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1)丰富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理论,提出更合理的产业转移投向和产业承接方向分析模型。探索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机理,提出修正的产业级差模型和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用于国际产业转移投向的科学判定;立足环境资源双重约束,引入产业转移意愿和产业承接意愿维度,构建东部地区基于产业转移能力和意愿的产业转移投向概念模型、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和产业承接意愿分析概念模型,为产业转移投向和产业承接方向选择提供新的判别方法及标准。
(2)通过实证研究,从产业转移的驱动因素和条件出发,结合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约束,构建分析模型,更好地把握国内外产业转移态势及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和承接意愿。这种着眼未来的产业转移投向和产业承接方向的研究,促使转出方和转入方均能够提前谋划,有序推进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
(3)引入资源与环境约束这一视角,立足区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基于产业承接的西部地区转型升级分析概念模型,将产业承接与破解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约束难题相结合、产业转移与西部区域产业升级有机耦合,提出环境资源约束视角下的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与产业升级的思路、任务及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及其保障措施等,为地区产业规划、西部产业承接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必要支持,改变以往盲目的、粗放的产业承接方式,更好地促进西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2.研究意义
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空间格局的强制性调整,随着我国东部地区要素成本的上升和外部需求的减弱,产业转移态势明显。西部地区如何把握产业转移机遇,合理选择和对接期望的国内外转移产业?如何规避产业承接的“低端锁定”或“资源诅咒”陷阱,科学筹划,进行产业承接与区域产业升级的有机融合,产业承接与区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协调发展? 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提高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效率、落实十八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研究方法
(1)定量分析法的综合运用,为客观判断提供了分析基础。本成果立足统计数据,应用FDI投向偏离度指数、修正后的产业级差模型、相对产业梯度系数、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东盟国家与西部典型省区在承接FDI上的竞争地位。从时间—空间—行业的多维分析视角,构建产业转移能力和意愿双维度模型,形成了对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投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以及承接意愿、影响西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等问题的科学而客观的判断。
(2)小型会议深度访谈法,为撰写政策建议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利用与政府长期合作的便利,通过相关渠道对长三角的上海及嘉兴、无锡,珠三角的广州、佛山、深圳、清远等地政府及典型工业园区、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访谈;同时对西部承接地川、渝、陕的工业管理部门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各地区的产业基础、东部省份产业转移动态和西部省市产业承接定位、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方向与路径的对策建议。
(3)对比研究法,为把握西部产业发展脉络提供了方向。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对比东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东部产业转移、西部产业承接的现状、特点及其未来趋势,分析西部面临的环境资源约束等。
(4)案例研究法,为西部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以典型区域日、韩、台湾地区为例,对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升级路径及其成功经验进行深度研究,尤其对日本在产业承接、产业升级与区域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中的经验进行剖析,为西部产业承接与转型升级的政策构建提供支持。
注释
[1]胡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