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权年鉴2015(总第七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4年版权公共服务机构与社会服务组织工作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2014年,是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整合攻坚、创新克难、稳步推进、全面发展的一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和国家版权局的领导下,中心认真贯彻总局党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学习落实蒋建国书记5月14日到中心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围绕“三力”“三能”“三权”进一步明确中心工作定位和方向,以会议《纪要》谋划和指导中心业务体系建设,聚焦工作重点,合理分配资源,围绕“确权、授权、维权”服务环节,积极推动版权公共服务基础建设,加快推进DCI数字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同时,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的整合建设和重要业务的整合推进,着力推动“十二五”时期各项工作目标的细化和落实;围绕打造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强、最值得信赖的国家版权公共服务机构的战略目标,满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版权公共服务的要求,持续深化科学管理体系建设,促进中心在版权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专业化方面的水平全面提升,并建设了一支版权意识强、诚信守法、操作规范、具有活力的版权专业队伍。

一、版权登记工作

中心始终将版权登记作为公共服务职能的核心业务,为了有效应对版权登记数量连续多年的迅猛增长,在大力加强版权登记基础工作建设,不断优化著作权登记信息系统支撑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向管理要效益,持续改进和细化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岗位设置,通过月绩效考核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益和质量,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大大超过上年同期的版权登记工作量,同时确保了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版权登记数量再创新高

2014年全年,中心共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218783件,同比增长33.12%,登记软件数首次突破20万件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另外,完成软件著作权转让合同登记224件,软件著作权专有许可合同登记59件,软件登记事项变更或补充登记12879件,查询软件登记档案34859件,司法机关查调档74件,法院查封软件54件,解封软件55件。

2014年全年共受理作品著作权登记47610件(系列),比上年全年总量增加14199件(系列),涉及作品79390件。著作权合同备案852件(系列),涉及作品5814件。邻接权登记57件(系列),涉及作品521件。变更补充登记289件(系列),涉及作品418件。2014年全年共办理涉外音像合同登记912件。

2014年共完成著作权质权登记496件(其中软件著作权质权登记191件、作品著作权质权登记305件),涉及作品1045件(其中软件740件、其他作品305件),涉及主债务金额26.25亿元(其中软件18.61亿元、作品7.64亿元)。

按照国家版权局要求,继续扎实规范做好全国作品登记信息统计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全国作品登记信息报送工作规范手册》和《全国作品登记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培训手册》,建立了每月两次的工作例会制度,每月按时完成了全国31个省区市登记机构报送信息的审核、统计、汇总等工作,截止到11月初共审核核对作品登记信息880453条;据不完全统计,1—10月全国作品登记量是651092件。

(二)版权登记大厅窗口服务优质高效

北京东城、西城两个版权登记大厅运营平稳,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工作规范,确保为各类登记申请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特别是进入10月、11月后,大厅每天人流量由日均400多人次猛增到日均800多人次,仅11月6日单日就有1031人次到大厅办理业务。截至11月中旬,版权登记大厅共接待海内外各类登记申请者11.7万人次,央视等新闻媒体多次对大厅的服务进行了采访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软件登记数据分析服务

软件登记所采集的信息逐步成为全面反映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数据。为充分发挥中心国家版权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更好地为软件产业和版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对软件登记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研究,持续完善和深化软件著作权登记数据分析服务。

2014年,中心完成《2013年中国软件著作权登记情况分析报告》,在客观分析登记统计数据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根据登记数据反映的软件产业发展和创新状况,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发展建议,给相关产业发展决策部门提供重要参考。报告一经发布,便受到了国内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报道。深入开展定制性软件著作权登记数据分析服务。根据深圳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和北京计算机软件登记中心的需求,为其提供区域定制的软件著作权登记信息分析,均得到了高度认可。进一步提高分析服务的时效性,推出了针对月度区间的软件登记数据统计快报,从登记总量、区域分布以及主要类别软件登记情况等方面及时展现软件著作权登记现状,并在两个试点开展了推广应用。

三、以DCI体系为核心的数字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建设与应用示范

认真贯彻落实蒋建国书记2014年5月14日在中心调研时关于“创新数字版权保护公共服务模式,加快推进DCI网络体系建设”讲话中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增强工作前瞻性,加大工作力度,围绕“确权、授权、维权”不断完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全面推进以DCI为核心的数字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引入社会资本,组建了DCI体系专门技术支撑运营公司,建立DCI体系战略推广合作关系,初步搭建起DCI体系技术支撑和应用推进的战略构架,为进一步加快推动DCI体系在互联网版权保护和服务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CI体系基础建设在标准制定、科研、技术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DCI体系基础标准“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标准的制定,同时还完成了一系列DCI体系应用标准的制定。中心牵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及示范应用》的关键技术和关键标准研发已经完成,目前已进入应用示范及项目结项阶段,为DCI体系的关键技术和创新模式提供了直接的科研技术成果和应用经验。完成了国家版权局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机制研究》课题,通过比较研究主要国家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基本模式,结合DCI体系建设实践经验,对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数字作品版权登记平台二期的开发建设已经基本完成,2015年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为DCI体系的应用提供信息化基础平台支撑。

