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文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面对无关紧要的评价,要有点“充耳不闻”的智慧

忽略无关紧要的事,琐碎和世俗的事耗费了人们太多的时间,忽略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才不会错过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翟鸿燊(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国学研究传播者)

面对无关紧要的评价,要有点“充耳不闻”的智慧。这里所说的“充耳不闻”,并不是说堵住自己的耳朵,不去听外界的声音。一个人,只有专注于某事,不被外界干扰,才真正能够做好这件事。

当别人夸赞自己时,不要骄傲自满,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当别人诋毁、否定自己时,要保持自信、坦然面对。这样才是一个内心够强大的人,才不会纠结外在的东西,才不会被讥讽或批评击垮。

王是西晋名将,他巧用火烧铁索之计,大败吴军。国家又重新归于统一,王功不可没。对此,群臣很是嫉妒,编造谣言污蔑。

安东将军王浑说“王不服从指挥”,要求治罪,后又诬陷王攻入建康后,怂恿部下大量劫掠吴宫珍宝。王虽功勋卓著,但他深知污蔑的可怕,历史上功臣反被害死的例子数不胜数。当年,消灭蜀国、收服刘禅的大都督邓艾,就是在获胜之日被谗言害死的。他怕自己也落得如此下场,于是便一再上书,陈述战场实况,辩解自己的冤情。最后,晋武帝司马炎不但没有治他的罪,还力排众议,对他论功行赏。

对于这件事,王并未真正放下,每当想到自己立下大功却让那些大臣不满,还遭受谗言的诬陷,差点丧失生命,就感到气愤不已。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并表明自己的劳苦功高,他每次拜见晋武帝时,都一再陈述自己在伐吴战役中的辛劳和被人冤枉的悲愤,有时候还言辞激愤,触怒了龙颜。

王的亲戚范通知道此事后,立刻劝慰王:“你虽立下大功,但却没有做到最好。”

王十分不解,问道:“你此言何意?”

范通解释道:“如若你凯旋之日,退居家中,不多提伐吴之事,他人问你时,你能够多谦虚一些说‘是皇上的圣明、诸位将帅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可夸的!’这样就不会遭人嫉妒,王浑将军也就不会诬陷你了!”

王惭愧道:“您说得对!当日,我惧怕邓艾之事在我身上重蹈覆辙,便上书辩解,不过我不应该不断地计较于此,屡犯圣颜,这事情的确是我做得不好!”

后来,王潘按照范通的话去做,不再去争抢和辩解什么。很快,谗言就不辩自息了。

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要一听到不公正的评价就暴跳如雷,不要一听到一些拍马溜须之词就心花怒放。要学会保持一颗淡然的心态,不去“听闻”和在乎那些不公的指责,秉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从容地接受一切外来的声音。

尼采曾说:如果我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议论,如果我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我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因为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我们的情况下,才能容许我们在他们身边生活;如果我们超过了他们,如果我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我们!总之,让我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我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

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一个人做得再好,也会有人说不好;一个人再不好,也有人赞好。别人说你好,你未必就真的好,别人说你不好,你未必就真的不好。有时候,好与不好,不能简单从表面来判断。

人生在世,我们总会听到别人对自己不同的评价,有人说出来的是对自己的赞美,有人说出来的是对自己的批评,有人说出来的是对自己的误解……面对这些看法,如果我们过分在意或关注,那痛苦和受到伤害的只能是自己。其实,别人一时的评价并不是对你的肯定或否定,只是对某件事或某个行为的判定。

总而言之,只有过分在意他人评价的人才会被外界的评价影响,睿智的人往往都会笑着面对批评。学习那些睿智的聪明人吧,对那些无关紧要的话,不管好听与否,都仿佛未曾听闻一般,不放在心上,继续按照自己的步伐,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学做一个“充耳不闻”的聪明人。淡定不是无怒,而是巧妙应对!与其多想,不如不想,与其多闻,不如不闻,千万不要庸人自扰。淡定不是软弱,而是虚怀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