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第二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分析
一、京津冀第二产业的总体特征
(一)总量特点
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发展总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截至2010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936.31亿元,1952年至2010年,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2.86%(不考虑价格因素)。1952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在8%至15%之间波动,且幅度较大,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详情参见图2—33。
图2—33 京津冀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占全国比重
资料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统计年鉴2011》、《河北经济年鉴2011》、《天津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
第一阶段:1952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京津冀地区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大批大型工业企业得以投建,虽经过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造成的经济剧烈波动,但总的来讲,京津冀地区的工业水平及产出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显示出了这个时期京津冀地区工业基地的特征。
第二阶段:1979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京津冀地区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仍保持高速增长,但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995年仅占到8.67%。这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效逐步显现,但成果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长江以南地区工业大规模发展,取代了传统北方省份的工业优势。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10年。京津冀地区的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提高,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工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促使京津冀第二产业在全国的地位逐渐恢复,虽然2008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发展有所波动,但仍维持较为稳定的态势。总体来看由于京津冀地区尤其是重要的经济主体城市北京经济结构服务化趋势的加快,京津冀地区已逐步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基地向服务业中心发展,第二产业在全国的比重有一定的下降,但是仍然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10%,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结构特点
从产值规模来看,京津冀地区产值规模排名前15位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总产值占全部39个行业的83.8%;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占全国同行业产值的比重均超过15%,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从产值规模及其占全国同行业产值的比重来看,京津冀地区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体,重点行业主要集中在矿物开采以及加工、能源生产、装备制造等几个领域。2010年京津冀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情况见图2—34。
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为其矿物开采加工以及能源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河北省境内矿物资源丰富,2011年铁矿石原矿产量达5.95亿吨,占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的44.82%,产量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超过1亿吨;此外,京津冀地区拥有天津渤海油田、河北任丘的华北油田、河北唐海的冀东油田等,2010年天津渤海油田累计产量3250万立方米油当量,折合年产原油总量超过3000万吨,成为仅次于大庆油田的全国第二大油田。在丰富的资源的基础上,京津冀地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京津冀地区产值规模最大的行业,2010年规模以上产值实现12204.71亿元,占全国同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5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值规模尽管只排在第13位和第15位,但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却十分突出,分别占全国同行业的31.38%和16.74%,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同期,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值达3300.3756亿元,占全国同行业的11.29%;煤炭开采和选洗业产值达2323.99亿元,占全国同行业的10.5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达4847.11亿元,占全国同行业的11.95%。
此外,京津冀地区集中了包括天津一汽、北京汽车以及河北长城汽车等一批优势整车生产企业,以及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一批通信制造商,使得京津冀地区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突出的实力。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10年产值在京津冀地区规模排名第二,达5417.75亿元,占全国的9.7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0年实现产值4226.31亿元,占全国的7.69%。
图2—34 2010年京津冀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状况
资料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11》、《天津统计年鉴2011》、《河北经济年鉴2011》。
二、基于行业大类的地区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一)地区行业的结构优势
