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者
必知理由
◎光芒四射的伊特鲁里亚文明绘画艺术的历史回眸
◎优雅浪漫的民族,高度发达的文明,欢乐、热闹的宴会
◎罗马文明的曙光,谜样的传奇民族,辉煌的艺术成就
◎欢乐气氛的衬托,写实的手法,娴熟的色彩运用
名画档案
名称:《狂欢者》
创作时间:约公元前470年
尺寸:约108×196cm
类别:墓室壁画
收藏:意大利,塔尔奎尼亚博物馆
名画欣赏
大约公元前9至3世纪,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伊特鲁里亚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伊特鲁里亚文化,分布于现在意大利中北部的托斯坎那地区。伊特鲁里亚文化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也是后来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重要继承来源。但是,由于这一文明的独立性及其后来神秘的消失,使得它同许多文明一样,被长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直到15世纪之后,才被考古学家逐渐发现。不过,由于伊特鲁里亚人流传下来的文献很少,他们的文字也未能完全破译,所以,仍留下了大量的谜团。然而,通过他们在墓葬中留下的大量壁画,我们仍能体会到这个民族曾经的辉煌和独特的民族性格、风土人情。
考古发现,伊特鲁里亚人是一个“比其他民族更热衷于宗教习俗的民族”,也是一个生活充满激情和自由浪漫的民族。在他们的艺术中,从丰盛的宴会、体育运动到娱乐游戏,处处体现着人们享受日常生活的快乐。这幅《狂欢者》出土于意大利塔尔奎尼亚的母狮之墓中,是出土的大量伊特鲁里亚壁画中的一幅,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70年。画面描绘的是人们在春天播种季节祈祷未来收获的欢乐场面,如同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中的“社日”一样。画中显示的正是柳树刚长出新叶的初春时光,三个人物都穿着华丽的服装,盘着乌黑的卷发,载歌载舞,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前方的人右手端着一个黑色的盘子,回头看着后面,弯曲着左手仿佛是在向观众介绍后面的伙伴。紧跟着的是个吹奏竖笛的小伙子,他显然是个音乐高手,一个人吹奏了两支竖笛,微微眯着眼睛,鼓着腮帮子边走边吹,专注而忘我。他后面的人正充满激情地一边舞蹈一边弹奏着里拉琴,身体充满无尽的活力。整个画面洋溢着热闹、欢乐的气氛,每个人都挥洒着青春的热情。在许多壁画中都能看到,伊特鲁里亚人特别擅长歌舞,在宴会或者节日时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精美的饰品,尽情地吃着美味佳肴,喝着葡萄酒,欢歌欢舞,并且常常都有音乐助兴。他们非常喜欢音乐,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在苦闷的日子里,也常常用琴笛相伴。他们甚至还能通过音乐来猎杀牝鹿和野猪,在3世纪著成的一本书中就有关于这一点的记载,书中描绘道:动物“被音乐带来的无法抗拒的愉悦征服,就像是着了魔一样,逐渐被音乐的魔力所吸引,忘记了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家。它们被音乐的魔力所控制,慢慢向音乐的源头靠近,最后全部落入陷阱,成为悦耳曲调的俘虏”。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感受到伊特鲁里亚人是多么的热爱生活,多么会享受生活。
绘画知识
干壁画
干壁画是壁画的一种类型,主要指在已经干透的壁面上用混合颜料绘制而成的壁画。一般是先要把墙面磨得很平,然后刷上一层石灰浆,干燥后再在上面作画。因为壁面是干的,一般画面不变形,相对比较简单。
“母狮之墓”的名称来源于墙壁上方画的两只面对面的栩栩如生的母狮。墓室壁画鲜明地反映了伊特鲁里亚人的来世观。他们认为人死后可以将生前的世界带走,因此当时的上层社会十分热衷于为死者兴建陵墓,坟墓的样式往往与墓主生前的居所相似。墓室壁画描绘了欢快、愉悦的情景,以希冀在死后也能过上富裕享乐的生活。
狂欢者
明媚的春光中,三个穿着华丽服饰的年轻人在春天播种的季节里载歌载舞,祈祷着收获。这幅出自意大利塔尔奎尼亚母狮之墓的壁画洋溢着欢快、热闹的气氛。伊特鲁里亚人相信人死后拥有来世,他们将在死后带走生前的一切,在祝福中期冀着死后仍然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艺术家不仅逼真地描绘出人们充满着活力、激情的一面,还借助其他事物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从绘画的风格和技巧看,伊特鲁里亚人的绘画非常写实,造型逼真、生动,人物形态各异。同时也很重视整体气氛的烘托和环境的描绘,比如这幅画中载歌载舞的欢快气氛就渲染得充分、饱满,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上路边的柳树、小草,寥寥几笔就把早春的节令体现了出来。并且非常重视细节的描绘,比如那个吹笛手,专注的眼睛就描绘得很生动。整体画面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给人以明快、欢乐、喜庆的气氛。绘画的色彩也运用得极为娴熟,红、黄、蓝、黑诸色搭配得十分巧妙、和谐,使画面看上去醒目、亮丽。
伊特鲁里亚人曾创造了光芒四射的古代文明,伊特鲁里亚文明是古代文明的早期成员之一。他们的农业、水利、冶金、贸易、体育等都十分发达,制作的金银首饰、铜镜和日常生活用品畅销各地。并且,伊特鲁里亚的思想自由,妇女有很高的地位,是一个到处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奇特民族。很多历史和考古学家都认为伊特鲁里亚的文明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罗马文明,也正是有了伊特鲁里亚文化的滋养,罗马文明才显得如此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