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众所周知,煤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可是,为什么地下有这么多煤呢?在回答这一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知道煤是如何形成的。
有人说煤长得像石头,甚至通常把质量不好的煤叫作“石煤”,所以认为煤是由石头变来的。但是,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有些煤块上会有植物的根茎和叶等等形状的痕状;倘若把煤切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有时可以看到相当清晰的植物构造和组织,而且有时像树干一类的东西还保存在煤层之中。在中国著名的抚顺煤矿,大量琥珀含在煤层之中,有的里面甚至包有极为完整的昆虫化石,它是一种相当精美的艺术品。事实上,琥珀就是由树木所分泌出来的树脂演变而成的。这一切都表明煤主要是由植物演变而来的。
古代植物又是如何演变成煤的呢?
原来,在历史上,有一些时期的环境非常有利于煤的形成。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在这时期,茂密高大的植物到处繁殖,大量高等或低等植物、浮游生物及水草等生长在沼泽、内陆和海滨地带。由于后来的地壳运动,这些植物就一批一批地被埋藏在地面的低洼地区和海洋或沼泽的边缘地带。这些被泥沙所掩盖的植物,长时间受着压力、细菌和地心热力的作用,原来所含的氮气、氧气及别的挥发物质等都逐渐地跑掉了,剩下的大部分就是“炭”(一般称这种作用为“碳化作用”)。这样泥炭就最先形成了,随后泥炭被埋藏得越来越深,碳质的比例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之下不断增高,褐煤和无烟煤便逐渐形成了。简单而言,煤就是经过这样的凝胶作用及碳化作用变来的。
由于各地都有不同的地壳运动特点,有些地区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和地壳下降速度大体一致,保持均衡,很可能形成较厚的煤层;有些地方地壳沉降速度变化非常大,许多薄的煤层可能会在这里形成。
煤形成之后,在漫漫地质时代中,还不断地经受着各种变化和变动。原来水平的煤层可能会因地壳的构造运动而引致断裂和褶皱,有一些煤层被掩藏到地下更深的地方去了,因此至今还在地下沉睡没有被人们发现;而另一些煤层在一些比较浅的地方埋藏着,而且经过后来的侵蚀、风化的作用而露出地表,根据这些露在地表的“煤苗子”,我们找起煤矿来就会相当容易。目前许多埋藏在地下较深地方的煤田伴着人们对于煤的形成规律的进一步掌握及矿勘探与开采技术的改进,而不断地被发现、开采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