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顿悟学习

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苛勒,出生于波罗的海省。5岁时,他家搬迁到德国北部居住。年轻时他曾先后在杜平根、波恩和柏林等大学学习,1909年取得学位。1913年他受普鲁士科学院邀请到非洲喀麦隆的特纳利夫岛研究黑猩猩。经过7年的实验研究,于1917年出版了名著《人猿的智慧》,提出顿悟学习理论。1920年他回到德国,1921年任格丁根大学教授,1922年任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5年因希特勒政权迫害知识分子和犹太人而移居美国。1958年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年于美国去世。

苛勒的顿悟学习是反对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他认为桑代克设计的实验环境太复杂,动物难以观察到环境的全貌,只得依靠一次一次地尝试错误才偶然获得成功。他自己设计的实验不是这样,而是尽可能地让动物能看到实验环境的全貌,使被试动物能通过观察全貌而得到领悟。例如:

实验一:他把用绳子绑住的香蕉放在笼外猩猩看得见但手够不着的地上。绳子的另一端拉进笼内放在显眼处。实验证明,猩猩经过片刻踌躇,就能拾起绳子拉进香蕉。苛勒解释说,这种问题情景,动物是容易作为一个整体解决的。

实验二:在上述实验中用绳子绑住香蕉的两旁,按相同方向再放下几条绳子拉进笼内,但在笼外的绳子那端不绑住香蕉,只放在香蕉旁边。实验证明,在这种情境下,猩猩不能立刻清楚地识别去拉先前已绑住香蕉的那条绳子。苛勒解释说,这是猩猩不可能立刻完全清楚地看出整体情景的内部结构所致。

实验三:将香蕉放在一个篮子内,篮柄用绳绑住,绳子穿过树枝下的铁环把篮子吊起,让猩猩看得见,但它伸手够不到空中的香蕉。绳子另一端用活结套在一根树杈上。实验的用意是希望猩猩松开绳子将篮子放下取得香蕉,实验结果是,一只最聪明的黑猩猩苏丹也只能用力猛拉绳子,在绳断、篮落的情况下取得香蕉,达不到实验者的预期要求。苛勒本人也不解其原因何在。

实验四:香蕉仍放在笼外,笼内还放了几条中空的竹竿。每条竹竿都够不到香蕉,只有两条竹竿连接起来才能达到香蕉取食。这样,猩猩必须在两条竹竿之间发觉全新的关系。做实验的苏丹经过几次行动都失败了。有一次,它把竹竿尽量往前推,再用第二根竹竿去推第一根竹竿,直到第一根竹竿接触香蕉。苛勒称这是“有益的尝试”,他的意思是朝着这一方向试验是对头的。结果是,苏丹花了一小时的试验也没有成功。以后苏丹玩弄竹竿,突然解决了问题。当时,苛勒并不在场,下面是看守人员报告,苛勒记下的记录:

起先,苏丹漠不关心地蹲在箱子上(箱子在笼内),然后,它站起来拾起两根竹竿,再在箱子上坐下,茫无目的地玩弄竹竿。当这样玩弄的时候,碰巧它发现自己两只手上拿着的细竹竿能连接成一条直线。它把一条细小些的竹竿推进另一条粗大一些的竹竿开口端。本来它是侧身向着笼栅的,这时,它猛地跳起来冲向箱子,开始用连接起来的竹竿去取香蕉。我呼唤主人,就在这时,苏丹的竹竿又脱开了,因为它把两条竹竿连接得不好。于是它再一次把竹竿连接起来。

接着,苛勒写道:

在以后的一些实验里,甚至有些不合用的竹竿混合在竹竿中时,苏丹也能没有困难地解决问题。因为它能不去尝试那些不合用的竹竿,直接去取合用的竹竿。

以上实验,苛勒把它们归入利用工具的实验。下面再举两个制造工具的实验。

实验五:放香蕉于笼外,笼内放着一条有裂缝的木条。由于木条比笼子栏栅的间隙宽,猩猩能沿裂缝用嘴咬去一些木料,用变窄了的木条取来香蕉。实验证明,如果木条没有裂缝,猩猩就不能制造出合用的工具。

实验六:苛勒认为,这是一个最困难的实验。实验设计是:在笼子外较远处放着一个笨重的箱子。大箱子上捆死绳子,绳子上绑着香蕉。绳子以斜向拉到笼内。只有将绳子向放箱子的方向并沿着栏栅外边传递过去,使香蕉和栏栅垂直,猩猩才能取得香蕉。

实验证明,在苛勒的9只黑猩猩中有四只猩猩——那拉、格郎特、基卡和苏丹最后能“用手接手的方法”把绳子传递过去,一直到能取得目的物香蕉才止。苛勒认为,要完成这个实验,必须“完全概览问题”的情境,而实验证明,猩猩是能达到这个水平,即“顿悟”的。他还认为顿悟不是任凭“桑代克说的经过尝试错误而偶然获得的成功”,恰恰相反,它是“完全概览问题”的结果。

以上六个实验,只是从苛勒的大量实验中取出几个用来作为说明的事例。经过许多实验之后,苛勒得出结论说:猩猩所表现的领悟,主要决定于它对情境在视觉上有所理解,甚至它时常过于依赖视觉来解决问题,在许多情况下,猩猩往往为了领悟而停止活动。也许这只是由于情境的结构过于复杂,非它的视觉所能理解。因此,如果我们没有一种明确的格式塔理论作基础,对于猩猩的一切作业,就很难给予满意的理解。他认为,这个理论及其实验的优点是,可以应用于对不能说话的儿童心理的质的测量。它比那些从事于“量的测量”的教育心理学具有明确的科学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