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 1-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的姊妹篇。《存在与实体》是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前9章的一个研究,但是,也扩及《范畴篇》第1~5章,《形而上学》Δ7—8、Γ1—3、E 1,以及《物理学》A卷。它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循着存在问题线索的一个处理,表明体现在Z卷中的实体理论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存在问题研究的合乎逻辑的进展和深化,它将存在问题的解决确定为实际上是对首要的、核心的存在亦即实体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 10-17)》,则是对《形而上学》Z卷后8章的一个专题的研究。Z 10-17在Z卷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单元,长期以来,不仅围绕这几章的内在主题和统一性学者们普遍存在着争议,而且就它们与前9章的关系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书不仅将这8章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认为它们处理的是实体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一相对统一的主题,而且还将这一主题进一步明确为实际上是实体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亦即形式在实体整体中的地位问题。这样,Z 10-17这个Z卷中历来争议最大的部分,它的内在的统一性和逻辑线索就显露出来了,同时,它们同前9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也就显露出来了。亚里士多德是循着“什么是实体”这个Z卷的核心问题的线索(Z 1-3),在厘清了形式与偶性(Z 4-6)、形式与生成(Z 7-9)的关系问题之后,在实体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个大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背景下,就形式实体重新展开深入的研究的。由此,他首先明确了形式实体在实体整体中的首要地位,亦即它是首要的实体(Z 10-12);然后又对形式实体作为首要的实体的单纯性、统一性、整体性作了深入的论证,表明它不可再被分析为别的实体部分(Z 13-16);最后,通过将形式实体与实体存在的原因相关联(Z 1-7),就为过渡到H卷对实体从原因—目的论的角度的研究准备了前提,并为Θ卷中对实体的从潜能和现实的关系出发所进行的形而上学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看似一部由后人编缀而成的论文合集,但实则内部有着严谨的逻辑思路和线索。它由一个主题的研究导向另一个主题的研究,而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对形而上学的真正研究对象,亦即不可感实体的研究。而形式与实体的关系的问题便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Z 10-17便是作为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而致力于这一主题的研究的。
现在,我将对这个部分的专题研究作为一部独立的著作呈献给公众,希望它能够引起读者对纯粹形而上学问题的兴趣,同时也希望它能够和它的那部姊妹篇一起构成国内第一部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Z卷——被国际学术界称作古代哲学的珠穆朗玛峰[1]——的一个完整的研究。
注释
[1] See Myles F.Burnyeat, A Map of Metaphysics Z eta,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