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顾与反思:理论视域中的技术与组织关系
虽然本书最终成稿时,笔者将技术进步和主体利益结构之间的关系视为延展性理论分析的焦点,并据此扩展本书的理论对话空间,但客观而言,无论是本研究的选题、设计环节,还是实地调查以及写作阶段,技术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分析都是基本主线。与此相应,根据本研究所牵涉的研究领域和相关理论议题,同时也考虑到本书案例分析及理论对话指向,本章内容将围绕技术与组织关系研究的回顾、梳理和反思而展开。最后,在反思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章还将析出本研究可用的关键分析性概念——结构匹配,并尝试搭建本书的整体性分析框架。
实际上,在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演进脉络中,对于技术的讴歌、迎合和轻视、批判这两极一直并存甚至针锋相对(仓桥重史,2012:1),这极大地影响了技术这一要素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分析性价值。这种矛盾性处境在组织社会学领域也同样明显,尽管技术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组织研究领域的一个经典议题,但发表在专业社会学刊物上的关于技术与组织关系的文章却十分有限,而这一议题与其他组织社会学理论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也亟待澄清。那么,就有限的文献而言,既有研究究竟如何讨论技术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本章内容将从相关研究演进角度,对技术与组织关系研究分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并观照国内近期相关研究的焦点及特点等问题。
总体而言,技术与组织关系研究领域经历了一个从抽象理论分析到经验研究、中层理论研究并重的转变过程,并呈现出从宏大叙事、技术决定论到社会建构论、双向互动论的研究视角演进。同时,“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带动了大量研究者从社会组织角度分析技术进步和组织变迁问题(王汉林,2004)。需要交代的是,有一部分技术与组织关系研究文献集中在产业组织研究领域,以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关注垄断或竞争的市场结构哪一个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张彤玉、丁国杰,2006)。不过,因为篇幅和关心重点所限,本书并不对其进行系统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