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雍传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伯雍其事

(一)校风——善贷且成

“善贷且成”取自老子的《道德经》。善于施与万物,自己才能无所不成。

释义:伯雍小善之举,义务给水于人,善小而久为,久为而不争,先成人之美,己美而后天成。实乃我校师生言行之写照,光大蔚然于未来。

未曾伯雍已伯雍

2002年,刚刚放暑假,教育局三楼会议室里传来了局长沉重焦躁的声音:“今年的招生有变化,随着城镇规模的迅猛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县城,哪个学校愿意接收这些农民工子女?”局长话音落地,围坐圆桌开会的各位校长却沉默不语,低着头,不愿把目光投向局长。沉默了许久,周文清校长举手说:“由我校来接收这些孩子吧,但我也有顾虑,这些农民工子女来自全国各个地方,说着各自的方言,使用着各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家长忙于打工,对其关心不够,流动性大。他们的入学不仅仅会影响现有学生的管理,加重老师的工作负担,给教育教学带来困难,还会影响学校成绩的排名、教师荣誉指标的分配、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这些,请局领导考虑。”

男儿有泪不轻弹

2003年的春节前夕,教研训中心打来电话通知上网查询各校期末考试成绩,1998—2002年,在县城内的五所国办小学始终排名第一的我校,由于接收了农民工子女这批“烫手山芋”,竟然排到了第四名。听着窗外喜庆的鞭炮声,周校长丝毫没有春节的喜悦,想着学校社会声誉的滑坡,想着老师们荣誉指标的受损(那时,学校成绩的排名直接关系到教师荣誉指标的分配),他的眼睛湿润了。

每年春节这天,周校长都回老家过年,此次依旧。骑着自行车,独自走在回老家的路上,星光幽暗,夜空清冷,车轮飞转。

快到家门口时,一个黑影拦住了去路。“老同学,今天回家了?”周校长一抬头看见初中同学赵建平迎面走来,他是周校长老家的小学校长。

赵校长又说:“我今天上网查了期末考试成绩,你们学校排第四了,我早和你说不要接收农民工子女,会影响成绩,你不听,你看看,大家只看成绩,谁知道你背后付出的辛苦,费力不讨好,连我都替你委屈!”同学的肺腑之言似连珠炮冲着周校长而来。

“是啊!在农民工子女的身上,我校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可谁又能知道我现在心里的苦呢……”周校长感慨道。

赵校长出谋划策:“要不,跟局里请示,明年将农民工子女平均分配到各校吧。”

周校长摇摇头:“开会那天大家的态度很明确,都不想要这些孩子,如果我们再不要这些孩子,他们该去哪里上学呀!唉!既来之则安之,明年我们再尽力一搏吧!”

刚进家门,母亲第一句话就唠叨说:“咱们村都在说你们学校不如往年考得好,要农民工子女干啥?你还是让他们该去哪儿去哪儿吧!谁理解你呀?”望着年迈的老母亲,周校长能说什么呀,都让自己的老母亲跟着担心到这份儿上了!家人都去吃年夜饭了,周校长独自在院子角落里思索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了起来,周校长叹息一声:期末考试年年考,春节便是痛心日。

回报

2004年9月3日,周校长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去学校上班,离学校还有一里多远的时候,就听见锣鼓声夹杂着一阵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周校长很纳闷:这不年不节的,怎么会有鞭炮锣鼓声?

带着满腹的疑虑,周校长来到学校门口,经了解得知,因农民工子女不属于各校招收的片内学生,农民工们为其子女的入学问题跑断了腿,每年开学初,大批农民工都会去教育局围攻,孩子上不了学,他们急呀!如今我校同意接收他们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学了,他们高兴呀!喜出望外之余,这才由围攻教育局转到“围攻”我们学校,在学校门口放起了鞭炮,扭起了秧歌,他们说:“先练练手,预演预演,等教师节那天再正式演出,正式答谢。”

