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
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经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适应党的地位的历史性转变,中共中央从实际情况出发,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开展了整风整党、“三反”、“五反”等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1.执政党面临的新考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由战争时期转入和平建设时期,面临着百废待兴的新局面,肩负着艰巨而繁重的新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一个被压迫、被围剿、被屠杀的不合法的在野党,变为担负着全国领导责任和执掌着全国政权的胜利的党、领导的党和执政的党”(注:林蕴晖等:《凯歌行进的时期》,1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这一变化,使党内一些党员、干部不能适应,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第一,在共产党内部,党的巨大发展给党内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拥有450万党员、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据统计,在这450万党员中,“大革命时期及以前入党的只有600余人,土地革命时期入党的有3万人左右,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也只有111万人,而解放战争时期以来入党的就达380万人以上”(注:陈明显、张恒等编著:《新中国四十年研究》,61页,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这说明,大部分党员是近几年入党的,入党时间不长。因此,党内人员迅速发展,新党员太多太杂,党来不及对其进行有计划的教育与训练,不可避免地带有鱼龙混杂的现象。过去,中国共产党处于被压迫、被镇压、被屠杀的地位,参加中国共产党必须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勇气,不仅要能吃苦,而且要随时面对被捕坐牢以及杀头的危险,还要面对在战争中牺牲生命的危险。这样,就在客观上筑起了一道屏障,防止投机分子混入党内,并且经常自然地把一些动摇分子淘汰出党。革命胜利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会有什么危险,似乎还会捞取到许多好处。一些心术不正、别有用心的投机分子看到入党有利于牟取个人私利,就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钻进党内来。陈云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物质享受是很具备的,很可以腐化。从前在瑞金、延安时,想腐化也很难,现在腐化很容易。”(注:《陈云文选(1949—1956)》,2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党组织的不纯,可能影响党的性质上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大危险。
第二,由于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党的组织分布也很不平衡。随着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等工作在各地展开。1950年6月7日,安子文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情况及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专题发言。在发言中,安子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党的组织状况,当时全国共建立了约20万个党支部。在169019个地方支部中,农村支部占79.8%,大部分集中在老解放区和半老解放区的农村地区,工厂、矿山、企业支部只占3.65%。据1949年下半年的统计,在3263696个地方党员中,文盲半文盲占69%,小学程度占27.66%,中学文化程度占3.20%,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0.32%,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党组织的这种状况,对党作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执政党的地位和任务提出了挑战。
第三,从党的外部环境来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用武装力量夺取政权。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作风,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战争转向经济建设,由夺取政权转向发展社会生产力。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和指导革命战争比起来,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尤其是在经过长期战争后生产凋敝、交通阻塞、物资匮乏、物价上涨的新中国。党面临的形势是前所未有的,过去革命战争的经验已经不能用了。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注:《毛泽东选集》,2版,第4卷,1480页。)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新的形势下要从头学习,进行一场新的实验和探索。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任务,绝大多数党员能够在革命胜利、执掌政权的形势下,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己奉公、甘为公仆、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是,也有很多党员因为胜利滋生了骄傲自满情绪,产生了许多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和作风,“任意违反党与人民政府的政策,采取蛮横态度去完成工作任务,破坏党与人民政府的威信,引起人民不满,甚且有贪污腐化、政治上堕落颓废、犯法乱纪等极端严重现象发生”(注:《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187页。)。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清醒地认识到,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
2.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和整党
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和党内存在的问题,开展整风和整党运动,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有效方法。
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随后又发出了《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要求在全党全军进行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的重点是整顿党员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作风,以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在关于整风运动的五月指示中,中共中央明确规定了此次整风运动的主要方式是:阅读某些指定的文件,总结工作,分析情况,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此次整风任务,要求在1950年夏秋冬三季内完成。
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加强党的建设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工作。他要求全党坚决地执行关于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的指示,关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指示,关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指示,关于全党整风的指示。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成为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另外,全会对整风工作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整风必须和各项工作密切结合,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下达后,各中央局、分局及各大军区党委立即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作了部署和安排。1950年7月以后,全党全军的整风运动迅速开展。按照中央的指示,各地整风一般由首长负责,召开自上而下的整风会议,组织干部党员学习文件,讨论政策执行情况,总结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订出改进办法和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各地在整风中,将由上而下的整顿领导和由下而上的检查工作相结合,有针对性地纠正老党员中的骄傲自满情绪,检查新党员中个人与党的关系,克服领导机关和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做到有重点地进行。
这次整风运动时间较短,到1950年底基本结束。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成效显著,党内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得到一定的克服,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有所提高,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密切。但是,这次整风运动只是初步解决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对基层党组织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全面的整顿,尚未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等问题。为了严格党员的标准,纯洁党的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中共中央决定,在整风的基础上开展一个以整顿全党基层组织为中心的整党运动。
