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2:从不平衡到相对均衡的中国区域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2012年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下面我们按照五大区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

一、2011—2012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三大增长极,以外向型经济为引擎,拉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一)工业增速大幅下滑,经济增速降幅明显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经济逐步复苏,2010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反弹,但从2011年开始经济再次进入下行通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与总体经济形势基本符合,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69259.0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1.96%,但增速从2011年初开始逐步回落,从2011年第一季度的11%下降至2012年第一季度的8.8%,经济放缓趋势进一步显现,见图1—8。

图1—8 2011—2012年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图1—9显示东部工业的运行状况,各省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虽然都在正向增长,但是增速正在整体大幅回落。海南省下降程度最为明显,增速从25.8%下降至5.8%,下降了20个百分点。上海市从12.6%回落至2.4%,降幅达10.2个百分点,跌幅居东部第二。浙江、福建和广东三个沿海工业省份的降幅分别为7.0%、6.7%和6.4%。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山东的增速分别下降了2.4%、4.8%、2.7%、2.0%和2.3%。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在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下,东部地区经济遭受的影响最为严重。

图1—9 2011—2012年东部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区内投资平稳增长,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从图1—10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保持平稳增长,季度增长保持在18%以上,但呈现下滑的趋势,在五大区域中处于最低水平。这可以反映出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东部地区的经济回升会稍显落后,经济数据落后于中西部地区;但第二方面的含义更有意义,东部地区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复苏过程中需要逐步摆脱对投资的依赖,投资的下滑将“迫使”东部地区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造升级生产技术。这无疑会对东部经济转型产生深远的意义。

图1—10 2011—2012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近两年,受海外订单减少的影响,东部地区的外贸出口急剧下滑。2011年,东部地区全年的外贸出口额为16238.9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5.53%。尽管东部仍然是全国出口的主要地区,但增速的下滑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增速从2011年一季度的25.7%下降到2012年三季度的4.1%,降幅超过20个百分点。从其所占全国份额来看,也从87.2%萎缩至83.4%。外贸出口出现大幅下降,也是对前期制造业萎靡的集中表现,如果出口订单不能有所改善,未来将会继续影响到东部工业的回暖复苏,见图1—11。

图1—11 2011—2012年东部地区出口情况

对外向型经济的依赖,于东部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积极开展经贸合作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外部需求,促进国内商品生产,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同时,东部出口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东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由于沿海出口加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出现动荡,东部就会出现外需萎缩、订单减少、生存困难的尴尬局面。

在这种外部压力下,2013年东部地区应该尽快推进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淘汰低端制造业,逐步降低对外依赖程度,注重国内市场,挖掘本区域的发展潜力。

二、2011—2012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一)总量持续增长,增速有所下滑

图1—12显示,2011—2012年中部地区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04255.7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0.1%,居全国第二位。但受到国内外经济放缓的影响,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出现下滑,从2011年一季度的12.9%,下降2.1个百分点至2012年三季度的10.8%,降幅居全国五大区域的第二位,仅次于东北地区。

图1—12 2011—2012年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观察2011—2012年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2011年全年,各省基本保持了稳定态势,安徽和河南两省还出现了小幅增长。进入2012年后,中部地区的工业增速全面下滑,2012年三季度各省的平均降幅为5.2个百分点,其中湖南和湖北省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为7.2%和7.0%,河南省降幅最小,仅为2.1%。见图1—13。

图1—13 2011—2012年中部各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投资增长较快,发展基础牢固

图1—14显示,中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保持较高水平,2011年的投资额为68095.9亿元,占全国投资总量的23.0%,与该地区的经济规模相一致。2011—2012年各季度的增长率都保持在25%以上。尽管如此,中部的投资增速也呈现下降态势,从2011年一季度的31.5%回落至2012年三季度的25.5%,下降6.0个百分点,其他地区的增幅仅在3.0个百分点以下。

图1—14 2011—2012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三)出口起伏较大,未来较难预估

