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做大做强,就靠这几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制度之道:建章立制,小公司发展需要制度护航

做大做强需要制度护航

制度存在的意义,是使企业的行为可以预期,比如过马路,我们要制定交通规则,车在左边,人在右边,如果没有这个规则,你走在大街上就没有安全感觉,车祸会接踵而至,而有了制度,就可以预期企业的运行。制度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对于企业长远利益的保障。

良好的企业制度才能够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有不少公司的经营者认为自己“有本事”“有魅力”,只要自己负责经营企业,就一定能促使公司持续繁荣,但是事实上他们忽略了公司制度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企业家或因杰出的才能、非凡的人格魅力,或因“时势造英雄”而成为公司的绝对主宰和精神领袖,公司的发展与壮大系于一人,但“一人身系天下安危”,这种脆弱的人治直接影响企业长远、稳定的后续发展。

1.公司制度化后才有生命力

管理学家罗宾斯指出,当组织开始制度化后,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独立于组织建立者和任何组织成员之外。它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不会因为领导的更换而发生变化。

对一个企业组织来说,有一个个人魅力强的领导是好事,但要把这种好事延续下去却较难。一位企业的管理者曾说:“为什么我们第一代企业领导人一旦退休,或者突然发生意外的时候,这个企业就垮了?原因就在这里,它没有制度化。因而,只有为企业建立了一种制度的企业家才能算是成功的企业家。比如说美国,一提就提到开国之父华盛顿,他制定了美国宪法和民主的选举制度。他的伟大在这里,而不在于他是开国总统。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成功与否关键在制度。就是我不在,公司还能很好地发展下去,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不管是谁当领导,都能将公司经营好,这才是持久的管理。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按照相应的制度办事。

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他学历不高,但他深知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从建立台塑,到带领台塑走上商业巅峰,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和完善着企业的制度。如今,台塑集团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型企业。令人称奇的是,在屡次经济波动中,台塑都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作为一个巨大的实业帝国,能够在经济波动乃至经济危机中逆流而上,完善的制度功不可没。

王永庆认为,只要制度完善,可以杜绝很多弊端。在王永庆的推进下,台塑建立了完善的制度,涉及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使得台塑人可以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心”。这种制度也保障了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仍然能够在既定的轨道上稳健运行。

2.制度可以避免不可预见行为

所谓不可预见行为,指某个人在某件事结束以后,不清楚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有了制度以后,下一步该干什么已经清清楚楚。

一个组织的长生不老绝不仅仅依赖于其英雄人物的“超凡卓识”,而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体系。没有人是永远成功的管理者,只有用制度才可以永远地固定下来,并加以传承。

制度化的企业可以靠一套制度来纠正个人的错误,即使最高领导人作出了错误的决策,也有一套纠错机制。这样,企业的决策者可以退出,但企业可以依靠制度而长青。任何人都是企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零件坏了可以换,但整部机器仍在正常运行。有很多企业正是靠制度获得了新生。

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康柏公司,在CEO罗德·凯宁的领导下取得了优秀的业绩。他们高质量的手提电脑与高速、大容量的微电脑曾风靡一时。公司成立5年后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但当80年代末,电脑开始普及之后,凯宁顽固地坚持高质量、高价格,反对低价、大批量普及的潮流。这时,董事会决策制度发挥作用,撤掉了顽固不化的凯宁,康柏又走向新生。

一个人无论多伟大也不能不犯错误,依靠个人的企业无法消除个人错误引起的恶果,而法治企业有消除这种错误的机制。

3.制度能规避机会主义行为

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因为制度的不健全,专门钻空子牟取暴利,这就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行为。

制度化建设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行为准则和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制度却是最不坏的”。

当企业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后,不仅是企业领导,一般员工的执行也有了延续性。当某员工离开某岗位时,接管其岗位的后来者能够迅速地遵循现有的“制度”展开工作,继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这就是跨国公司职员可以频繁流动或较长时间休假,但公司照样能有效运转的奥秘。

一个企业,假如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流程,那么工作中就很容易产生混乱,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所有员工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他们会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会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努力促进企业效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

制度是有效的竞争力

世界500强,诸如沃尔玛、微软、花旗银行、IBM等等,它们家家都有管理操作规范文本。以麦当劳为例,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分店做出的汉堡包全都一模一样,其工人和服务员的操作规范文本摞起来有半人高,就是管理者的操作规范文本也厚达数千页。

由此可见,小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完善制度,走正规化管理的道路,这样各项事务才能井然有序,信息沟通才快捷、高效,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才强。完善的制度是管理最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是否要建设和完善自身的制度,不是企业自身愿与不愿的问题,而是企业是否要发展的问题,是否要增强竞争力的问题。

对小公司而言,完善合理的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制度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没有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公司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其运营必须建立在基本的制度基础上,任何一个小公司都必须以制度作为基础。

2.制度是企业运行的保障

公司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而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就必须要有一个运行的程序,程序要对企业运行有约束,那么约束企业运行的程序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制度。因此,制度实际上就是约束企业并且保证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一种准则。没有良好的制度,就没有企业的有序化运行。

