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子女偷拿父母的钱是否构成犯罪?
案例情境
小邓是一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今年17岁,他从小就非常贪玩,从来不认真学习,好吃懒做,经常沉迷于打游戏。因为小邓的父母知道小邓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特别爱玩游戏,所以他们经常限制小邓的零用钱。可是,一天,小邓的妈妈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己昨天从银行取出来的1000块钱不见了,她以为是家里进了小偷。但是,想到只是钱没有了,其他东西都没有动,小邓的妈妈便猜想很可能是小邓偷偷拿走的。在父母的再三追问下,小邓承认是自己拿的钱。小邓的父母告诉小邓,偷拿财物是违法的,严重的还可能会坐牢。而小邓却振振有辞地说自己拿的是家里的钱,所以并不违法。
法律疑点
小邓偷拿父母的钱是否构成犯罪?小邓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吗?
法律分析
未成年子女偷拿父母的钱财一般不认为是犯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该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此可知,只有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盗窃罪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盗窃罪是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因此,子女偷拿家里的财物,即便该子女已经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如果获得家人的谅解,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构成犯罪,无须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子女偷拿家里的财物获得谅解时一般不构成犯罪,是因为子女偷盗家里财物的行为具有特殊性,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在社会上作案要小,而且这样规定有利于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如果法律严格要求偷拿家里财物的子女承担刑事责任,对于未成年子女而言并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在上面的案例中,小邓已经年满16周岁,根据上述法律的相关规定,属于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因此,小邓偷拿家里的财物,原则上是构成盗窃罪的。但是,由于小邓能够获得父母的谅解,所以不认为是犯罪。
条文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 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
学法有感
在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有的未成年人可能出于各方面原因而偷拿父母的钱财。作为未成年人,我们不能养成偷拿财物的坏习惯,虽然一般情况下偷拿家里的财物可能不会被认定为犯罪。但是,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谅解,情节比较严重,很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而一旦承担刑事责任,便不利于我们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