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全球系统性风险趋势
导读
在《2017—2018年全球系统性风险与机遇报告》中,我们用了两个全球系统性风险指数来进行分析,分别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系统性风险指数和以美、日、中、法、德、英六国为基础的全球系统性风险指数。经过比较分析发现,从1994年开始,以六国为基础的全球系统性风险指数更能准确地体现全球系统性风险。因此,我们这里用以六国为基础的全球系统性风险指数来描述全球系统性风险走势,指数从1994年1月1日开始,以2008—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为参照,着重说明2008年以来的全球系统性风险的变化情况。
有关全球系统性风险围绕着美国的两面性在本书序言部分已有论述。2014年以来,随着美联储准备退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加息,美元进入升值周期,尽管大宗商品价格由于伊朗等地缘政治因素大幅上升,但这一走势很难持续。同时,美国开展全球贸易战,加紧在中东和东欧的地缘政治攻势,全球进入新的动荡期,全球系统性风险显著上升。这一走势初步体现在全球系统性风险指数的回落,指数回落至50线附近。未来两年,全球系统性风险并不会远去,可能随着美国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危机的爆发而加深,须高度关注。不过,随着中国实力逐步增强,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系统性机遇的提供者和全球系统性风险的抗御者。不管是“一带一路”的合作,还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与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互换;不管是对全球的投资与贸易往来,还是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共建防范风险的机制,中国都在越来越充分地发挥着作用。
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大有经久不衰之势。的确,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投资、贸易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迅速,可以说有如火如荼之势。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者也积极呼吁要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要积极妥当地规避风险。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一些机构也尝试发布了“一带一路”的国别风险评级等报告,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帮助。但是,在与金融机构、“走出去”的企业交流过程中,在一些研讨会专家的发言过程中,以及在与一些出版社编辑老师的沟通中,仍然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与风险与机遇以及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真实需求尚有一定的距离。
为此,我们利用国家系统性风险指数,进一步编制了“一带一路”系统性风险指数。整体来看,“一带一路”区域系统性风险偏高,但潜力较好,中国向“一带一路”区域的拓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既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内的发展,也能有效地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从子区域来看,西亚北非16国和独联体其他及4国乌克兰、格鲁吉亚两个子区域的系统性风险较高,而其他五个子区域的系统性风险较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从全球186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2018年1—8月系统性风险指数均值排名,可以具体地看出全球系统性风险的高低。当前需要高度警惕系统性风险较高的国家和经济体,即系统性风险指数低于40的国家和经济体,以及一些目前系统性风险指数高但比较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