DCI体系的确权和授权功能示范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与中国电信、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以及科技部3家应用示范单位的合作进展顺利;中华版权代理中心音乐版权费用结算中心运营顺利,与中广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设立“视频版权费结算中心”,完成了CACC数字阅读版权分发与费用结算服务平台立项工作,在视频和数字阅读领域探索建立公开透明的第三方版权费用结算机制;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等开展合作,深入移动游戏领域调研版权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移动游戏版权服务具体操作模式;与百度糯米达成数字作品版权登记合作意向,为其版权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DCI体系的维权功能应用示范水平进一步提升。网络音视频版权监测平台影响力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量迅速上升,2014年新签监测项目7个,涉及视频作品37件、音频作品30.5万件。平台累计通知删除侵权链接924568条,删除806291条,综合删除率为87.20%。监测模式实现了由单一的点播监测到点播、直播均可监测,承接了腾讯网委托的《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的直播及点播监测项目。对于直播监测需求,平台安排工作小组,与电视台节目首发直播同步,做到了在节目播出的短短2小时内,使盗播网站断开直播流,以监测平台为依托的网络快速维权机制运行效率大幅提高。

以数字作品版权登记确权、版权授权费用结算、监测取证快速维权为核心的DCI体系应用模式不断完善和成熟,应用领域和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四、作品保管服务

针对实用工艺品设计、广告创意、各类大赛等领域的作品更新频率快、可模仿性强、复制成本低,经常被盗用、滥用,而且创作者主张权益时往往举证困难等情况,中心开创了新型高效的全线上版权服务模式——作品保管业务。2014年,在前期探索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作品保管业务规范和服务模式,制定了作品保管服务规则,开发了集申请、缴费、入库、出库、提取、续保、信息公告等功能于一体的作品保管平台,10月13日正式开通了网上作品保管业务的申请服务,截至年底,共受理并保管作品1339件,为广大著作权人提供更加及时、方便、快捷、安全的证据保存和证明服务。

五、版权鉴定工作

中心接受各地公检法司法机关、版权行政机关的委托,全年完成版权鉴定48件,其中软件类鉴定36件,文字作品鉴定8件,美术作品鉴定3件,视频类作品鉴定1件,共涉及作品16500余部。特别是针对网络侵权案件涉及作品数量较多并且网站内容易更改的特点,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了该类鉴定工作非常高的时效性要求。

六、中国ISRC中心各项工作

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ISRC)中心2014年共完成申请35419件,累计完成ISRC申请141482件,完成编码发放131080件,其中录音制品123023件,音乐录像制品18459件,单日最高受理量约2000件,平均日发码量158件。同时,与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总部等国际ISRC组织保持常态沟通,形成紧密的关系和良好的互动,为我国民族音乐产业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七、版权市场服务

与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互联网协会等共建“影视版权产业联盟”,深入影视版权产业提供服务。衍生品版权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结合奥运等成功授权模式,推出了华代衍生品授权服务标准和品牌,开发了华代衍生品授权服务信息化平台,全年联系国际国内重要版权授权方与被授权方近百家,奠定了广泛的业务基础。组建了设计事业部,专门针对设计领域提供全方位的版权服务。成功举办了“整合·攻坚”2014CPCC中国版权服务年会、以“尊重原创”为主题的CPCC十大中国著作权人年度评选活动,不断完善中心与著作权人同业界交流和互动的综合平台。版权对外培训工作模式大力创新,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合作,在昆明、青岛、石家庄和北京成功举办了三期全国版权经纪人专业实务培训班和两期数字出版与版权管理及ISRC标准与相关业务培训班,共约600人参加了培训。

八、以版权资产管理工作为重点的版权咨询服务

完成了包括基本规则、版权资产管理标准与软件资产管理标准3项标准的版权资产管理通用规范系列标准的2014年度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的立项工作,已组建专家团队着手编写工作;进一步深入出版和影视等行业机构,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持续研究改进版权资产管理咨询工作模式、流程和表单;完成了版权资产管理软件基础开发工作,实现了企业版权资产实务及价值管理功能开发目标,进一步提升了版权资产管理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参与了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版权及版权资产管理系统”的投标,不断推动版权资产管理工作实践。同时,发挥专业优势,接受国家版权局的委托,参与了国资委、国家版权局拟联合发布的《中央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指南》编写工作,积累了大量面向国有企业进行软件资产管理等咨询服务的理论经验。组织撰写了《版权价值论》书稿,在版权产品、版权企业和版权产业三个层次上全面深入分析和研究版权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开发运用方式,进一步夯实版权咨询业务的理论研究基础。

九、区域版权战略合作

与东城区共同建设的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已发展成较为成熟的版权交易公开市场和版权金融服务创新基地,在建立规范综合性版权要素市场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断深化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的合作,积极推进国家数字版权产业基地建设,针对办公所在地天桥演艺区的特点,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进行曲艺版权运作模式的研究与合作,成功举办了演艺版权研讨会,积极参与天桥演艺联盟的筹备工作,为园区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与河北大厂县政府合作推进圆梦园设计谷建设项目,探讨在外省设立版权登记大厅,大力支持地方文化创意园区建设。

十、版权贸易服务

依托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窗口单位不断加强国际版权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版权交流的畅通渠道,英国窗口单位组织举办的第六届欧洲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对进一步增强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前往台湾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著作权登记及数字版权保护研讨会”,并与台湾设计界进行充分交流,探索在两岸设计版权保护、版权贸易等合作领域,为产业界提供确权、授权、维权服务以及专业化的咨询。发挥中心版权服务综合优势,积极服务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各大国际书展上围绕独家代理客户组织的China Day活动成为亮点,对外版权贸易和交流成绩显著,以出版版权贸易为例,截止到11月中旬,引进与输出图书1000余本。

(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