转眼就到了,9月10日教师节一大早,农民工们齐聚我校门口,有的抬着一筐水果,有的挎着一篮子鸡蛋,还有的拿着刚煮熟的玉米……当时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收下吧!收下吧!”“谢谢!谢谢!”我们再三推辞,他们说什么也要把东西留下,有的甚至把礼物放在校门口就跑。其中几个强壮的农民工引起了周校长的注意,默默地在校门口不远处用砖铺路,周校长迎上去询问,他们说:“雨天这里洼,容易积水,我们把砖铺到学校门口,老师、学生就方便了。”多么淳朴的话语,多么朴实的举动,他们满脸挂着说不尽的喜悦,满腹装着道不尽的感激。农民工笑了,他们的孩子们笑了,老师和校长们也笑了。

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对伯雍小学而言就是最大的收获、最好的回报,这真是: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褒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爱莫大焉

我校有一名农民工子女小天,十几天没来上学了,他的班主任徐桂芝老师每天都给他家打电话,但都没能打通,总是停机,徐老师很牵挂,多方打听,找到他家的邻居,才得知小天不幸患了白血病,妈妈带他去北京治病了,这几天就该回来了。徐老师心想回来就好。刚松一口气,热心的邻居又告诉徐老师,小天一家的经济来源全靠他的爸爸一个人,他爸爸每天除了看着市场上的水果摊,还得挤时间拉人力车,供妈妈、他和两个弟弟生活。为了省点儿钱,他家连电话都掐断了。据小天的父母说,孩子的病情近来非常危急,由于药费的问题甚至还有放弃的念头。徐老师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小天还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呀,他还有许多美好的时光,他的人生刚刚起步。

徐老师将此情况汇报给学校后,学校领导与教师代表连夜驱车去北京看望小天,只见躺在病床上的孩子,脸色苍白,眼窝深陷,骨瘦如柴。小天的妈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已经承担不起了,能借钱的地方都借了,再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放弃……”小天的妈妈哽咽着说不下去了,沮丧地低着头,默不作声,似乎天已经塌陷了。

校长握住小天妈妈的手说:“千万别灰心,方法总比困难多,至于医疗费用,学校会千方百计帮助您。要相信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徐老师摸着小天的头说:“一定要配合医生治疗,老师相信你是个坚强的孩子!同学们还等着你一起学习呢!”

返回学校的第二天,学校立刻向全体师生发出为小天捐款的倡议。办公室里,老师们的捐款像雪片一样飞进了捐款箱,50元、100元……连那些家里有房贷的老师也慷慨解囊。教室里,那些带着孩子体温的1角、2角、1元、2元……汇集在一起,有的是孩子节省下来的早餐费,有的是孩子的压岁钱。全校师生的捐款不到半天就装了满满的两书包。两个会计数了一个半小时,共筹集了14000多元。为了尽快把钱送到医院,财务人员连午饭都来不及用,就坐车去了北京。

次日,小天换上了“新鲜血液”。

半年后,小天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返校上学了。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全校师生正在举行升旗仪式,只见小天一家三口,兴高采烈地走进了校园,小天一家被校长请上了主席台,小天妈妈向校长递上了锦旗,上面写着:“捐资治病急人难,师生恩情重如山。”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小天的爸爸激动地说:“小天,小天,今天我才明白,这个‘天’就是伯雍的爱,是伯雍的爱赐予了我的孩子第二次生命。学校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

小天的妈妈热泪盈眶地说:“我儿长大以后一定会回报母校,回报大家的爱。”小天紧拽着妈妈的手,用力地点了点头。台下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

现在小天已经上了大学,每到寒暑假,他都返回学校,用自己打工挣的钱,为在校贫困生送上一些学习用具。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能够挽回人的生命;大爱无疆,学校把爱传递给了小天,小天又把爱传递给了其他孩子,这份爱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追忆大姐

1987年,我还是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但已经做教师两年了。由于我数学学得好,课教得也不错,教研室的领导让我辅导全县的小学尖子生,参加省里的数学竞赛。

高等数学要让小孩子明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把高深的知识让孩子弄清楚,虽然困难,但也能提高我教好小孩子的能力。辅导时间一般在周末和寒暑假里,由于北分校(伯雍小学的前身曾叫做玉田实验小学北分校)学生少,有许多空教室,教研室就把北分校作为辅导基地。

