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学科知识的原始积累
从对全新科目一无所知,到能够独立完成一套综合的试卷,我们用两三年的时间掌握了达到高考要求的大部分知识。但你是否想过,其实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和考试中被“重新塑造过的”。在一场完整而严格的考试中,真正决定成绩的是坚实的知识基础、清晰的做题思路和足够的解题技巧,而不是缺少组织的知识总量。那我们该如何明确知识层次,避免“把所有的知识都装在一个筐里”呢?
(1)确定不同学科的核心内容
知识本身是没有高下之别的,但不同知识在高考中的轻重却是有所不同的。每个学科的核心内容都被写在考纲上。考纲甚至给出了它们的重要程度排序。这些知识的考察方式也被固定成有限的几种题型。这两个方面都是有迹可循且边界清晰的。
(2)地毯式排查
我们常说的“回归课本”就是在这一步。一个完全由试题和技巧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必然是支离破碎的。我们需要内容明确、重点分明、层次清晰的知识架构。试卷来源于教材,学习的首要任务不是去训练某个具体的“常考题型”,而是对着考纲,结合教材,构筑自己的知识框架。“考点”只是描绘了知识的轮廓,教科书却构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躯体。阅读课本对知识理解的提升和漏洞的弥补是极其有效的。
(3)借助题目深化思考
高考的应试化程度之高,甚至足以使一个从来只是做题、背题型的人拿到不错的分数。但是我们不能被这种应试化的形式和少数人以此谋得的小好处所蒙蔽,应该把做题定位成构筑知识体系的重要一步,而不是全部。
先有学科知识体系,掌握大部分知识;再用题目查漏补缺,掌握题型解答技巧,拓展思路,提高速度。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过程。能够踏实完成这个过程的同学,在高考复习后期会极具上升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