而没有志向改变现状;卑贱不足以厌恶,值得厌恶的是低贱但没有技能傍身;人的衰老不足以叹息,值得叹息的是老了感觉自己虚度了终生;人死也不足以悲伤,值得悲伤的是自己对他人再也无法做出有益的事了。
【跟进解读】
贫贱并不代表着羞愧与地位低下,富贵也不代表着高尚与完美。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关键还是看其品德操行如何,贫穷但不失奋斗的志气,低微却有自己的能力,那么也是可敬的,如果因贫穷便精神颓废,委靡不振;因地位低下便无所事事,毫无能力,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必然经历,没有什么值得叹息的。我们活着所要做的事就是生而尽其力,尽最大的努力走好脚下的路,让自己一生活得有价值可言,这就要求我们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在临死时能够自豪地说:我此生并没有虚度年华,而觉得活得很充实,因为我做了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原典】
休委罪于气化①,一切责之人事②;休过望于世间③,一切求之我身。
【注释】
①气化:世事变迁,这里指人的命运。
②人事:自己该做的事。
③过望于世间:把过分的希望寄托于世间。
【译文】
不要把罪过推给所谓的气数,一切都应该怪罪人事;不要把过分的希望寄托于世间,一切都应该自己去努力。
【原典】
世人白昼寐语①,苟②能寐中作白昼语,可谓常惺惺③矣。
【注释】
①寐(mèi)语:梦话。
②苟:倘若。
③惺惺:清醒的样子。
【译文】
世上的人白日里尽讲些梦话,倘若能在睡梦中讲清醒时该讲的话,这人可说是能常常保持觉醒的状态了。
【原典】
观世态之极幻,则浮云转有常情①;咀世味之昏空②,则流水翻多浓旨③。
【注释】
①常情:通常的清理。
②昏空:苦涩空虚。
③浓旨:浓烈的美味。
【译文】
观察世间种种情态急剧变化,会感觉到天上浮云的变动反而比人情世态的剧变还更有常情可循;体味世间人情苦涩虚空,倒不如看潺潺的流水浪花旋转更能使人品味其中深厚的意趣。
【原典】
大凡聪明之人,极是误事,何以故?惟其聪明生①意见,意见一生②,便不忍舍割。往往溺③于爱河欲海者,皆极聪明之人。
【注释】
①生:萌生,产生。
②一生:一旦萌生。
③溺(nì):沉溺。
【译文】
一般而言,聪明之人很容易误事。这是何原因呢?只是因为聪明人会有很多意见,而意见一旦萌生,就不忍心割舍。往往沉溺于爱河欲海之中的人,都是非常聪明的人。
【原典】
是非不到钓鱼处①,荣辱常随骑马人②。
【注释】
①钓鱼处:喻指与世无争的隐逸之处。
②骑马人:喻指尘世中追名逐利的达官贵人。
【译文】
是是非非不会到达尘世之外与世无争的垂钓之处,荣辱纷争常常伴随骑马的达官贵人。
【原典】
名心未化,对妻孥①亦自矜庄;隐衷②释然③,即梦寐皆成清楚。
【注释】
①孥:儿女。
②衷:想法,念头。
③释然:释放,释怀。
【译文】
争名好利之心还没有消除,纵然是对妻子儿女也要矜持庄重;隐衷释怀了,即使是在梦中也会十分清醒。
【原典】
观苏季子①以贫穷得志,则负郭②二顷田,误③人实多;观苏季子以功名杀身,则武安六国相印④,害人不浅。
【注释】
①苏季子:苏秦,字季子。
②负郭:临近城郭。
③误:耽误。
④武安六国印:武安君的爵位、六国兵印。
【译文】
从苏秦因为贫穷反而实现了志向来看,那么临近城郭的两顷良田,对人的耽误实在是太大了;从苏秦因为争夺功名而被杀害来看,那么武安君的爵位、六国兵印,也的确是害人不浅啊。
【原典】
己情不可纵①,当用逆之法制②之,其道③只在一忍字;人情不可拂④,当用顺之法调之,其道在一恕⑤字。
【注释】
①纵:放纵。
②制:限制,抑制。
③道:方法。
④拂:拂逆,违背。
⑤恕:宽恕。
【译文】
自己的欲念不可放纵,应当用抑制的办法制止,关键的方法就在一个“忍”字。他人所要求的事情不可拂逆,应当用顺应的办法控制,关键的方法就在一个“恕”字。
【原典】
文章不疗①山水癖,身心每被野云羁②。
【注释】
①疗:治疗,疗养。
②羁(jī):羁绊,束缚。
【译文】
文章不能治愈沉溺山水的癖好,身体和心灵常常被山野白云所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