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夏夫兹伯里的美学贡献

夏夫兹伯里(1671年~1713年),全名是安东尼·埃势里·库博,夏夫兹伯里伯爵第三,1671年2月26日生于伦敦。祖父是著名的辉格党领袖,也是哲学家洛克的挚友。父亲体质孱弱,智力平庸,所以,他在三岁起就由祖父来看护,祖父委派洛克对其进行教育。据说,11岁时,夏夫兹伯里就能很轻松地运用希腊文和拉丁文进行阅读了。

1683年进入温彻斯特的寄宿学校学习,1686年到国外旅行,学习了法语,并接触了欧洲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天性害羞,喜欢学术。1689回到英国,过了5年的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专心研究古典艺术。1695年24岁当上议员,开始从政,后来遭到排挤。1709年结婚,婚后生有一子。1713年2月15日在那不勒斯因肺病去世。他的重要著作《论人,习俗,意见,时代等的特征》,在1711年出版并且产生重大影响。

美和善是同一的

如果说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和法国理性主义哲学都没有建立完整的美的理论的话,那么作为新柏拉图主义者的夏夫兹伯里,没有仿效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模式,而是吸收了古典主义的精神,提出了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美学都不同的美学思想,为现代美学提供了最好的基础。

他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是洛克把一切基本原则都打破了,把秩序和德行抛到世界之外,使秩序和德行的观念(这就是神的观念)变成不自然的,在我们心里找不到基础。

他认为:“凡是美的都是和谐且比例合度的,凡是和谐且比例合度就是真的,所以,凡是既美又真的在结果上就是愉快和善的。美、漂亮都绝不在物质,而在艺术和构图,也绝不在物体本身,而在形式或造成形式的力量。形式只是作为一种偶然的符号,显示出平息受挑动的感官和满足人类的动物性的事物,而美与善仍是统一的。”

审美内在感官说

夏夫兹伯里的美学的出发点就是认为人天生就有审辨善恶美丑的能力。审辨善恶的道德感和审辨美丑的美感是相通一致的,在美学史上最早提出审美的特殊感官的“内在感官”或者说是“内在的眼睛”即“第六感官”学说。后来由他的学生哈奇生进一步发挥。审美内在感官说强调审美的直接性、非功利性和社会性,对后来的启蒙运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他认为人天生就有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主观的审美能力,不是视、听、嗅、触、味等外在感觉能力,而是一种心理的、理性的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还不是动物性的那样只有感觉能力。“如果动物因为是动物,只具有感官(动物性的部分),就不能认识美和欣赏美,当然结论就会是:人也不能用这种感官或动物性的部分去体会美或欣赏美,他欣赏美,要通过一种较高尚的途径,要借助于最高尚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心和他的理性。”这个理性,他认为相对于外感官而言,它是内在的感官。之所以称它是“感官”,是因为它尽管是心中的理性能力,却具有和感官一样的特点:自然性、直接性、可信性,不需要经过思考和推理,所以它在性质上还不是理性。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行动一经察觉,人类的感动和情欲一经辨认出,也就由一种内在的眼睛分辨出何为美好端庄的、可爱的、丑陋的、可恶的等,这些分辨既然植根于自然,则分辨的能力也就应是自然,且只能来自于自然。

figure_0095_0081
▲入浴的夫人 荷兰 伦勃朗

画中女主角是伦勃朗的妻子亨德里克,她提起衣裙,小心地迈步下水,脸上显出胆怯、温柔、喜悦的表情,优美、快乐隐藏在平凡、朴素中。画家所要表达的主题正在于此。画面和谐使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

哈奇生在《论美和德行两种观念的根源》中(1725年)作如下区别:外感官(包括视、听、嗅、触、味等)提供的是“简单观念”,而“内在感官”产生的是“复杂观念”,美作为一种认识,属于复杂观念。“把这种较高级的接受观念的能力叫作一种‘感官’是恰当的,因为它和其他感官在这一点上相类似:所得到的快感并不起于对有关对象的原则、原因或效用的知识,而是立刻就在我们心中唤起美的观念。”美的快感和在见到利益时由自私心所产生的那种快感是迥然不同的。哈奇生强调审美的内在感官不涉及利害观念,是对其老师的一个补充,对后世美感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美的三种形式

在作为自然神论者和新柏拉图主义者的夏夫兹伯里看来,宇宙体是预定的和谐,是神的艺术作品,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恶与丑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作用在于衬托整体的和谐完美。人是小宇宙,主体心灵中的理性观念、高尚品德辉映着宇宙的和谐。美作为一种和谐的形式,只能来自物体以外并赋予它以形式的、创造形式的主动者。

创造形式的主动者有两种,“造物主”自然神和“第二造物主”人。神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比例合度的宇宙,把美赋予宇宙和人。人作为“第二造物主”,可以创造出第二自然,他使包括艺术品在内的一切人工制品都具有比例合度的形式,赋予它们以美。这就有三种美的形式。

figure_0096_0082
▲圣马太被召 意大利 卡拉瓦乔

画面上大部分都处在黑暗中,只有主要人物通过来自顶部光线的集中照射而突出出来,这使画面的明暗对比十分强烈,以突出主要人物的善。

第一种是“死形式”,由人或者自然赋予一种形状,本身没有赋予形式的力量。它包括自然物与人所做的一切产品。

第二种是“赋予形式的形式”所产生的美,其有智力,有行动,有作为。这一种形式有双重美,一方面有形式(心的效果),另一方面又有心。它使死形式具有美。

第三种是“造形的普遍的自然”,即造物主上帝、自然神,它是一切美的本源和源泉,它不仅赋予形式于物质,而且创造了“赋予形式于心本身”。因此,它才是第一性的美、最高的美,是美的本源。建筑、音乐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都是要溯源到这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