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文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多一些磅礴大气,才能成就大事

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一多半是十年浩劫中的对立面,批斗过我,诬蔑过我,审讯过我,踢打过我。他们中的许多人好像有点愧悔之意。我认为,这些人都是好同志,同我一样,一时糊涂蒙了心,干出了一些不合乎理性的勾当。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一个真理。

——季羡林(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思想家、作家)

老子说过:“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章》)意思是说:保持自己纯真朴实的本性,做人不要太圆滑,不要总是斤斤计较。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必定不会受欢迎,没有他人相助,也很难成就大事。做大事者,无不胸怀大志,为人处事磅礴大气。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一个胸有大志、不修细节的人。

当时,班超负责在西域联络并结交好其他国家,在西域三十六国除去龟兹都向汉朝称臣。为了能够牵制自恃武力强盛的龟兹,班超努力结交乌孙国。于是,乌孙国王派遣使者到洛阳拜见天子。汉章帝决定派卫侯李邑携带礼物随行护送。班超只好去结交,以图从中牵制。

李邑到了天山南麓时,听闻龟兹正在攻打疏勒,便吓得不敢继续前行。为给自己开脱,便上书朝廷,捏造事实,诬告班超无作为。

班超得知后,很是无奈:“我离皇帝这么远,如今有人说我坏话,皇帝难免会相信。”他立刻上书陈奏此事。

汉章帝查清此事后,斥责了李邑,并下诏由班超督办此事,李邑听从班超差遣。大度的班超得知自己已无事,便不再与李邑计较前嫌,热情接待李邑,改派别人护送乌孙使者回国,并且劝告乌孙王派王子去洛阳见汉王,并让李邑陪同前往。班超的属下对此很是不理解,问道:“李邑如此诋毁将军,将军不但不责罚他,还派如此美差给他,放他回去,您就不怕放虎归山留后患吗?”

班超不以为然地说“圣上已经还我清白,只要我一心为朝廷服务,就不怕人说坏话。如若我还将李邑扣下,那显得我太过小气。再则,如果图一时痛快,公报私仇。即使我把他放回去,他不敢中伤于我。那也不是忠臣所为。”此话传到李邑耳中,李邑对班超十分感激,并且自愧不如!

古有班超如此大度之人,也有范雎心胸狭隘之辈。范雎,秦朝丞相,是一个极为小气和报复心理很强的人。太史公司马迁评价他“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他妒杀“战神”武安君白起,举荐的郑安平降赵,降卒全数被杀,这两件事无疑对秦国有着极其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人生在世应该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这样才能化解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做人大气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众人的尊敬和支持,才能成大事!

蔡元培虽才华横溢,但是他深知学术不同于政治,其兴衰变迁,不能简单对待,他知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因而对于各种学术思想、主张之存亡消长,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蔡元培自己的学术观点鲜明,支持新文化运动的观点亦很鲜明,但作为一校之长,他没有简单地对待他所不赞成的东西,而是让它们在与新事物的竞争中自然淘汰。

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思想上,蔡元培总是能够保持一种睿智,一种大度,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然后再从中选择对的,排除错的。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思想,不仅吸引了众多新思潮代表人物加入北大,更让一些旧派教员折服,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校长被迫离开北大,当局政府让北大的旧派写一下批评蔡元培的文章,然而就连大骂新派的黄侃也力挺蔡元培,坚决不肯与当局苟同,他对人说:“余与蔡孑民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

对于不同的观点,采取简单的批评和压制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真理是打不倒的。旧的观念正是在新的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更好的观念。

可在生活中,总有人为了一些小的事情,就大发脾气,弄得双方两败俱伤,真是得不偿失!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多一点理解,少去斤斤计较!自己的利益维护和形象的建立,不是靠吵架或者钩心斗角争出来的。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彼此的冲突更大,显得自己的心胸狭隘。

所以说,让我们多一些长远的眼光,少一些狭隘的思想;多一些大气磅礴,少一些小肚鸡肠,这才是现代有为之人所必备的气质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