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中,工业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1952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总体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至2010年实现16728.88亿元。但就全国的范围来看,京津冀地区工业的地位在逐年下降,改革开放前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得到了优先发展,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13%左右;改革开放后随着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相关政策带来的影响,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地位迅速下降,最低时比重不到全国的9%;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及其他发达地区的发展相对饱和,地位有所回升,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上升至10%以上,见图2—35。
图2—35 京津冀工业增加值及占全国比重
资料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统计年鉴2011》、《河北经济年鉴2011》、《天津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
京津冀地区是传统的重工业集中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为了更好地描述京津冀地区的优势行业,我们采用区位熵和产值规模相结合的方法来衡量某个行业在国内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产值规模代表行业在本地区的重要程度,区位熵体现行业的专业化优势,将产值规模排名前十位且区位熵大于1的行业定义为优势行业,由此对比京津冀内部不同地区2004年、2008年和2010年行业结构的特征及变化趋势。
2004年京津冀地区区位熵大于1且行业规模能够在本地区排名在前十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主要集中在矿物原材料加工生产、装备制造等行业,同时与之相配套的能源生产也是优势行业之一。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的规模在京津冀区域内是最大的,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达3887.32亿元,占京津冀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9.18%,区位熵大于2,在区域内拥有首都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天津钢管集团等全国重点企业,无论规模还是生产技术均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所以黑色金属延压加工业是京津冀地区最具优势的行业。就2004年京津冀内部各地区的优势行业结构来看,区域内各省市行业优势存在明显差异,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区域内的分工。北京市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现代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制造业(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天津除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具有优势外,在矿产开采及加工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而河北的优势则主要集中在采矿、矿物冶炼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的原材料加工的工业行业。2004年、2008年和2010年京津冀地区优势行业分别见表2—14、表2—15和表2—16。
从表2—14和表2—15可知,与2004年相比,2008年京津冀地区的优势行业结构变化不大,优势行业仍集中在矿物原材料加工生产、装备制造等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仍然是最具优势的工业行业,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0695.66亿元,区位熵大于2且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23.28%。但就三地区来看,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北京和天津地区化学产业全面退出,以及由于北京首钢搬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北京地区退出,同时导致该行业在天津、河北地区规模和优势进一步上升;在化学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两大行业退出的基础上,北京优势行业总数量有所减少,而行业的集中度有明显提高。
表2—14 2004年京津冀地区优势行业(区位熵大于1、行业规模本地区前十位)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
表2—15 2008年京津冀地区优势行业(区位熵大于1、行业规模本地区前十位)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8》。
表2—16 2010年京津冀地区优势行业(区位熵大于1、行业规模本地区前十位)
资料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11》、《天津统计年鉴2011》、《河北经济年鉴2011》。
通过进一步观察2010年京津冀地区的行业结构(见表2—16),可以看到,在基本延续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北京和天津两地区以汽车生产为核心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优势明显上升,可见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在两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成为发展的重点。总的来看,京津冀地区内部各地区间的工业优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促进了地方发展的优势互补;近年来在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等过程中,促进了三地区产业分工的进一步变化,主要体现在区域最具优势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三地区结构的变化(北京的退出、天津及河北的进一步上升)上。总体上,尽管京津冀地区在技术密集型产业、装备制造业等现代制造业方面已经具有一定优势,以资源为基础的矿产开采和加工产业、能源生产产业仍然在地区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地区行业专业化程度
产业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发挥外部性,然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有利于新产业的诞生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过度专业化分工也可能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扩大,限制产业调整和更新,从而牺牲外部性。因而有学者指出,省区产业多样并且有一两个较为突出的支柱产业,有利于产业发展。我们选取基尼系数计算北京、天津、河北以及京津冀地区的地方工业专业化程度,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其中,y表示一个地区的工业总产值, yi-yj测算的是地区的任意两产业大类的工业总产值差值的绝对值,n是产业大类总数量,μ是n个产业总产值的均值。对公式变形后,公式可简化为
其中,,x1<x2<…<xn,即特定地区i产业占该地区总产业的i比重。
