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一、会计准则的构成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以及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
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
根据财政部第33号部长令、财会[2006]3号文件、财会[2006]18号文件规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
(一)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制定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准则解释的依据,也是解决新的会计问题的指南,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准则包括以下内容:(1)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2)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3)会计基础。基本准则坚持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基本准则建立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同时对有关要素建立了相应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规定会计要素在确认时,均应满足相应条件。(6)财务会计报告。基本准则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概念、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应反映信息的基本要求等。
(二)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主要就各项具体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的规定,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报告类准则。
(1)一般业务准则。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各类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确认、计量的准则,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所得税等准则。
(2)特殊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可分为各行业共有的特殊业务准则和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准则,前者如外币业务、租赁业务、资产减值业务、债务重组业务、非货币性交易业务等准则,后者如适用于银行等金融领域的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适用于石油企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适用于农牧业的生物资产准则等。
(3)报告类准则。报告类准则主要是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的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等准则。
(三)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制定的,用以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性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化和对有关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操作性规范,它还包括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及其格式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
(四)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主要是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作出的相关解释。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符合适用条件的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并鼓励提前执行。该准则共十章,包括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标准参见《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如下特点:(1)简化核算要求,在会计计量方面,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财务报告方面,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2)以税务部门和银行作为小企业外部财务报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基于这两者的信息需求确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3)对于小企业非经常性发生的,甚至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一旦发生,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规定了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满足的条件和基本衔接原则。
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施行。该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予以规范,共九章,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财务会计报告和附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有:(1)要求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另有规定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2)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五类;(3)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收入费用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本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会计产生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会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
B.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独立的会计
C.在原始社会有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D.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的
2.下列各项中,属于近代会计产生的标志的是( )。
A.司会的设立
B.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C.《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颁布
D.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
3.下列关于企业资金投入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企业的资金投入是指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
B.企业的资金投入是指企业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C.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D.企业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4.下列关于企业资金运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企业的资金运用就是从货币资金开始转化为储备资金的过程
B.企业的资金运用就是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的过程
C.企业的资金运用是指资金投入企业后,在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不断循环与周转
D.企业的资金运用就是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的过程
5.下列各项中,既是会计主体又是法律主体的是( )。
A.分公司
B.子公司
C.子公司内设机构
D.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
6.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 )计量属性。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7.会计的外部监督可分为( )。
A.个人监督与社会监督
B.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
C.企业监督与社会监督
D.企业监督与国家监督
8.以下不属于会计基本假设的是( )。
A.会计主体
B.实物计量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9.《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 )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10.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企业自有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现的是( )原则。
A.重要性
B.谨慎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客观性
11.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的假设是( )。
A.会计分期假设
B.会计主体假设
C.持续经营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12.下列各项中,对企业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A.可比性
B.及时性
C.重要性
D.谨慎性
1.下列关于会计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B.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C.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D.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对象的有( )。
A.资金运动
B.价值运动
C.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
D.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3.下列各项中,属于资金运动的具体表现过程的有( )。
A.资金投入
B.资金运用
C.资金退出
D.资金消失
4.下列关于会计目标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
B.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C.会计目标之一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会计目标之一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
5.下列对资产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B.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C.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D.能够可靠地计量
6.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 )。
A.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B.利得
C.留存收益
D.资本溢价
7.会计计量的属性包括( )。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可变现净值
D.现值
8.可靠性要求做到( )。
A.内容真实
B.数字准确
C.资料可靠
D.对应关系清楚
9.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的有( )。
A.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B.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C.开立子公司
D.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10.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计量属性的有( )。
A.生产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销售成本
11.下列关于会计核算一般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遵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B.可以私设账簿
C.对所有会计资料建立档案
D.年末要编制财务报告
1.复式记账就是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 )
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
4.会计主体不一定都具有法人资格。( )
5.会计主体具有独立性、实体性和统一性三个特点。( )
6.如果企业进入清算期,持续经营假设仍然可以适用。( )
7.财产清查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
8.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对象。( )
9.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的度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
10.会计能够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 )
11.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
12.根据收付实现制,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
13.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
14.企业投资者通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决定是否调整投资、更换管理层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等。( )
15.企业贷款人、供应商等债权人通常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判断企业能否按约支付所欠货款、偿还贷款本金和支付利息等。( )
16.企业管理者是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管理企业,对企业进行控制、作出财务决策。( )
17.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管部门需要会计信息来监管企业的有关活动、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等。( )
18.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企业对其所在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 )
19.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 )
20.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标准、会计计量属性与运用原则和财务会计报告要求等。( )
21.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分别规范了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的会计处理。( )
22.《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 )
23.《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