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孩子方面的几点体会
罗心怡家长
自进入初中以来,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和家长都要有一个适应和转变的过程。在各项竞争和压力面前,这些正好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会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很多自身的问题。要教育好孩子,正确引导孩子走出困惑,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校和老师付出了很多辛苦的同时,家长的配合教育也很重要。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我在教育女儿方面的几点体会。
培养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小衣食无忧、备受娇惯,但是我们从孩子上幼儿园前就开始注重培养她的生活习惯,她两岁半就自己吃饭,这与孩子自出生就和父母一起生活有直接关系。直到现在,一切课外时间都由孩子按计划安排。升入初中后,在课程设置等各方面感觉与小学有很大区别,孩子学习任务本身很重、很累,作为我们家长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学习型家庭,给孩子起到带领和引导的示范效应。始终坚持少报各类辅导班,让她多一些自主的时间,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上课紧跟老师的进度弄懂弄通,高标准地完成课后作业就行。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对自己充满信心
刚升入初中时,孩子还有一种在小学时的优越感,直到开学后第一次摸底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被分到B1班,她才感受到挫败,心理压力陡增。我们对她说,八中是个人才济济、强手如林的地方,实验一班是一个优秀的集体,想考进去需要加倍努力。一次成绩代表不了什么,后面的路还长着呢,只要找到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肯定能有大幅提升。后来在期中考试时她一跃考了年级第一,我们又找她聊了一次,担心她背上心里包袱,引导她说你还是有上升空间的,付出与回报是对等的,但以后出现名次上下浮动时都很正常,要以平常心对待。自此我们不再对各种测试定指标任务,让她自己心里有个目标就行,如果达到目标不自满,未达到目标不气馁。从容面对,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就好。在我们家,物质也不与分数、成绩挂钩。
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多种形式的兴趣爱好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没有给孩子报任何的语文基础、阅读写作的培训班,但是给她买了不少书,并让她有计划地阅读,并不定期地写一些心得体会或者口述也行。我们觉得所有学科中最不能速成的就是语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得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在沉淀中得以深化。初中一年来,我觉得孩子的综合成绩相对稳定,得益于她广泛阅读经典。
在培养兴趣爱好上,我们采取随意、自愿原则。比如上学、放学途中听听自己喜欢的中外歌曲,使之有一种放松、愉悦、舒展的心情。体育锻炼同样如此,比如跆拳道、游泳、玩滑板等等都是自选感兴趣的项目,只要时间允许,我们都会满足并陪伴。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主见性
这一点上,我们始终认为从小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主见性,因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平时的生活学习尊重孩子的意愿很重要。比如,从小学到现在接送不了就得自己乘公共交通出行,独自在家时能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自己的事情最终自己拿主意,父母可以提参考意见。让她认识到目前生活中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比如交朋友、看电影、看电视、适当出游等等。现在和同学一起去玩儿时,我们只是简单嘱咐一些交通安全和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其他事情由她自己处理。一路走来,我们觉得孩子渐渐长大了,学会独立思考,遇事不逃避,有自己的主见。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中,才能不断长大,独立。
注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孩子愿意主动与你交流沟通思想,你才能更近距离地了解她各种思想上的动态,她也会不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数时候,我们与孩子之间是朋友关系,虽然学校离家有近十五公里路程,但我们没有让她住宿,就是想和她的沟通交流更多一些,时机的选择大多在接送途中、睡前十分钟,话题也很广泛。比如同学间的交流、学校里的一些趣事、购物心得、衣着打扮、对各种社会事物及现象的观点和看法等等。
总之,教育孩子的经验做法不可能千篇一律,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家长虽然能见证孩子的长大,但同时也需要同她们一同成长,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