1951年2月,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提出以三年时间进行一次整党任务,并对即将开始的整党建党工作作了规划,对整党内容、方法、步骤作了原则规定。为贯彻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会上,刘少奇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分析了党的组织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作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总结。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是正确的,在组织上是密切联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我们党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在党内有数十万久经考验的干部和数百万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无限忠心的优秀党员。这是我们党的总的主要的情况。但是,由于党执政后,一些投机分子、坏分子趁机钻入党内,一些党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点,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闹名誉、争享受、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因此,有必要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会议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对整党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规定了共产党员标准的若干基本条件。5月,中共中央将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上通过的两个决议连同刘少奇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批发全党,要求贯彻执行。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从1951年5月开始,整党运动有步骤地在全党展开。
根据会议的决定,这次整党,第一,是要对所有党员进行一次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教育,从思想上对共产党员进行改造;第二,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审查,清除党内的各种坏分子和不合格的党员,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
为了对党员进行一次普遍教育,使每个党员都明白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标准,会议制定了共产党员必备的八项条件:(1)共产党员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2)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之后,还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彻底实现党的这些目标而坚持奋斗的决心。(3)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下定决心终身英勇地坚持革命斗争,在任何情况下,不退缩,不叛变党,不投降敌人。(4)一切共产党员的斗争和工作,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和建设工作,并在人民群众中起模范作用。(5)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即党的公共集体利益。(6)党员应经常地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并及时地加以改正。(7)一切党员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虚心地听取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地向党反映,并把党的政策向人民群众作宣传和解释,使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8)一切党员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上述各项内容,就是教育和考察全体共产党员,包括接收新党员所必须坚持的条件。这项教育对于共产党员坚定政治信念,明确政治方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深远意义。
在对党员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的教育之后,开始对党员进行审查,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采取不同的方针。对于已经发现的混入党内的坏分子,坚决予以清除。整党决议明确指出,“屡次违反党的政策和人民政府的法令,或用恶劣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中造下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不能改正的分子,或在人民群众中劣迹昭著的分子”和“严重的自私自利、堕落蜕化而不能改正的分子”,均属于坏分子之列。另外,应对有各种缺点的共产党员和不够党员条件的消极落后分子,加以区别对待。首先应该用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只要他们愿意接受党的教育,提高自己,且达到党员标准的,就可以继续做党员。但对于那些拒绝接受或敷衍党的教育或经过教育仍确定不符合党员条件者,应劝其退党或撤销其党籍。这样,才能保持和提高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整党运动在全国相继开展之际,中共中央还作出了大张旗鼓地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的决定,以配合整党运动,彻底消除党员和干部中贪污浪费和受资产阶级严重腐蚀的现象。1952年2月和5月,中共中央相继发出《关于“三反”运动和整党运动结合进行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关于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建党工作的指示》,使整党运动和“三反”运动结合起来,对党组织进行一次彻底有效的清理。整党在“三反”运动中进行,“三反”运动为整党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动力。针对违法资本家对国家干部的腐蚀拉拢和对国民经济的干扰破坏,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1952年初又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整党运动期间,按照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的规定,各地积极慎重地发展新党员。根据严格管理党的发展工作的要求,各地党组织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长期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考察工作,选择确实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新党员入党之后,党还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使其经过严格的组织生活,树立优良作风。
这次整党运动,始终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到1954年基本结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统计,从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决定整党以来,到1953年6月底,全国近24.6万个党支部,已有65%进行了整顿。在这些已完成整顿的基层组织中,平均90%以上的党员是符合或基本符合党员标准的,约有10%不符合党员标准。在整党过程中,有32.8万人离开党组织。其中有23.8万人是混入党内的各种坏分子和堕落蜕化分子,有9万余人是自觉不够党员条件自愿退党或经教育未达到党员标准而被劝告退党。
在整党运动期间,全国各地共接收新党员107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工业战线上的积极分子,新建党支部8.2万个。经过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和发展新党员,党的组织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的支部由1950年底的24.6320万个发展到32.8334万个,工矿企业中的党支部增加最多,从1.37万个增加到3万多个。全国共产党员总数由582万余人增加到636.9万余人,其中,工矿企业中的党员由32万余人增加到66.6万余人,增加了108%;学校教职人员和学生党员14.3万余人,增加了30%;农村党员337.2万余人,增加了8.7%。(注:参见《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9卷,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全国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工矿企业、大专学校一般都有了党的组织,初步改变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分布不平衡的状态,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经过整党,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增强了对共产党员标准的认识,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改进了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这次整党,也为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建设积累了经验,使党经受住了胜利和执政的考验,从而为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