地方产业专业化基尼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几个支柱产业所占比重的大小,G值越大,代表该地区的产业专业化水平越高,即该地区越专注于支柱产业的发展。但是如果地方产业专业化基尼系数过大,则表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根据对北京、天津、河北以及京津冀地区的地方产业专业化基尼系数的测算,得到的结果如图2—36和表2—17所示。总体来看,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区的专业基尼系数相差不大,但是都有小幅下降的趋势;其中北京2004年、2008年、2010年持续下降,可见北京工业的专业化程度有所降低,产业结构趋向多元化;而天津和河北在2004—2008年间专业化程度均有所上升,但2008—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可见经历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三地产业的多元化趋势,京津冀地区的基尼系数也有较明显的下降,并且规模居前六位的产业的占比由2004年的57%降低到2010年的53%,反映出三地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地区产业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程度有所增强。
图2—36 北京、天津、河北及京津冀地方产业专业化基尼系数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8》、《北京统计年鉴2011》、《天津统计年鉴2011》、《河北经济年鉴2011》。
表2—17 北京、天津、河北及京津冀地方产业专业化基尼系数及规模前六位产业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8》、《北京统计年鉴2011》、《天津统计年鉴2011》、《河北经济年鉴2011》。
而根据表2—17观察地区规模居前六位的产业的情况可以看到,尽管有少许多元化的趋势,但是规模占比较大的产业仍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产业结构中比较明显的变化有如下几点:(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在全区域的全面下降;(2)北京地区由于首钢搬迁而出现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大幅下降及退出;(3)以及以天津为代表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下降;(4)以北京和天津为代表的以汽车产业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全面上升。
三、河北省各地级市的工业发展分析
(一)工业总量特点
从河北省各地级市的工业发展来看,地市间差异明显,唐山市和石家庄市的工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2010年唐山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95.22亿元,石家庄市实现工业增加值9554.03亿元,两市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0.46%。仅次于唐山和石家庄的工业总量较高的还有邯郸市、沧州市和保定市。从各地市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的占比(见图2—37)来看,近十年来变化幅度不大,但唐山的占比有一定的增长,而石家庄在全省的占比有所下降。
图2—37 河北省各市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
资料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统计年鉴2011》、《河北经济年鉴2011》、《天津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
就各地级市工业在自身经济中的地位(见图2—38)来看,除张家口和秦皇岛外,其他9市的工业占比都高于40%,其中唐山和邢台两市工业占比超过50%,可见工业在各地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图2—38 2010年河北省工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统计年鉴2011》、《河北经济年鉴2011》、《天津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
(二)工业结构特点
1.区位熵分析
为进一步观察各地级市的工业结构特点,我们利用《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8》的数据,计算各地级市工业行业大类的区位熵(与全国对比),并结合行业的产值规模,筛选各地级市的优势行业,结果见表2—18。
表2—18 河北省各地级市优势工业行业
注:本表格中列出的优势工业是区位熵>1且产值居前十位的工业行业大类。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8》。
由结果可以看出,除保定市、沧州市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都是规模最大的工业行业,且区位熵高于1,可见,无论从规模来看,还是从全国范围的优势来讲,以钢铁企业为主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都具有重要的优势地位。其中唐山和邯郸两市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分别占河北省该产业的43.8%和23.4%,是11个地级市中该产业的核心,且各自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本市工业产值的比重都超过59%,是本市的支柱产业。
此外,就各市自身优势产业的结构来看,唐山、邯郸、承德、张家口等地级市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矿物开采、冶炼及加工领域,沧州市则以与石油相关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为主形成了优势产业,上述两类行业合计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5%以上。这与位于当地的华北油田及聚集的相关石油开采、加工企业有关。沧州市仍然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而石家庄、衡水、秦皇岛、邢台、廊坊等地市则形成了以矿物、能源、化工等重化工企业为主,食品加工、纺织等轻工业为辅的较为综合的优势产业。这两类地市的工业优势产业仍然集中在传统的资源型和劳动力型工业领域。
保定市与其他地级市有明显差异,该市依托其良好的基础和近年来新型产业区的快速发展,以新能源产业积聚区“中国电谷”、长城汽车等为支撑,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与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代表的能源产业相结合的工业结构。其2008年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业产值达到293.73亿元,占河北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规模以上产值的35.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74.87亿元,占河北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产值的38.2%。
2.河北省地级市专业化程度
进一步计算各地级市的地区专业化基尼系数,如图2—39所示,可以看到除石家庄、保定和廊坊以外,其他地级市的基尼系数均高于0.7,尤其是唐山、邯郸和承德的基尼系数分别达到0.85、0.86和0.88,体现出极高的产业结构专业化程度;而河北省总体的基尼系数并不高,可以看出尽管各市本身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但是工业产业优势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图2—39 2008年河北省及11地级市地区专业化基尼系数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