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文学常识·中国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文人歌吟

——古诗十九首

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的先秦诗歌主要是四言诗。到了汉代,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之下,文人们的五言诗创作逐渐地兴盛起来。流传到今的,以东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非常成熟的、文学价值颇高的五言诗歌。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今天已经不可能知道它们的作者是谁;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这十九首诗歌从写作的手笔来看,一定出自学养很高的文人之手,同时这些诗人们都受到了民歌的影响。

与汉乐府不同,《古诗十九首》是一组抒情诗。失意的文士们,把对于现实的怨愤,对于前途的迷惘,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羁旅穷途的哀愁尽情地倾注于笔端,化作了传世的诗篇。

figure_0074_0055
苏李泣别图 明 陈洪绶

在文学史上,与《古诗十九首》相辉映的是《苏李别诗二十一首》,成就相当高,据说是苏武和李陵所作的赠别诗。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裴子野《雕虫论》说“五言为家,则苏李自出。”此图表现苏武与李陵告别的情景。

文人们灵心善感。相比下层民众而言,他们对于生命意识的体认最为强烈。“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这一种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流露在诗行间。他们或有感于长青的松柏,或寄意于磊磊的金石,与自然的永久的存在相比,人生总是显得那么渺小,那么短暂。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竟然是时间,它以不变的步伐带走了最可贵的生命。因此,春花秋月的节序物候,一草一木的荣枯衰败,总会在诗人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波澜。“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回风动地起,秋草萋以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一年的光阴为什么总是那么快呢?似乎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青春岁月就随风而逝,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已经苍颜白发矣。正因为有此感慨,诗人们特别珍视情感,轻利重别。不满百年的人生里,爱情、亲情、友情、乡情,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远离故土漂泊天涯,和爱人、朋友的分别,都会让人感到黯然神伤!“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远方的心上人啊,为什么还不见你归来的身影呢?你可知道,华年易逝,青春难驻,美好的人生将如兰蕙一样很快的枯萎。

品读《古诗十九首》,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它的这种情感真挚的特点。而且,与民歌的朴拙之美不同,它开始展现出精妙之美。这自然得力于文人们的妙手,他们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把诗句刻意地加以打扮雕琢。比如《迢迢牵牛星》一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来写人间平凡男女的离别情。全诗借助于写景来抒发情感,没有一处直露的笔墨,而茫茫愁绪,洋溢其间,读来只觉情景难分,委婉缠绵。

《古诗十九首》以其独具的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历代的不少文人,都对其情有独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figure_0075_0056
牛郎织女图 高句丽

汉代,中国开始出现完整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引《岁华纪》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随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这一民间传说在文学上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