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开发秘籍:快速记忆·逻辑思维·思维导图训练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语文知识

语文是青少年必修的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记忆。中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发展的黄金时代,如果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青少年能够结合自身的年龄特点,抓住记忆规律,按照科学的记忆方法,必然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记忆语文知识的方法:

1.画面记忆法

背诵古诗时,我们可以先认真揣摩诗歌的意境,将它幻化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就能将作品的内容深刻地贮存在脑中。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根据诗意幻想出如下画面:山上云雾缭绕,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冒着紫色的云烟,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记住了这个壮观的画面,再细细体会,也就相当深刻地记住了这首诗。

2.联想记忆法

这是按所要记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某些特点进行分类和联结记忆的一种方法。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若想记住文学作品和作者的名字,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联想:

有一天,莫泊桑拾到一串《项链》,巴尔扎克认为是《守财奴》的,都德说是自己在突出《柏林之围》时丢失的,果戈理说是《泼留希金》的,契诃夫则认定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最后,大家去请高尔基裁决,高尔基判定说,你们说的这些失主都是男的,而男人是不用这东西的,所以,真正的失主是《母亲》。这样一编排,就把高中课本中的大部分外国小说名及其作者联结在一起了,复习时就如同欣赏一组轻快流畅的世界名曲联想一样,于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就牢记了下来。

做间歇回顾

每小时、每天、每周或每月做回顾,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信息会被牢记。花越多时间去记忆概念或技巧,记忆就变得越牢固。古代谚语“熟能生巧”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反应、正确的身体需要。频繁的回顾建构你对事物的规范认识。

3.口诀记忆法

汉字结构部件中的“figure_0153_0091”在常用汉字中出现的只有“颐”、“姬”、“熙”3个。有人便把它们组编成两句绕口令:“颐和园演蔡文姬,熙熙攘攘真拥挤。”只要背出这个绕口令,不仅不会混淆这些带“figure_0153_0092”的字,而且其余带“臣”的汉字,也不会误写。如历代的文学体裁及成就若归纳成如下几句,就有助于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清晰易记的纵向思路。西周春秋传《诗经》,战国散文两不同;楚辞汉赋先后现,《史记》、《乐府》汉高峰;魏晋咏史盛五言,南北民歌有“双星”;唐诗宋词元杂剧,小说成就数明清。

4.对比记忆

汉字中有些字形体相似,读音相近,容易混淆,因此有必要加以归纳,通过对比来辨别和记忆。为了增强记忆效果,可将联想记忆法和口诀记忆法也参入其中。实为对比、归纳、谐音、联想、口诀五法并用。

小测试

下面的成语,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是它后面那个成语的第一个字,这在修辞上叫“顶真”。请在它们之间的空白处填上一个字,使每组成语连接起来。

今是昨( )同小( )望不可(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体力( )

若无( )在人( )所欲( )富不( )至义( )心竭( )不胜( )重道( )

走高( )沙走( )破天( )天动( )利人( )睦相( )心积虑

醉生梦( )去活( )去自( )花似( )树临( )调雨( )手牵( )肠

小( )听途( )长道( )兵相( )二连( )言两( )重心( )驱直( )不

敷( )其不( )气风( )扬光( )材小( )兵如( )采飞( )眉吐( )象

万( )军万( )到成( )败垂( )千上( )古长( )红皂( )日作( )寐

以( )同存( )想天( )天辟地

(1)巳(sì)满,已(yǐ)半,己(jǐ)张口。其中巳与4同音,已与1谐音,己与几同音,顺序为满半张对应4、1、几。

(2)用火烧(shāo),用水浇(jiāo),绕(rào),用手挠(náo);靠人是侥(jiǎo)幸,食足才富饶(ráo),日出为拂晓(xiǎo),女子更妖娆(ráo)。

