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一本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哪些力量塑造了我们的人格

究竟是哪些因素在我们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人格主要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影响我们人格的主要因素是后天的环境因素。但是,在长时间的争论过程中,心理学家们逐渐达成了共识,认为我们的人格是在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在众多人格研究的方法中,双生子研究则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比较客观和科学的方法。这一方法遵循这样的研究思路,对于同卵双生子而言,他们的遗传因素是相同的,如果他们在人格上存在差异,那么这种差异则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对于异卵双生子来说,如果他们从小就在同一环境中长大,那么他们人格上的差异则就归结为遗传因素。采用这一方法的研究表明,人格并不仅仅受到某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首先,生物遗传因素。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在研究人格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生物遗传因素的作用。很多心理学研究者采用双生子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

艾森克的研究指出,在同一环境中成长的同卵双生子,在人格的外向性维度上的相关为0.61,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生子在该维度上的相关为0.42,异卵双生子的相关仅为0.17。由此可以看出,同卵双生子在外向性的维度上相关要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这说明生物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弗洛德鲁斯等人在瑞典进行了同样的研究。他们选取了12000名双生进行问卷的测量,结果发现,同卵双生子在人格的外向性和神经质上的相似性要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可见生物遗传因素在外向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上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者对成人双生子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明尼苏达大学对成人双生子的人格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这些双生子中,有些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有的则是被分开抚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分开抚养还是未分开抚养,同卵双生子在人格上的相关均要高于异卵双生子。我国的一项历时20年的纵向研究结果也表明,人格的许多特质都有遗传的可能性。

尽管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遗传对人格的发展的确有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对此并没有明确的结论。我们只能说生物遗传因素为我们的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遗传因素对人格发展的作用因不同的人格特质而异。遗传因素对智力、气质等与个体生物因素有较大关系的人格特质的影响作用比较大,而对那些价值观、性格、信念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人格特质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其次,环境因素。除了生物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发展同样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包括早期的童年经验、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都在塑造着我们的性格。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期的童年经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有研究指出,儿童早期父母的忽视和虐待对其心理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容易形成攻击、叛逆的人格。斯毕兹对从小生活在孤儿院中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从小就缺乏亲人关怀和爱护的孩子,长大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有的甚至还患上了“抑郁症”。可见,幸福的童年经历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不幸的童年经历则会引起人格上的各种问题。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不幸的童年同样可以磨砺坚强的性格。

家庭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等方面。研究表明,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能够与孩子保持一种平等的和谐关系,懂得尊重孩子,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能够形成正直、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懂得合作等积极的人格品质。

学校是我们接受教育的场所,这一环境中的很多因素都在无形之中塑造着我们的人格。皮革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关爱,并将自己的热情与期望投注在学生身上,学生觉察到这种期望后,就会被这种热情和期望所鼓舞,并试图刻苦努力学习从而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主要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人格的要求不同,比如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要求女性必须是温顺的、柔弱的,只需要在家相夫教子就行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这种差异已经越来越小了,如今女人同样可以顶半边天。

综上所述,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塑造着我们的人格,对我们人格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才造就了我们在人格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