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先找出了自己的优势,才能确定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自己在生活上最爱野朴与自然,在艺术上却极醉心于格律与谨严,而我最大的野心就是要在极端的谨严中创造极端的自然。
——梁宗岱(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诗人)
成功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唐纳德·克利夫顿说过:在成功心理学看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善于挖掘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便可发挥出不可估量的能力和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著名学者胡适初到美国留学的时候,选修的是农业学。然而,30多种苹果树却难倒了胡适。30多种苹果树,花上了2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20种,对此他十分烦恼。自知不是学农的料子,胡适决定学历史和文学。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后来,胡适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既发挥了他在文艺范畴内的优秀水平,又摆脱了他在农学院的尴尬境地。胡适学成回国,担任北大教授和参加新文化运动,矗立在舆论的顶峰,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
积极地挖掘自身的优点,激发出潜能,将优点最大化,进而就可以掩饰你的不足。而一味地去掩饰自己的不足,只会让自己更加平庸,与其追求圣贤之才,不如追求圣贤之心。常言道: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人和事物一样都有闪光的一面。
蔡元培先生学富五车、德高望重,曾任北大校长。北大藏龙卧虎,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都是各方精英,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管理好学校,对蔡先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蔡先生没有被难倒,而是做出了一番努力和成就。他先是开创了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创立教授治校的行政体系,又启用大批新人,以胡适、蒋梦麟为副手辅助管理。正是蔡先生的大胆革新,才创造了北大的黄金年代。
蔡元培先生知道自己的优点是德高望重,能够服众,于是他利用自己的这些优点,在北大校长之位上充分运用,扬长避短。在管理北大时,他主要统管大局和与当时的政府交流,把治校的具体问题交给他人,放权与他人,来调动和发挥他人的积极性和才能。此外,蔡元培也利用北大校长的身份让一大批有学之士能够在政治、学术舞台上展现自我,譬如:胡适、梁漱溟,等等。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具备这样的能力: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处。曾经有人说过“人必须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汉高祖刘邦知人善用,招揽了不少能人志士为他打江山,手下将领更是各有过人之处。
一次,刘邦和众将讨论谁的统军本领最高,有人觉得是周勃,有人说是韩信,众人纷争不已。
这时,刘邦问韩信:“你觉得像我这样的,能带多少士兵?”
韩信立刻回答说:“陛下最多统领10万人。”
刘邦继续追问道:“那你又能带多少士兵呢?”
韩信毫不谦虚地回答:“我嘛,当然是越多越好。”
这让刘邦很是不悦,讥讽地问道:“哦,既然你有如此才能,甚至高过于我,那么将军你为什么却被我捉住,俯首称臣于我呢?”
韩信不慌不忙,机智地回答说:“陛下虽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我等将领当然服从于陛下了。”
韩信这巧妙的回答,让刘邦立刻和颜悦色,暂时消除了刘邦对自己的戒心。不仅如此,他还借此向刘邦推荐了自己的优点。“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人各有志、各有所长,并无绝对的高低之分,只有能够认清楚自己的优点所在,把自己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才可以让自己得以施展才能。
世界上的路有千万条,但最难找的就是适合自己走的那条。因此,每一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环境与条件,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创造机会;拿出成果来,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事情就会好办一些。中国现代诗人梁宗岱曾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自己:“我在生活上最爱野朴与自然,在艺术上极醉心于格律与谨严,而我最大的野心就是要在极端的谨严中创造极端的自然。”
每个人都应该尽力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找准属于自己的人生跑道。当你的事业受挫,不必灰心也不必丧气,相信坚强的信念定能点亮成功的灯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