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证
症状:食欲不佳,上腹剧痛,时痛时止,时轻时重,面部有白斑,腹痛时烦躁不安,四肢发凉,大便和呕吐时会排出蛔虫。
偏方:乌梅川花椒饮:乌梅20克,川花椒6克,生姜3片,黄连3克,附子2克。将上料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成汁,腹痛时服用。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造成小儿感染蛔虫病的主要原因。小儿喜欢在地上爬玩,虫卵粘在手指和身上,特别是指甲缝内,很容易被带入口中。病从口入,所以小儿玩物不洁、吮指、喝不洁生冷水、饭前便后不洗手等都能带进蛔虫卵。小儿脏腑虚弱,免疫力低下,对进入体内的虫卵不能全部杀灭,而引发疾病。蛔虫感染起初多无明显的症状,通常会出现易受刺激、睡眠不安、磨牙、夜惊等现象。如孩子常有不定时的轻微脐周腹痛,并伴有消瘦、食欲欠佳,或有喜欢吃土块、炉渣等不良习惯,则应高度怀疑蛔虫病。粪便中如能查到虫卵,则蛔虫病可确诊。
如果小儿出现蛔厥,如果此时猛烈用驱虫之药,反而会造成虫体骚动,使病情转危。所以当小儿腹痛时,必先温脏安蛔止痛,以缓化制伏,等疼痛缓解后再行攻逐。妈妈可以给小儿做一道乌梅川椒饮,取乌梅20克,川花椒6克,生姜3片,黄连3克,附子2克。将上料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水煎服。1剂分2次,腹痛时服用1剂,等腹痛渐止时,继续服2剂巩固疗效。本方的主药为乌梅,其味酸而涩,其性收敛,为清凉收涩之品。而蛔虫喜温而恶寒,闻酸则止,得酸则静,本方取乌梅之酸性,达到安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蛔虫所致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等症状。蛔动因于脏寒,所以以干姜、附子、川花椒温肾暖脾,以除脏寒,而川花椒还有杀虫的功效。同时佐以黄连苦寒清热,兼制辛热诸药,以杜绝伤阴动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诸药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子重在安蛔,驱虫力较弱,还可加入使君子、苦皮、槟榔等以杀虫驱虫。
蛔虫病的预防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要使用幼儿专用个人餐具,经常修剪指甲,纠正小儿吮手指的习惯。不吃生的蔬菜和未洗净的瓜果,不喝生水。可生吃的水果,一定要洗净并去皮。这里要提醒大家:有的家长比较急躁,孩子一有腹痛且伴有面部有虫斑,就给孩子吃打虫子药,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应先由医师确诊为蛔虫病后,再驱虫。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家长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蛔虫病,过上一年半载,就让孩子服一次驱虫药,这种做法我们也不提倡。因为所有的驱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滥用会给小儿带来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