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2章 变则通通则久论

康有为

天不能有阳而无阴,地不能有刚而无柔,人不能有常而无变。昔孔子之作六经,终以《易》《春秋》,《春秋》发明改制,《易》取其变易,天人之道备矣。若知守常而不知变,是天有阳而可无阴,地有刚而可无柔也。孔子改制,损益三代之法,立三正之义,明三统之道以待后王,犹虑三不足以穷万变,恐后王之泥之也。乃作为《易》而专明变易之义,故参伍错综,进退消息,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圣人盖深观天道以著为人事,垂法后王,思患而豫防之,孔子之道至此而极矣。

夫天不变者也,然朝夕之晷,无刻不变矣,况昼夜之显有明晦,冬夏之显有寒暑乎?如使天有昼而无夜,有夏而无冬,万物何从而生?故天惟能变通而后万物成焉。且如极星,所谓不动者也。然唐、虞时在二十四度,今则二十三度二十九分耳,日至所谓定时也,然高冲卑冲,终无实测焉。若夫风云虹蜺珥朓蚀流,日月星辰无刻不变,故至变者莫如天。

夫天久而不弊者,为能变也。地不变者也,然沧海可以成田,平陆可以为湖,火山忽流,川水忽涸,故至变者莫如地。夫地久而不弊者,为能变也。夫以天地不变且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且人欲不变,安可得哉!自少至老,颜貌万变,自不学而学,心智万变,积微成智,闷若无端,而流变之微,无须臾之停也。伊尹曰: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此道家养生之术,治身如此,治国何独不然。故千年一大变,百年一中变,十年一小变,三代之文明不得不变太古,秦汉之郡县不得不变三代,此千年之大变者也。盖春秋之世,陆浑莱戎潞狄,尚杂沓中夏,不数百年而至汉武,则已开通西域矣。唐时羁縻州仅北漠,元世则西平印度、破波斯,直至钦察,俱兰马八之境,当今之意大利亚矣。其地变则其治亦变矣。魏文口分世业,府兵之制,至唐之中叶,不能不变为两税彍骑,两税之后不能不变为一条鞭,彍骑之后不能不变为禁军。汉试士诸生,家法文吏笺奏,隋、唐不能不变为诗赋,宋不能不变为经义。肉刑之制,汉文不能不变为杖笞,隋文不能不变为徒流,此百年之变也。若夫时有不宜,地有不合,则累朝律例典礼,未有数十年不修改者,此十年之变也。若泥守不变,非独久而生弊,亦且滞而难行。董仲舒曰:为政不能善治更张,乃可为理,譬病症既变而仍用旧方,陆行既尽而不舍车徒,盛暑而仍用重裘,祁寒而仍用絺绤,非惟不适,必为大害。故能变则秦用商鞅而亦强,不能变则建文用方孝孺而亦败,当变不变,鲜不为害。法《易》之变通,观《春秋》之改制,百王之变法,日日为新,治道其在是矣。

【导读】

康有为于1888年第一次“上书”皇帝时,还是一介布衣,他请国子监代奏,却被掌握国子监实权的户部尚书翁同龢断然拒绝,不仅上书未达,而且为此落榜乡试。事后,好友刑部侍郎沈子培劝他“勿言国事,宜以金石陶遣”。1893年,康有为乡试中举;1895年,他再度进京参加会试,途中遭遇日本士兵搜船,令他“颇愤”,并感叹道:“早用吾言,必无此辱也。”得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他于5月初将《上清帝第二书》(即所谓“公车上书”文本)上呈都察院。当时,康有为参加了新贡士的复试、殿试与朝考,《变则通通则久论》是他的朝考卷。《上清帝第二书》洋洋洒洒近两万字,涉及迁都、练兵、变通新法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内容十分庞杂;而这篇千余字的短文集中于一个论点,即变则通,通则久。两篇文章可谓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