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
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思考的能力很重要,这种思考不止限于自身的思考,还有对别人的提问,大家只有敢于对别人提问,哪怕是不耻下问,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郑板桥在年少的时候,一天跟随老师到野外游玩。当他们路过一个小桥时,却发现桥下有一具小女孩的尸体。
同学们看到小女孩的尸体都议论纷纷。这时,老师开口赋诗一首,诗句是:“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郑板桥听了以后,感到不太对劲,便发问:“您如何知道这个少女是16岁?又怎知她是被风吹落小桥的?你怎么看见她三魂七魄随波逐浪翻转的?”
一时间,同学们屏住呼吸,郑板桥竟然质疑老师?而老师被他的问题难住了,有点尴尬,但还是故作镇定,反问:“那照你的意思,诗如何作?”
郑板桥想了想,脱口而出:“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听到这样的诗句,老师和同学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其才华。
事实上,正如郑板桥自己所说:“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而他,也是这样做的。
随着人们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和知识面更广,一些人还因为“凡事多问一句为什么”帮助了自己,甚至为自己赢得了效益。
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出生在波兰一个富裕商人家庭,后被舅父收养。在他18岁那年,舅父把他送进了克拉科夫的雅盖降大学。
克拉科夫的雅盖降大学是当时东欧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重要基地,这里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学派的教授,不满经院哲学的死板教条,在科学上有许多新的见解。
在这样的环境下,思想敏锐的哥白尼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钻研数学,阅读了大量古代天文学书籍,钻研了“地心说”和“日心说”,做了许多笔记和计算,还开始用仪器观测天象,头脑里孕育着新的天文体系。
在意大利留学的10年里,哥白尼还在学术气更活跃的帕多瓦大学学习。该校天文学教授诺瓦拉对“地心说”表示怀疑。
不过,这并不影响哥白尼,他认为宇宙结构可以通过更简单的图式表示出来。为此,他从诺瓦拉那里进一步熟悉了“地心说”和“日心说”,产生了关于地球自转及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见解。不仅如此,他还学习了医学和解剖学,获得了教会法博士学位。
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行星。除地球外,还有其他行星,也在围绕着太阳旋转。
凭着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哥白尼终于在1543年鼓起了勇气,决定反击“地心说”。他坚定地说:“我不会在任何人的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如果有人对我的设想指责,我将不予理睬。我认为他们的判断是粗暴的,我会完全蔑视!”
可想而知,他受到了不好的待遇,人身遭到了闹剧般的嘲弄。但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对的。后来,他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也一直被现代人所推崇。
“凡事多问一句为什么”,这恰恰就是思考的源泉。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哥白尼,能够求真、求解,那人们也会少走一些弯路。相反,如果每个人都得过且过,不问缘由,那或许到了今天,还生活在混沌中,浑浑噩噩。往大的方面说,人们的生活就会十年如一日,甚至阻碍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所以说,无论是为了自身的求知,还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我们都不妨抛去“不好意思”“害羞”“无所谓”“反正不会影响我”等想法,多问一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