一个夏天的周末,上午辅导结束,孩子三三两两去校外吃午饭。我要准备下午的讲课内容,中午就没时间吃午饭了,这样的事情我已经习以为常。

当我正在埋头研究难题时,进来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周老师,该吃饭了。”我很惊讶,询问道:“你是?”小姑娘爽快地说:“我妈妈是北分校的赵景春老师,妈妈让我给您送饺子来了,一会儿我妈妈也来。”她随手把一盒“春城”香烟放在了办公桌上,“您累了,就抽根烟吧,可以提提神。”我说:“谢谢!快坐下。”我边备课边往嘴里塞着饺子,心思完全放在备课本上,食不知味,至今也不知道饺子是什么馅的。

“饺子味道怎么样?够吃吗?”不知什么时候,赵老师来了,原来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大姐。我说:“非常感谢大姐,很好吃。我马上就备好课了,大姐先坐。”大姐和她的女儿默默地坐在我对面。

课备完了,我起身想再次感谢大姐,并劝她们回家午休时,大姐说:“我们娘俩帮你印试卷吧,你一个人又出题,又印试卷,还上课,不轻松呀!”我没有推辞,大姐掀篇子,我推油辊子。由于天热,不一会儿我们就汗流浃背,小姑娘在旁边给我们递毛巾擦汗。过去我要干一个中午的活,今天只用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

我们唠起了家常。大姐说她任教四年级数学,以前听过我的公开课,对我印象很深。看见我每周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废寝忘食,早就有给我送午饭的想法了。由于我们过去不熟悉,还有点不好意思呢!大姐的先生是土地局的王同全局长,但大姐却一点官太太的架子都没有,还说“备课脑子乱了就抽根烟,但平时要少吸烟呀”。

我在万分感激之余,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劝她们回家休息,不用再陪我了,我以上课时间要到了为理由,劝走了大姐娘俩。

我望着大姐娘俩的背影,一股热泪夺眶而出。扭头看看盛饺子的空盘子,仿佛看见了春节时,妈妈带领全家包饺子的场景。饺子不就是和谐团圆的象征吗?低头看看手里夹着的烟卷,一股香烟正袅袅升起,我把那盒烟轻轻地揣在了内口袋,再也没抽过。

如今,大姐已经因病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每当看到这盒烟,我便会想起大姐,想起那盘饺子,感受到老教师传递给我们的“不息的烟火”!

亲也

郭杰老师的双亲都已经90岁高龄,双双瘫痪在床,身边只有60多岁的哥哥在照顾。郭老师每次回家,都要住一宿,每次住下都是和妈妈一个被窝,要说上一宿的话。由于工作繁忙,郭老师时常不能陪伴父母。我得知后,便在春节前夕的一个傍晚,踏雪前去看望二老,并约定每年春节都来看望二老。第二年的端午节,我特意选了些适合老年人的礼物,请郭老师捎去伯雍全校员工的心意,并再次请郭老师捎话,春节去看望二老。可是,在当年的6月,郭老师的老妈妈就辞世了,我凭吊后,含泪写下了这首文学水平不高,但情感真挚的小诗:《亲也》。

您走了,

今年寒假的腊月二十四,

我们去拜访老人家,

约定明年这个时候,

我们还来看您,

您却提前“失约”了,

我们都知道,

那是不得已的“爽约”。


您走了,

今年开学初的全校大会,

全校员工目睹了您晚年的蹉跎,

我们太忙碌,

没有能照顾您,

我们都知道,

那是没有理由的借口。


您走了,

今年端午节的前一天,

突然想到该去看老人家了,

索性买点牛奶和软饮,

这也许是最适合老人家的微薄给养,

竟然成了最后的赡举,

那是爱神的凡降。


请您再留一下好吗?

请您再抚摸一下我们的额头,

请您再叮嘱一下对我们的希冀,

请您再让我们撒个娇,

请您再听一下儿孙的笑声,

……

子欲养而亲不待,

去而不可见者,

亲也。

周文清校长与郭杰老师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