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刹“干部关系市场化”
任炳
何谓“干部关系市场化”?一句话:干部交往,不论上下级还是同级,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同学、同乡、亲友的私交中,向对方的付出是以能获得多大好处作为尺度的。在这种交往中,其手中的权力,就像一件可以用来交换的商品一样。这种交往,明显沾染了浓重的市场经济商品交换的色彩。
我们常常抨击的官场请客送礼歪风,就是“干部关系市场化”的突出表现。它把表达人与人之间纯洁友谊和亲密关系的礼尚往来,变成了一种功利性很强的“商品交换”手段。现在的请客送礼,从请吃“便饭”、食堂“加菜”,到普通宴请,再到豪华宴请;从送土特产、好烟好酒,到送家电、送礼卷、送字画、送干股、送住房、送黄金美钞,甚至送赌资、送美女,越来越升级,何以至此?一个关键原因,是在官位的竞争中,不请不送就有可能“原地不动”,又请又送才能获取“特殊关注”。在这里,请客送礼者付出的是钱物,图的是官位高升;吃请受礼者付出的是权力,获取的是一己私利。
买官卖官,更是“干部关系市场化”典型、露骨的表现。据披露,在个别地区,一些领导岗位是有或明或暗的“市场价”的。尤其当领导班子换届或“一把手”换人时,“市场化”的表现更为明显。一是“官价”会大幅波动,出现激烈的“价码”竞争。二是很快出现一批搞权钱交易的“黑中介”、“职业黄牛”,以及在谋取高位者身边,形成了专为其出谋划策的“参谋班子”。三是“广告”满天飞,有人被吹捧,有人被贬斥,与此相应,上访的、诬告的、写黑信的、贴污蔑性小广告的也暗潮涌动。
司法领域出现的“捞人”同盟,也具这种属性。所谓“捞人”同盟,是指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家属出资,律师或关系人做中介,通过贿赂收买贪赃枉法的公检法干部,三方结成“捞人”同盟,千方百计为被审判羁押者开脱罪行,公然践踏法律的公平与正义。这些贪赃枉法的公检法干部,扮演的就是将权力商品化、用权力谋私的角色。
对“干部关系市场化”的丑行,人们早已深恶痛绝,中央和地方也从政策、法规等方面做了明确制约的规定,采取了比较严厉的制裁措施,并积极探索从根源上消除的办法。但这一丑行依然很猖獗。一些“当局者”仍我行我素,对权钱交易乐此不疲。有的单位、部门、地区,甚至形成了无形却十分自觉的“利益共同体”、有形却难以打破的“互惠关系网”。在他们那里,选拔干部,不是按照德才兼备原则,而是以谁要官请客送礼出手大方、买官敢于花大价钱肯出血分类划线,择优提拔。在这种环境下,想干事的干部不能干事,更不敢理直气壮地干好事;想清廉不能清廉,更不敢凛凛然显示清廉。真是让人痛心不已!
之所以会这样,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对市场经济的交换法则侵蚀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到干部管理体制中缺少有效的防范和干预。诚然,我们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绝不能允许市场经济的交换法则侵蚀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到干部管理体制中。我们的干部能否保持浩然正气、干部的选拔和使用正确与否,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兴亡。因此,一定要狠刹“干部关系市场化”的歪风,教育、引导、监督干部端正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做到自觉地抵制、拒绝各种权钱交易;同时,进一步深化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以更好地贯彻德才兼备、用人唯贤、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使用原则,从而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近日欣闻国家预防腐败局挂牌成立,可喜可贺。笔者深信,有专门机构更好地琢磨这事,此股歪风怕是刮不到哪儿去了。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