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自由主义是现代经济自由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破产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复活和再现。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直面现实,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严重性,承认经济危机的严重性,承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有“完全被摧毁”的可能性。“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大危机中破产了,原来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有不少转向并接受了凯恩斯主义。但是,少数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例如奥地利学派的米塞斯、哈耶克等人,仍在顽固地坚持原来的立场和观点。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于1936年。仅隔了一年,即1937年,深受米塞斯、哈耶克影响的李普曼出版了《对于良好社会原理的探讨》一书,竭力维护自由市场经济,为经济自由主义辩护。接着在1938年,米塞斯、哈耶克、李普曼等26人在巴黎聚会,举行以“自由主义危机”为主题的研讨会。哈耶克后来在1944年出版的被称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创立的宪章”的《通向奴役之路》一书的主要思想,就是这次研讨会的产物。
新自由主义又被称为新保守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极其艰难地度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渐趋复苏,并日渐活跃,形成了许多流派。除了以米塞斯、哈耶克等为首的新奥地利学派之外,英国有伦敦学派,德国有弗赖堡学派,美国有芝加哥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以及以科斯为首的现代产权学派等。
新自由主义产生以后,曾经长期处于非主流地位。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一直处于支配地位。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主要有两手: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基本做法是:经济危机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期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期缓和通货膨胀。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实践中,凯恩斯主义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对暂时缓和危机和通胀有一些作用。但是,这些政策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即只能暂时缓和矛盾,无法消除矛盾。
凯恩斯主义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有很大的副作用,长期交替使用的结果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这就是“滞胀”。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了滞胀。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者束手无策。如果采用扩张性政策,那么不仅“滞胀”中的“滞”没有治好,而且“滞胀”中的“胀”会更加严重;如果采用紧缩性政策,那么不仅“滞胀”中的“胀”没有治好,而且“滞胀”中的“滞”会更加严重。“滞胀”使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当凯恩斯主义陷入严重的困境时,新自由主义乘机而起,并迅速上升为西方主流经济学。20世纪70—90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期,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新自由主义万变不离其宗。“市场万能论”和“市场自由配置资源可以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仍然是新自由主义即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核心教义和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