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2016年1月,中国某网涨价的做法引发了部分国内高校的抵制。中国某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工程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中国某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文献数据库。武汉理工大学率先于2016年1月发布了某网停用的通知。北京大学紧随其后,其官网于3月31日发布了中国某网即将停用的通知。停用的原因在于数据库的续订价格过高。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00年以来CN××公司对该校的报价,每年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1]事实上,中国某网的报价一直年年上涨。从2013年年底开始,云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旗下所属的近十所省属重点高校,都停用了某网。2014年,某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从原来的40万元提高到70万元,图书馆不得已暂时停用了某网。[2]众所周知,中国某网业已成为论文撰写和科学研究颇为倚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学术资源。然而,过高的续订价格限制了学术信息的获取和使用。
2016年5月17日,科学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宣布收购社会科学研究网(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简称SSRN[3])。此消息一出,再掀波澜。SSRN是一个免费的社会科学论文存储开放平台。Elsevier则是营利性的出版商。虽然SSRN首席执行官Gregg Gordon表示,在被Elsevier收购后,SSRN将继续提供免费的论文提交和下载服务,但许多社会科学家依然反对此收购行为,他们认为平台的开放性将会受到损害。此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学者们的担忧成为现实。法学教授Stephen Henderson指出,其上传了一篇PDF格式论文的最终版本至SSRN,却在未被告知的情形下,论文被SSRN下架。b鉴此,为抵制学术垄断,部分社会学家于2016年7月12日宣布,他们开发了新的社会科学开放平台Soc Ar Xiv,并承诺永久免费地对公众开放。[4]可见,Elsevier作为商业出版商经营策略的转变,即开始控制科学论文开放平台。其控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于学术信息的获取。而上述事件只是学术信息获取受限现象的冰山一角。如何确保学术信息的可获及性业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