3.制度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

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资本经营活动,都是建立在合理的制度基础上。考察那些优秀的企业,他们得以高效发展,制度是他们的活力源泉。

4.制度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当企业发展到成规模的时候,必然要求把企业的思想理念,决策措施,考评策略,调控体系,通过制度的方式进行递进和传达,从而建立和实现自己的体系,实现做大做强的目的。

5.制度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必要手段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强烈,除物质基础、人力资源等硬件条件外,管理策略、思想、意志和精神等软件要素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就是制度。

在今天的日益激烈的竞争背景下,企业的制度化程度如何,是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同时,合理的制度建设可以建立一支高效的企业团队,规范作业流程和员工工作行为,使得企业形成一个融洽、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使组织工作效率最大化。

6.制度可以把管理者从琐务中解放出来

完善的制度能使现

代企业纷繁复杂的事务处理变得简单,企业管理者不再需要将大量宝贵时间耗费在处理常规事务中。这样,常规事务的处理也变得有章可循,企业的工作可以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中。

7.完善的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正规化

企业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更多的是依据制度来处理各种事务,而不是以往的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使企业的运行逐步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这些处事原则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企业能够顺利地融入市场竞争。

8.规范的制度更容易吸引人才加盟

一方面,规范的制度本身就意味着需要有良好的信任作为支撑。在当今社会信任普遍处于低谷之时,具有良好信任支撑的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很容易获得优势;另一方面,规范的制度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人们普遍愿意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参与竞争和工作;同时规范而诱人的激励制度也是企业赢得人才争夺战的最为有力的武器。

为公司建章立制

一个科学的完整的制度,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能保障执行到位的制度,它通常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制度中的原则性条款,是管理者希望员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原则条款通常都是笼统的要求,只说做什么,没说怎么做,缺乏具体、细化的操作方法。

实施执行程序,是针对原则条款,订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标准,主要解决怎么做,如何执行的问题,使原则条款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序规定。

有效的检查程序包括:谁检查,按什么程序检查,检查者要负什么责任,怎么约束、检查检查者。它是制度执行机制中最关键的部分。缺少检查程序,制度执行就没有保障。

一个科学有效的制度,它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检查程序(它是制度结构中的重中之重);其次是执行程序,原则条款为最轻。

结构决定功能,正是由于制度结构的缺陷,导致了许多机构的制度成为摆设。怎样才能建立合理的制度呢?以下几个要点可供参考:

1.制度设计体现合理性

因为制度设置的不合理性,主管也无法对员工完不成任务而进行处罚,结果更造成了制度根本得不到执行。

某白酒企业,公司为各个区域的员工都规定了严格的月业绩考核任务指标。但白酒消费市场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旺季,员工基本上都可以完成,而在淡季,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完成任务。结果造成了在淡季,员工工作积极性大为消退,因为即使再努力去工作,任务目标还是无法完成。比如在淡旺季行业,制定制度时就可考虑这些因素。

2.制度设计体现激励性

制度的设计如果体现激励性,则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体现出效益;反之,如若制度设计不具激励性,不仅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反而会滋生员工的抱怨情绪。

3.制度设计体现科学性

要让制度体现科学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的例子或许能给人启发。

7个人同住在一个小木屋中,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是没有任何容器称量。怎么办呢?大家试验了这样一些方法:

方法一:拟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换了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耐。

方法三:选举一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维持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结论:毕竟是人不是神!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完,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结果呢?每次7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像科学仪器量过的一样。

哪种制度最能体现科学性?很显然是最后一种,制度无需复杂化,只要体现科学性,就是有效的制度。

4.制度设计体现严肃性

企业的制度要体现严肃性,正如治军必严,而要管理企业,也必须发挥制度的作用,功则奖,过则罚。

实现制度化管理的步骤

实现制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制度化管理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对于小公司而言,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要稳步推动。

那么小公司该如何进行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呢?

1.确定根本制度

企业要有类似于国家的宪法的“根本大法”,对制度进行指导和制约。这个“根本大法”可以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所有的公司制度都围绕企业的战略展开。

成熟的企业应该有一个章程来明确哪些规定应该由谁来制定,由谁来审查,由谁来通过,如果修改,应该是什么程序等等。制定这样一套制度以后,“朝令夕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2.确立制定一般规章制度的程序

一般来说,制度越少越好,但是在公司壮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制定一些子制度,如部门制度、考勤制度、奖罚制度等等。

制度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制定程序是否民主化,制定者是否具有务实精神。一般情况下,制度的制定过程应当充分地体现制定者或企业的民主意识和务实精神,这就需要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遵循这样一个过程:调查—分析—起草—讨论—修改—会签—审定—试行—修订—全面推行。

就是说,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经过充分调查,认真研究,才能起草。草稿形成以后,要发到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反复讨论,斟词酌句,缜密修改,经过有关会议审定,然后在小范围内试行检验,并对试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破绽,认真进行修改。其中,重要的规章制度还要提请董事会、党委会或职代会通过,再报上级管理部门批准。只有遵循上述基本程序,组织所制定的管理制度才能切合实际,具有权威性和现实性,在管理过程中才会收到预期效果。