(3)用手拾掇(duō),用丝点缀(zhuì),辍(chuò)学开车,啜(chuò)泣噘嘴。

(4)输赢(yíng)贝当钱,蜾蠃(luǒ)虫相关,羸(léi)弱羊肉补,嬴(yíng)姓母系传。

(5)乱言遭贬谪(zhé),嘀(dí)咕用口说,子女为嫡(dí)系,鸣镝(dí)金属做。

(6)中念衷(zhōng),口念哀(āi),中字倒下念作衰(shuāi)。

(7)言午许(xǔ),木午杵(chǔ),有心人,读作忤(仵)(wǔ)。

(8)横戌(xū)点戍(shù)不点戊(wù),戎(róng)字交叉要记住。

(9)用心去追悼(dào),手拿容易掉(diào),棹(zhào)桨划木船,私名为绰(chuò)号。

(10)点撇仔细辨(biàn),争辩(biàn)靠语言,花瓣(bàn)结黄瓜,青丝扎小辫(biàn)儿。

5.荒谬记忆法

比如在背诵《夜宿山寺》这首诗时,大部分同学要花5分钟才能把它背出来,可有一位同学只花了1分钟就背出来了,而且丝毫不差,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这位同学聪明过人呢?

在同学们疑惑时,他说出了背诵的窍门:这首诗有四句话,只要记住两个词:“高手”、“高人”,并产生这样的联想:住在山寺上的人是一位“高手”,当然又是一位“高人”。背诵时,由每个词再想想每句诗,连起来就马上背诵出来了。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学会用奇特联想法来记忆了。

运用奇特联想法记忆古诗的例子很多,如《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粟子甜(田)死了。”

语文有时需要背诵大段大段的文字。背诵时,应先了解全段文字的大意,再把全段文字按意思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层。每层选出一些中心词来,用这些中心词联结周围一定量的句子。回忆时,以中心词把句子带出来,达到快速记忆的效果。如背诵鲁迅散文诗《雪》中的一段: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我们把诗文分为3层,并提出3个中心词:

(1)如粉。大脑浮现北方的纷飞大雪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的图像。因为如粉,所以决不粘连。

(2)屋上。使我们想到屋内人生火、屋顶雪消化的图像。

(3)晴天旋风。想象一个壮观的场面:晴空下,旋风卷起雪花,旋转的雪花反射着阳光,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这样从中心词引起想象,再根据想象进行推理,背这一段就感到容易了。

意大利一所大学的教授做过这样的实验:挑选一位技艺中等的青年学生,让他每星期接受3~5天每天背诵一小时由3个数字、4个数组构成的数字训练。

每次训练前,他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前次所记的训练内容,就让他再增加一组数字。经过20个月约230个小时的训练,他起初能熟记7个数,以后增加到80个互不相关的数,而且在每次联系实际时还能记住80%的新数字,使得他的记忆力能与具有特殊记忆力的专家媲美。

记忆故事

人们具有听故事、记故事和再向别人讲故事的能力。很久以前,这是我们了解故事的唯一途径。这些故事被一代一代地传讲下去。与记忆相比,我们今天更依赖于书籍。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一些故事,但也许是我们孩提时读过的一些故事书或者是影片中的情节。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小说并不一定是事实,但大多数人至少可以讲一个故事。

记忆故事就像往大脑里写书吗?若是这样,故事本身是否有意义就无关紧要:我们仍然可以把它记在心理故事书中,并把它读出来。将下面的故事读给你的朋友听,然后叫他在不回查文本的情况下将它回忆起来。

“如果气球爆炸了,爆炸声不会传很远,因为每个人都离气球爆炸的楼层很远。关闭的窗户也阻止了声音的传播,因为大多数大楼都密封得很好。由于整个表演依赖于持续供电,电线断了就会出问题。当然可能会有人喊,但人的声音传得不远。乐器的琴弦也可能会断,这样就没有伴音。很明显,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缩短距离。如果面对面地交流,出现的问题将会降到最少。”

被试者不回头查看就很难记住这个故事。研究人员约翰·布兰福德和玛西亚·约翰逊发现,通常被试者只能记住故事中的3-4件事情。这个故事没什么意义,因此很难记。现在将右边的图解给你的朋友看,同时,你把故事再读一遍。这次故事就有了更多的意义。布兰福德和约翰逊发现,看了图解的人能记住故事中的8件事情,这大约是未见过图解的人所记住事情的2倍。这表明,我们对故事的记忆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