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升华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载《人民日报》,2015-11-25。)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贯彻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在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经济关系的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理解和把握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特点和趋向中,驾驭新常态经济,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得到新的发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注: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5-01-01。)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的短板,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如习近平所概括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载《人民日报》,2015-11-25。)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仅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而且在“问题倒逼”中形成牢牢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和根本举措,形成协同发力的总体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马克思认为,“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7卷,4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由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革命为根本牵引力的创新理念,既强调了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要素的根本驱动力量,又强调了这种驱动力量对经济运行、经济体制乃至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推动力量。创新被置于发展理念之首位,强调创新在培育发展新动力,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框架,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等方面的意义。特别是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拓展视野、开阔创新领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在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要注重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恩格斯在回溯人类久远的历史发展时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5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绿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并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中国贡献。2015年9月,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所作的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指出:“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注: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5-09-29。)绿色作为中国发展理念的内涵,是对世纪之交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探索的凝练,奠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态经济理论的坚实基础。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和新挑战。中国开放发展的基本理念就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要打开大门搞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各国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经济,实现共商、共建、共享。要尊重彼此的发展选择,相互借鉴发展经验,让不同发展道路交汇在成功的彼岸,让发展成果为各国人民共享。”(注:习近平:《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5-09-27。)开放在于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要发挥好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着眼国际高标准贸易和投资规则,使制度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扩大对外开放要同实施“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紧密衔接起来,同国内改革发展衔接起来。开放理念强调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的开放新格局等观点,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理论的新的概括。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注:《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设的意见》,见新华网,2015-10-30。)共享在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与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新发展理念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总结,是对“实现怎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的新的回答,是近三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载《人民日报》,2015-11-2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根本立场和发展理念,在建设和发展“有系统的经济学说”上作了多方面的拓展。

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二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我们的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

四是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常态也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提供了新飞跃的要素、条件、方法和环境。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切实完成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任务,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

五是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四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方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六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中国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空间。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的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习近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载《人民日报》,2015-11-2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蕴藏着中国“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创新的难得的历史机遇,要在新的实践中揭示新的特点,讲出“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