2011年中部地区的出口总额为930.7亿美元,与其他经济指标类似,出口额保持全国第二;但由于东部地区的绝对主导地位,中部占全国份额仅为4.9%。与其他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出口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2011年的出口增速为46.7%,仅低于西南地区,高于东部的17.8%;2012年则随经济大趋势出现了大幅回落,三季度下降至36.0%,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1—15。

图1—15 2011—2012年中部地区出口情况

三、2011—2012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一)工业增速保持稳定,复苏反弹迹象显现

2011年东北地区的GDP为45060.5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份额的8.7%,排名各区域第四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相对稳定,2011—2012年各季度的数据显示,东北的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但增速有放缓迹象,与全国经济大趋势保持了基本一致。从2011年一季度的12.6%下降至2012年三季度的10.0%,降幅达2.6%,为五大区域的最大降幅,2012年三季度的增速比二季度微涨0.2个百分点,见图1—16。

图1—16 2011—2012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与经济总量的走势一致,东三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2011年保持了平稳的水平,前三季度吉林省还出现了3.1个百分点的增长。但从2012年开始三省的增速均出现了回落,与2011年一季度相比,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分别下降了5.8%、2.9%和3.8%,见图1—17。

图1—17 2011—2012年东北各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国内投资高速平稳增长,外贸出口负向增长

从图1—18显示,东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并且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并未出现严重的下滑现象,基本维持在平稳状态,始终在28%~31%之间浮动,说明东北地区的投资依然活跃,有利于东北尽快实现经济复苏。

图1—18 2011—2012年东北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如下图1—19所示,2011—2012年东北地区的外贸出口额呈直线式下降趋势,2012年三季度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同比下降2.1%。2011年一季度的出口额为161.77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4.0%,而2012年三季度则下降至3.8%。出口增速也从22.5%急剧下落了24.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遭遇了外贸的寒冬。

图1—19 2011—2012年东北地区出口情况

观察东北各省的数据(见图1—20)可以发现,黑龙江省是拖累东北出口下滑的主要因素,黑龙江在2011年前三季度还保持了30%左右的增速,而在2012年则迅速跌落至20%的负增长。201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的出口额同比负增长37.4%,且尚无企稳回升的迹象。辽宁省和吉林省的出口增速虽然保持在10%以上,但仍然比2011年一季度分别降低了9.4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

图1—20 2011—2012年东北各省出口增速

(三)国际区域合作,有效缓解压力

东北亚国际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便是能源合作,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中国的原油输送线路已经确定,这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大大缓解能源需求压力,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保障石油供给。但这一区域内只有俄罗斯是能源供给国,而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也引发了国家间的竞争,中俄原油管道最终选择“安纳线”就是中国和日本博弈的结果。

蒙古的煤炭和矿产储量巨大,但缺乏开发技术和资金,东北地区可以就这一领域开展资源合作,通过矿山承包等方式进行资源开发,为产业提供基础保障。未来的合作推进中,东北亚地区的各方还需要就能源供应、消费的定价机制进行协调,并建立一种更稳定的合作机制。

图们江区域处在中、俄、朝三国交界之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早在1991年就把该地区列为联合国开发计划,我国也在该地区建立了珲春边境合作区,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图们江地区成为东北对外开放的前沿,发挥了该地区的枢纽作用,东三省计划打造四条对外开放大通道,其中有三条都将图们地区作为重要节点,这将加快边境贸易的开展。

四、2011—2012年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六个省区。

(一)经济维持稳定增长,工业增长动力强劲

图1—21显示,2011年西北地区的GDP为41807.9亿元,仅占全国经济总量份额的8.07%。虽然位列五大经济区的末位,但增长速度却处在较高水平,仅次于西南地区,与其他区域相比,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最为稳定,增速始终保持在12%以上,从2011年第一季度的12.8%小幅回落至12%,降幅仅有0.8个百分点,为各区域最小值。

图1—21 2011—2012年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观察工业增加值数据(见图1—22)可以发现,西北地区总体上与国内大环境一致,在2012年第一季度出现下降趋势,青海省的增速降幅为3.9个百分点,为西北最大值,内蒙古、宁夏和陕西的降幅分别为2.5%、1.6%和1.1%。但与此同时,甘肃和新疆不降反升,小幅上涨了0.8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这说明西北地区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图1—22 2011—2012年西北各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固定投资持续增长,出口增速出现回落

