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
【原文】
子曰[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乎[6]?”
【注解】
[1]子:中国古代对有学问、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2]习:“习”字的本意是鸟儿练习飞翔,在这里是温习和练习的意思。[3]说(yuè):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4]乐(lè):快乐。[5]愠(yùn):怒,怨恨,不满。[6]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即“有德者”;有时又指“有位者”,即职位高的人。这里指“有德者”。
【译文】
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2]!”
【注解】
[1]巧言令色:巧,好。令,善。巧言令色,即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仁德的。”
【原文】
曾子曰[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注解】
[1]曾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著称,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2]三省(xǐng):多次反省。[3]传:老师讲授的功课。
【译文】
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1],出则弟[2],谨而信[3],泛爱众,而亲仁[4]。行有余力[5],则以学文[6]。”
【注解】
[1]弟子:有二义,一是指年幼之人,弟系对兄而言,子系对父而言,故曰弟子;二是指学生。此处取前义。入:古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2]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3]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4]仁:指具有仁德的人,即温和、善良的人。此形容词用作名词。[5]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6]文: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原文】
子夏曰[1]:“贤贤易色[2];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解】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高足,以文学著称。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二是轻视的意思,即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3]致其身:致,意为“奉献”“尽力”。这里是要尽忠的意思。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1],学则不固[2],主忠信[3]。无友不如己者[4]。过则勿惮改[5]。”
【注解】
[1]重:庄重、自持。[2]学则不固:所学不牢固。与上句联系起来就可理解为:一个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牢固。[3]主忠信:以忠信为主。[4]无:通“毋”,不要的意思。不如己者:指不忠不信的人,“不如己者”是比较委婉的说法。[5]过:过错、过失。惮(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1],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解】
[1]先王之道:指的是古代圣王治国之道。
【译文】
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1],可谓好学也已。”
【注解】
[1]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其斯之谓与[2]?”子曰:“赐也[3],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4]。”
【注解】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篇。意思是:好比加工象牙,切了还得磋,使其更加光滑;好比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使其更加细腻。[2]其: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3]赐:子贡的名。孔子对学生一般都称名。[4]来者:未来的事,这里借喻为未知的事。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