3.确定参与制定规章制度的人员

在许多企业里,规章制度绝大多数都是由几个高层领导来制定的,甚至具体到某一业务标准也是由他们来制定。这种现象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但高层领导可能对现场作业流程并不了解。因此,需要从企业中抽调一些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人来制定规章制度,并确定一个将来执行规章制度操作管理的人,来共同参与其中,必要时可请管理咨询专家和企业同仁共同设计。这样制定的规章制度就比较规范且容易进行具体的操作实施。

4.确定规章制度的内容

不同的企业因其生产性质和行业背景的不同,所确定的规章制度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企业的制度内容可以借鉴优秀企业的制度内容,但是无论如何必须建立在适合本公司环境土壤上,切不可照搬照套。

一般来说,公司的规章制度可以包括: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即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以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为目标的经营战略体系;企业的文化生活制度;配套的营销管理、产品研究与开发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具体制度。

5.要对制度进行宣传培训

制度制定出来后,要进行广泛地宣传,让每一个员工知晓。尤其是对新员工,公司制度首先成为他们学习的第一课,也是必修课。应加强制度的学习与教育,把制度约束与员工的自我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员工先“知法”,企业应建立员工手册,手册中可以将企业的制度收编进去。这样也可以确保新进员工能很快适应企业,进入工作状态。

养成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公司的管理基础也不应该是随时、随地、随意由管理者临机处置,无章可循。建立公司管理制度,可以大大降低个人因素影响企业的管理,依靠科学合理的授权、约束和控制,以及对制度适时的调整,使整个企业有效、健康地发展。

公司是人的组合,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公司不用于个人,需要尽量做到整体步调一致,所以规则的约束不能缺少。

1.为公司画出规矩方圆

在每个企业的建立之初,管理者首要做的就是指定明确的纪律规范,为企业画出规矩方圆。制度也包括很多层面:财务条例、保密条例、纪律条例、奖惩制度、组织条例等。这些规章制度有利于员工促成规则意识的养成。

90后员工钟浩然,大学毕业后很顺利地进入到一家科技公司做市场销售的工作。本来一份前景很乐观的工作,钟浩然却因为细节上出了一些问题,和老板、同事的关系弄得非常紧张,令他沮丧万分。

上班时,钟浩然无视制度的规定,依旧左边口袋里揣着PSP,右边口袋里揣着手机,讲起电话来没完没了,云山雾罩,唾沫星子乱飞,玩起游戏也是不分场合。

一天,钟浩然正在打电话,讲到高兴处,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被下来检查工作的上司逮了个正着。看到他的样子,上司当场就发了火,于是勒令他遵照公司的制度办事,不要在上班时间随意打私人电话,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并且给他一道选择题,如果保留他的随性,请另谋高就,如果要继续为公司服务,那么请剪掉他“漠视制度”的小尾巴。

在企业中,有些员工不懂“规矩”,不断挑战公司制度的底线,扰乱工作秩序,导致团队工作效率下降。

现代企业家杰克·韦尔奇当年立推“六西格玛管理”,张瑞敏发怒砸掉了不合格的冰箱,这其实都是在立规矩。规矩立起来了,大家就有了准则,有了行动的标杆。从更深的层次讲,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也是规矩之争,作为制定规矩的企业领导者来说,谁的胸怀和气度大,谁能立起有效的规矩,谁的企业才能随之长久和伟大!

2.有效执行

规矩是什么?规矩有什么用?用直白的话说,规矩就是个大染缸,告诉员工如何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防止员工办错事,同时惩罚办错事的人。

看看已经有百年历史的IBM、花旗银行、默克制药等企业,我们可以发现,有规矩的企业才能有机会成为真正的百年老店。再往前追溯,中国军事家孙武就懂得“立规矩”和执行规矩的重要性。

春秋时代,孙武去见吴王阖闾,吴王问他能不能训练女兵,孙武说:“可以。”于是吴王便拨了一百多位宫女给他。孙武把宫女编成两队,用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然后把一些军事的基本动作教给她们,并告诫她们还要遵守军令,不可违背。

不料孙武开始发令时,宫女们觉得好玩,都一个个笑了起来。孙武以为自己话没说清楚,便重复一遍,等第二次再发令,宫女们还是只顾嬉笑。这次孙武生气了,便下令把队长拖去斩首,理由是队长领导无方。

吴王听说要斩他的爱妃,急忙向他求情,但是孙武说:“君王既然已经把她们交给我来训练,我就必须依照军队的规定来管理她们,任何人违犯了军令都该接受处分,这是没有例外的。”结果还是把队长给杀了。

宫女们见孙武的纪律严明,都吓得脸色发白。第三次发令,没有一个人敢再开玩笑了。训练也终有所成。

那么,如何使企业制度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相“融合”,如何使规则意识在员工中生根开花,得到他们的认同呢?

在让员工接受企业的“规矩”,注重把制度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而不是挂在墙上的纸张,让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的日常作息中,才能让制度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