从图1—23可以看出,2011年西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0675.8亿元,占全国份额的10.34%,超过了GDP在全国的比重,位列全国第四位。2011—2012年的投资增速也呈现波浪形变动,在2011年的三季度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落,在2012年三季度出现小幅回升至25.8%,比2011年一季度下降了2%。对比其他地区,西北地区的投资增幅为五大区域第二位,仅次于东北地区,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会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

图1—23 2011—2012年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1—24显示,西北地区在近两年的外贸出口方面表现突出,增速远超过东部和东北地区,尽管未能像西南地区那样一路“高歌猛进”,但西北地区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1年,西北地区全年的出口额为329.47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在2012年一季度大幅下滑至4.6%,但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又回升至17.1%和15.1%。虽然在此轮经济调整中,西北地区的外贸受到一定影响,下降了19.6个百分点,但就绝对量而言仍然表现较好。

图1—24 2011—2012年西北地区出口情况

(三)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吸引外资助推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主要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接壤,内蒙古和新疆的国境线较长,是对外开放合作的主体。国家在新疆的吉木乃、博乐、塔城和伊宁设立了四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对外经贸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

除边境贸易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展。首先是能源领域,重点工程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这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跨国能源大动脉,总投资150亿美元,管道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境内后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目前A线已经建成投产,极大缓解了我国的能源压力。

下图1—25为西北地区的吸引FDI业绩指数,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北的该项指标从未超过1,即表明该地区没有吸引到应有的外资规模,国际竞争力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区域对比,2010年东部、东北和西南地区的业绩指数分别为1.2、1.6和0.8,都远高于西北地区,这表明西北在与同类对比中处于落后水平。

图1—25 1986—2010年西北地区吸引FDI业绩指数

五、2011—2012年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西南地区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边境地区多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交通条件滞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一)经济增速全国居首,工业复苏尚不明朗

图1—26显示,2011年西南地区的GDP为57810.8亿元,占全国份额的11.16%,居各区域第三位。近两年的经济运行比较平稳,未出现大幅波动,2011年增速保持在14.3%~14.5%,2012年增长有所放缓,但保持在12.6%~12.8%之间。西南地区不仅增长稳定,而且整体增速排名五大区域首位,增长潜力较大。

图1—26 2011—2012年西南地区经济增长情况

西南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数据如下图1—27所示,工业指标未能像经济总量一样保持稳定,数据下行趋势明显,各省的工业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西藏自治区最为明显,从40.1%急剧下降到14.9%,降幅达25.2%,但考虑到西藏地区经济的特殊性,产业结构并不完善,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等因素,使其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作为该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四川和重庆也出现较大降幅,分别为5.9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其余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这为西南地区进一步的经济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

图1—27 2011—2012年西南各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外贸出口一枝独秀,对外开放前景广阔

图1—28显示,2011年西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8812.7亿元,占全国份额的13.09%,为全国第三位,投资增速为27.6%。

图1—28 2011—2012年西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较为平稳,投资增长亦是如此,观察2011—2012年7个季度,增速从26.1%下降到23.1%,仅回落了3.0个百分点,稳定性高于工业增速。

西南地区位于我国与东南亚的边境地区,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开展和东盟市场的开放,西南地区在外贸出口方面表现出强大的活力。从图1—29看出,2011年西南地区全年的出口额为749.83亿美元,同比增长62.2%,远远高于其他区域。2012年上半年西南地区出口同比增长了81.2%,增幅巨大;截至2012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6.5%,与去年同期增速基本持平。同时,西南地区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3.0%上升至5.3%。西南地区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实现出口的高速增长,显示了其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巨大潜力。

图1—29 2011—2012年西南地区出口情况

现阶段,西南地区的对外经贸合作多以商品贸易为主,产品以农产品和机电产品居多,未来的合作层次需要有所提高。例如在金融领域,广西和云南是我国对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开放的桥头堡,同时又是我国对东盟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两地打造成区域人民币结算中心,形成金融服务平台,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并为人民币的国际结算提供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