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水费涨了、电费涨了、油价涨了……各类生产生活资源节节攀升的时候,于是,人们抱怨:早知如此,我们应该怎么着怎么着。当各类电器价格步步下跌的时候,我们又会听到人们叹息:如果我们怎么着怎么着,我们又会节约多少。当人们面对入学、就业、考研、出国等各种重大选择的时候,往往反复掂量,而且是众志成城、群策群力,而不是草率做出结论和拿出对策。面对社会的每一个信息,面对自己的每一件事情。人们都在琢磨、在协商、在奔波……一句话,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家冥冥之中似乎都受到某种规则的支配;都在追求某种利益;都试图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入;都试图寻找一个对自己最有利而各方又都能够接受的均衡点。所有的这些行为可以称作什么?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博弈”。那么,博弈是什么呢?
博弈,是一个外来词,在英文里面,博弈这个词是“Game”,如果直译的话,博弈就是对决游戏。但东方的游戏和西方的Game还是有较大差别的。我们所理解的游戏是一种纯粹的娱乐,而在英文中的Game的含义,却是指这种游戏是在一定规则之下,通过对决赢得胜利。正因为“博弈”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游戏”,所以,我们更多地将其称之为“博弈论”,从而使人们意识到它是门学科而不是“游戏”。最早的博弈论是由两位杰出的学者——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在20世纪中期创立的。用专业术语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博弈论又是怎么研究策略的?它其实离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很远,因为现代西方博弈论是根据数学运算和统计,将具体的情境抽象化,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模型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固然有很强的理论色彩,但是因为它是抽象过的,所以我们要用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就要把这种经过抽象的模型还原为生活中的事例,这样一个“具体——抽象——还原为具体”的过程,就是博弈论的产生到应用的过程。
如此,博弈似乎离我们生活太远,也太艰深晦涩,太没有“中国特色”了,似乎没有了解的必要。但我们再仔细分析:如果我们购买一件产品,首先跃入众人脑海中的就是“货比三家”,通过比较,做出自己的最优选择;我们碰到人生的重大问题,总要找亲戚朋友商量商量,因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些其实都蕴藏了博弈的原理。可见博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很多人视而不见,甚至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把博弈和“对弈”“谋略”联系起来,我们对博弈就不再陌生和反感,原来博弈就是我们中国人熟知的对策、战略、方法。这样一来,大部分人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原来这就是博弈!博弈,我也会。”
今天,我们用西方的“博弈”来透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上至国家大政方针,下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琐事,我们都试图用西方的“博弈”来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并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纯粹的“洋为中用”,而是因为西方的“博弈论”比较中国传统的“对弈”“策略”更系统、更缜密,更能解释日益繁杂的各种社会现象。但是,结合我们古人的思想精粹来谈博弈,我们所说的“博弈”绝不像西方学者用数学、概率,用一大堆公式、图表所捣鼓的那么神秘,那么“玄之又玄,不得其言”。
事实上,博弈仅仅是一种策略、一种方法,能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以启发,能够给个人、集体和社会以启迪。任何人可以深入研究、探讨其中的玄机;任何人也可以深入浅出,从中受到裨益。
博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博弈,无人不会博弈,但博弈有胜负,策略有高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探讨,做出更佳的抉择,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既然我们离不开博弈,就必须学习博弈。通过学习,通过应用,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