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8年,我供职于一家中美合资的纸业公司。那年春天,在生产总监Glenn Taylor先生的力主之下,公司决定实施一套ERP系统。作为他的助理,我被任命为项目经理。不曾想,Taylor先生的这一决定,直接改变了我之后的人生,也成为本书的缘起。
原本以为实施一套IT系统就是个技术活,一上手才发现自已竟然卷入了企业管理的“漩涡”中。作为刚入职场不久的菜鸟,我天天奔走在企业最高层、部门主管和一线员工之间,不停地进行调研、访谈、解释、说明、培训和协调,投入在这些事项上的精力和时间,远远超过系统配置、数据准备和系统测试。幸好,系统终于成功上线了。而对我个人而言,过程虽很艰辛,但收获也是丰厚的。
因为这个项目,我与公司内部几乎所有部门的人都有了密切接触。于是,市场部的一位员工成为了我的太太。
因为这个项目,我发现原来世上还有ERP顾问这一有趣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于是,我转换了职业轨道。
因为这个项目,我深深体会到,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时,IT系统本身先进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系统中是否运行着一套适宜的流程,数据是否准确。那么,如何设计一套好的流程呢?切身的项目经历告诉我,照搬ERP系统中的流程最多只能算作权宜之计,但绝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更何况,ERP系统中的流程并不是企业管理的全部。工科生出身的我,总在思考是否可以制定一套业务流程的设计规范和方法。
供职于SAP公司期间,我有幸接触到了ARIS这一企业管理体系建模和分析的工具,很快就被其理念所吸引。于是,在我们团队实施的SAP项目中,我都积极建议采用ARIS作为业务蓝图的设计工具。用ARIS进行设计、用SAP进行信息化落地的这套组合方案,在很多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ARIS作为建模工具很强大,功能也非常丰富,但应该如何选用其中各种各样的模型对象,如何制定设计规范,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乃至整个管理体系模型,ARIS中并没有提供一套完整的实践方法。
之后,我加入了ARIS的原厂商IDS Scheer中国公司,作为副总裁负责其咨询业务。在此期间,ARIS在中国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并且不再局限于SAP项目,它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独立的工具用来构建企业的管理体系。然而,没有一套完整的实践方法一直是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009年,在IDS Scheer公司被德国Software AG公司并购后,我与部分原IDS Scheer中国区的同仁一起创办了上海博阳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博阳精讯),继续致力于相关实践方法的研究和探索。近10年来,我们研究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ARIS应用,而是扩大到“如何基于管理要素构建一套结构化、一体化和精益化的企业管理体系模型”,以及“如何基于这套模型实现企业管理体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两个命题上。
经过近10年的反复实践、提炼、验证和修正,一套完整的方法论逐步成形了,即所谓的EBPM方法论。关于此方法论的部分内容也不断地以文章和培训视频的方式在网上发布。很多客户和同仁呼吁我们尽快将这套方法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出版。我也很想尽快完成此事,但总是忙这忙那的,始终没有启动。
在一次业界的交流会上,我讲解了EBPM方法论的部分内容,碰巧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也在现场,她也建议我尽快将这套方法论整理出版。于是,我终于下定决心,静下心来梳理和总结近10年来的所得,完成了本书的编著工作。
EBPM方法论阐述的是一套从“管理要素”这个构成企业管理体系的最基本单位切入,来构建“结构化”“一体化”和“精益化”管理体系的实践方法。流程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关联各类要素的纽带作用。EBPM方法论给出了具体的操作路径、构建规则和方法。提炼EBPM方法论时,不受工具平台的功能限制,只追求理论和方法上的最佳方案。所以,EBPM方法论的实践应用并不要求一定要采用某个特定的工具平台,只要能支撑这些理念、规则和方法的落地即可。
希望随着本书的出版,能进一步促进EBPM方法论的交流、应用和完善。在此,要感谢博阳精讯众多的客户,由于你们的认可和实践,促成了EBPM方法论的诞生和成长。还要感谢博阳精讯的咨询顾问们,由于你们在项目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促成了EBPM方法论的完善。尤其要感谢李笋女士在绩效管理体系上的构建;高骏雄先生在流程还原技术方面的建设;何荣辉先生在流程的监控分析这些方面提供的方案和案例。
EBPM方法论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本书的出版仅是对过去10年成果的小结,方法论中的某些理念、规则或方法可能还有不妥之处,期待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总之,本书的出版只是EBPM方法论的一个逗号,离句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愿与您同行!
王磊
2018年12月08日于上海古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