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症状:手足口病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会出现分散状的疱疹,米粒大小,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偏方:紫草二豆粥;将绿豆、赤小豆、粳米、甘草、紫草根浸泡、淘洗干净。等绿豆、赤小豆、粳米开锅后放入紫草根,等出锅5分钟前放入甘草。
手足口病也被称为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由肠道病毒引起,其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皮肤接触等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生活用品、餐具等间接传播,是一种传染度颇高的发疹性传染病。一般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宝宝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宝宝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黏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
感染手足口病的宝宝发病后,手、足、口等患病部位几乎会在同一时间出现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一般脚底心部位最多。同时舌下、口腔黏膜、咽喉部也会出现类似症状。疱疹是一些薄壁的水疱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而且周边还带有红晕。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此时的宝宝常常会表现出烦躁、哭闹、不吃饭等症状。发病的宝宝有时还会出现高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以上,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小儿手足口病的疱疹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在1周左右就能消退,只要护理得当,就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瘢痕。不过,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因此有可能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但这种可能性不大。
当宝宝感染手足口病时,家长不能慌不择神,首先应将其隔离,让宝宝留在家中,避免传染他人,宝宝用过的物品应全部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这里我们为家长提供一个能有效缓解宝宝手足口病症状的小偏方——紫草二豆粥。
材料:取紫草根10克,甘草20克,绿豆、赤小豆、粳米各100克。
做法:先将绿豆、赤小豆、粳米、紫草根浸泡,淘洗干净。等绿豆、赤小豆、粳米开锅后放入紫草根,出锅5分钟前放入甘草。每日给宝宝喝1~2次。
功效:清热解毒。
在喝粥的基础上,家长还应加强宝宝的口腔护理,务必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具体的做法可在每次餐后用温水给宝宝漱口,如果宝宝口腔出现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这个偏方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紫草是中草药的一种,紫草中的紫草素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它能抑制多种病毒;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等功效。这两种原料再加上绿豆和甘草,都有利于帮助患病宝宝清热解毒。
除此之外,要想让患病的宝宝及早康复,下面几点家长要格外注意。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为了给宝宝营造一个合适的康复环境。患病宝宝居住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具体可以这样做:定期开窗通风,每日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把适量的乳酸加入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呈细雾状散于空气中。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为防止空气污浊,宝宝的居室内禁止吸烟。
2.隔离在家的宝宝要注意休息及饮食
患病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病宝宝可能会因发热、口腔疼痛没有胃口,不愿进食。这时家长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宝宝有口腔糜烂的症状,家长可以多准备一些流质食物。切不可让宝宝吃冰冷、辛辣、咸重等刺激性食物。
3.做好宝宝卫生工作
在宝宝患病期间,宝宝的衣服、被褥要柔软整洁,及时清理和更换。对于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家长应做到时刻保持其臀部清洁干燥,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为防止患病宝宝抓破皮疹可将其指甲剪短,若疱疹破裂,应根据医生指导为宝宝选择合适的外伤药物,以免皮肤感染。
治不如防,为了更好地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家长们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时刻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在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春夏季节,务必做到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另外,家长如果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发现宝宝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早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