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工作的意见
(2017年9月11日 保监发 〔2017〕 66号)
开展保险消费者教育、发布保险消费风险提示是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保障保险消费者知情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的重要手段, 是减少保险消费纠纷、提高保险消费者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防范保险消费风险聚集的有效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 〔2015〕 81号) , 加强和有效开展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工作, 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服务意识, 针对保险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及时、准确、客观地进行风险提示和教育引导, 强化保险消费风险监测, 推进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一)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合规。紧扣保险消费风险点, 依据法律法规和保险监管规定, 及时发布恰当的消费风险提示信息。
——坚持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统筹协调推进行业消费风险提示工作, 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其他金融监管机构、消费者组织及新闻媒体等沟通协作。
——坚持及时准确、客观审慎。结合保险消费风险监测情况,本着专业客观、严谨审慎的态度, 向消费者提供及时、真实、准确、全面的消费风险提示信息。
(二) 工作目标。在全行业建立起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工作机制, 形成多方参与、上下联动、协同运作、及时有效的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工作格局, 建立保险消费风险提示统一平台, 满足保险消费者及时、便捷掌握保险消费风险信息的需求, 提高保险消费者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 防止保险消费风险聚集和蔓延。
二、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三) 加强制度建设。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建立完善本单位消费风险提示工作各项制度, 明确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工作流程, 规范工作程序, 建立健全保险消费风险监测、识别、评估机制, 以及保险消费风险提示信息内容管理、审核、发布制度等。
(四) 明确职责分工。
保险监管机构: 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是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归口管理部门, 会同保监会有关部门搭建统一的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平台, 建立提示信息库, 发布全国性保险消费风险提示,组织、协调、督导行业消费风险提示工作。各保监局根据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工作统一部署, 将消费风险提示工作纳入日常监管工作中, 发布区域性消费风险提示, 组织、协调、督导辖区内消费风险提示工作。
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 保险行业协会发布行业性消费风险提示, 研究制定保险机构消费风险提示行业标准, 开展消费风险提示工作培训、交流、宣传等。保险中介行业组织开展中介领域消费风险提示工作, 研究制定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消费风险提示行业标准等。
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认真履行消费风险提示工作主体责任, 建立完善消费风险提示相关制度和流程, 把消费风险提示工作融入日常经营、合规管理、消费者服务等环节。
(五) 构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做好消费风险提示工作制度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保监会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 把消费风险提示作为部门重要工作来抓, 积极主动做好业务范围内相关工作。保监局要落实好辖区消费风险提示属地管理责任, 做好区域性消费风险提示发布工作。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结合工作职责开展行业性消费风险提示工作。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履行好消费风险提示工作主体责任。
三、稳步推进统一平台建设
(六) 建立统一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平台。近期, 继续发挥保监会官方网站风险提示栏目作为消费风险提示信息发布主渠道作用。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在本单位官方网站以专题栏目等形式各自设立消费风险提示平台。中长期, 逐步建设涵盖保险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市场主体的统一风险提示平台。
(七) 建立平台信息汇集机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保险消费风险提示信息库, 实时抓取各保监局发布的消费风险提示信息, 定期收集保险行业组织及市场主体消费风险提示信息内容。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业务领域内有关消费风险提示内容及问题的咨询、解答等, 并对内容进行审核把关。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及时更新本单位平台信息, 并向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报送平台链接以便信息内容收集汇总。
(八) 建立平台信息发布机制。保监会相关部门、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 通过平台及时发布保险消费风险提示信息。尤其要对发现的保险消费风险苗头及时发布提示信息,筑牢防控消费风险的防线, 防患未然, 减少消费纠纷和投诉。
(九) 建立平台信息共享联动机制。保监会平台发布的全国性消费风险提示, 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通过本单位消费风险提示平台及时转载、链接。保监局平台发布的区域性消费风险提示, 辖区内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及时转载、链接。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平台发布的消费风险提示, 可根据情况相互转载、链接。
四、规范运作流程
(十) 加强保险消费风险监测、识别。保监会相关部门、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重视对消费风险的监测、识别和评估, 加强对消费风险信息的分析研判, 有效识别消费风险。高度关注并监测新业务、新领域等蕴含的消费风险, 尤其是互联网业务所潜藏的消费风险。
(十一) 增强保险消费风险提示有效性。消费风险提示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符合保险消费者的阅读习惯; 内容要紧扣消费风险,增强风险提示的针对性、有效性; 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探索建立消费风险提示分类制度, 根据消费风险的性质、程度、影响范围等发布不同类型、等级的消费风险提示。
五、完善保障措施
(十二) 加强组织实施。保监会相关部门、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 负责协调、督促、落实; 要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把消费风险提示纳入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常工作体系; 要细化工作措施, 充实人员力量,并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保障。
(十三) 加强联动协同。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保监局要建立完善与政府有关部门、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保险社团组织、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等联动协同机制, 在消费风险提示的发布、研究、宣传等方面加强合作, 形成工作合力; 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 扩大消费风险提示的成效。保监会相关部门、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行业组织、保险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要研究建立消费风险提示专业咨询指导机制, 邀请产学研领域、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对消费风险提示工作进行指导, 提供专业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