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洪川大师的“神品”是怎样诞生的

日常生活中,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

你在一条空旷的马路边散步,当另一个人在你身后急匆匆地赶过你时,你会不自觉地加快自己的步伐;

你骑车上街买东西,当你发现后面有一辆自行车在向你骑的车子靠近,并正要超越你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加快车速;

你如果是位教师的话,虽然你有时候身体不大舒服,可是一上讲台,就来了精神;

还有在表演和比赛中,观众越多,情绪越热烈,演员和运动员们的劲头就越足,技术发挥得就越好;

……

后来,心理学家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并着手开始了研究。

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于1897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被试在3种情况下,骑自行车完成25英里路程。第1种是单独骑自行车,第2种是有人跑步陪同,第3种是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结果表明,单独进行的情境下,被试的平均时速是24英里;有人跑步陪同时,被试的平均时速为31英里;而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32.5英里。后来,特里普利特在实验条件下,要求儿童绕钓鱼线,越快越好。结果发现,大家一起绕的儿童比单独绕的儿童速度更快。

后来,更多的心理学家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的存在,于是,就把这种他人在场(比赛伙伴或观看者)引起的个体活动中效率相应提高的现象,叫作社会助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人是有惰性的,单独一个人时,无所谓输赢、好坏,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和你比较,你就觉得怎样都可以。当出现第2个、第3个人,甚至更多人,你的感觉就大不相同,你会感到有人在看着你。你会情不自禁地想:“他们也可能正在评论我干得怎么样呢,我一定要好好干,让他们瞧瞧。”无论是哪种环境下,人们都害怕被抛弃,总想要别人喜欢和接受自己。很明显,当你与别人在一起时,这些动机更为强烈,当别人在身边时,你总认为别人可能正在观察自己。也许,你根本就不认识身边的人,但你却可能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你进行着评价,而我们又是很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所以就不安起来,就会更加努力了。如果对方碰巧和你做着同样的事情,就会让你感到一种竞争的存在,人都是好胜的,谁也不想被别人比下去,于是你就会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效率。

凡是到过日本京碧寺的人,都会见到寺门匾额上的“第一议谛”4个大字。这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灵韵非凡,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欣赏。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幅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来历。

大约两百余年前,洪川大师来到京碧寺,寺里的和尚请他写这4个字。洪川大师每写一字,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揣摩,真可谓呕心沥血。可是替他磨墨的那位和尚是个颇具眼力而又直言不讳的人。洪川的每一撇一捺,只要有一点点瑕疵,他都会“挑剔”出来。

洪川写了第一幅以后,这位和尚批评道:“这幅写得不好。”

“那这一幅呢?”

和尚又摇头说:“更糟,还不如刚才那一幅。”

在一边的香客悄悄地对方丈说:“大师不在状态,会不会是嫌润笔费给得少了呢?”于是方丈向洪川委婉地提出了增加润笔费。

洪川本来是位一丝不苟的人,见此情景,也不说话,耐着性子先后写了84幅“第一议谛”。遗憾的是,没有一幅得到这位和尚的赞许。

最后,在这位“苛刻”的和尚离开如厕的空隙,洪川松了一口气,在心无羁绊的情况下,一挥而就写了这4个大字。那位和尚从厕所回来一看,翘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神品!”

洪川刚开始时写不好字,这就说明,他人在场并不一定就能导致社会促进的发生。有时,身边有别人在场,会引起我们效率的下降。这种现象叫作“社会干扰”。

关于社会干扰,心理学家皮森在1933年的实验中进行了证明。他发现,有一个旁观者在场,会减低被试有关记忆工作的效率。心理学家达施尔也提出,有观众在场时,被试即使是做简单的乘法,通常也会出现差错。

有旁人在场时,为什么有时会产生社会助长现象,有时又会产生社会干扰现象呢?这主要与下列因素影响有关:

1.与活动的性质有关

活动的性质,如果是简单易做的,不需要紧张思维的,那么就易产生社会助长现象。反之,如果是复杂的,需要高度集中注意的,并要深入思维的工作,那么就容易产生社会干扰现象。这由上述的实验所证实。

2.与活动的情境有关

活动中如有重要人物在场、熟悉人物在场,就可能产生社会助长或干扰现象。其一,为了保护自尊心,希望有良好的表现给他们看;其二,激发了活动的动机,如果过高,则产生社会干扰现象,如果适中,就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

3.与活动结果的评价有关

一项活动如果事后要进行评价并与奖惩等紧密结合,那么就十分容易产生社会助长或干扰。这也是竞赛的目的之一。当然,竞赛过强,往往易于产生干扰,竞赛适中,往往易于产生社会助长。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助长的实质是别人在场反而使个人感到轻松,有利于个人的活动;而社会干扰的实质是由于别人在场使个人感到拘束,从而使活动受到抑制和干扰。可见,一个人对活动结果评价的意识直接会影响到社会助长或干扰的产生。

4.与一个人的个人特质有关

有的人喜好安静,不合群,在人多时就显得紧张局促,易出现社会干扰;有的人不怕生,“人来疯”,在人多时反而更善于表现自己,就会出现社会助长。

由此可见,社会助长和社会干扰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策略促进社会助长,防止社会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