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看他人的优点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会斤斤计较。
——周国平(北京大学毕业,著名哲学家,作家)
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来自于《管子·霸言》,篇中论道:“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政治家发现此道理也可用在治国上。例如,齐桓公接受了管仲“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使得国富民强,最后争得了春秋时代第一个霸权。“以人为本”对于统治者而言,是追求统治稳定向着强大进发,对于人们而言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智慧。
人们常说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大家能够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挑剔,就会发现别人最大的优点。
《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不足:唐僧,似乎他应该是一个完美的人,有理想、有抱负、组织能力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又会觉得他唠叨、胆小怕事、缺乏主见;孙悟空是齐天大圣,惩恶扬善,聪明能干,能力强,忠心耿耿,总是能救大家于危难之中,但是,他刚愎自用,不服从领导,冲动,也是不完美的;猪八戒活泼好动,是整个团队的开心果,对师傅也最贴心,可以调动团队氛围,可是,他好吃懒做又好色;沙僧老实肯干,总是默默承担奉献的那个人,可是他为人呆板,不太变通,关键时刻只能等着大师兄来撑住局面。就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四人团队,最终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更重要的是能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优点,如果不完美的个人互相能够取长补短组成团队,大家都发挥所长,那么这个团队就不可限量。
《列子》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啦,您的子孙中有没有可以派去访求良马的人呢?”
伯乐回答:“良马凭借体型外貌和筋骨来鉴别,但是真正的好马在于其内在的神气。这股神气却在良马若有若无、似明似灭之间。想要得到天下稀有的骏马,必须能够发现马的内在神气,我的子孙不才,只能辨识良马,尚无人能够寻得好马。大王,我倒有一人选,请让我为您引见。他名叫九方皋,和我一起挑过担子、搂草、喂马,他相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此人可信任。”
于是,九方皋被秦穆公召见,并被派去外出找马。三个月过后,他回来报告说:“已经找到一匹好马,在沙丘那边。”
秦穆公甚欢,问:“是什么样的马?”
九方皋回答:“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前去沙丘取马,回报的人说马是黑色公马。穆公很是生气,召伯乐来问话:“你给我介绍的那位相马人实在是糟糕!连马的颜色和性别都不能区分清楚,他怎么能为寡人寻到骏马呢?”
伯乐自愧,长叹了一口气,说:“九方皋相马竟到了这种境界!看来他比我高明不止千万倍啊!九方皋看马只看他所应看的东西,不看他所不必看的东西,只注意他所应注意的内容,而忽略他所不必注意的形式。他看到了马的内在神机,观察时,忽略其表面现象,而是看到它内在的精粹,忘记它的外表,洞察它的实质。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鉴别马本身还要宝贵得多的意义。”
后来,九方皋相中的马还是被送到宫中,穆公见后大喜,这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骏马。
伯乐相马如此,看人也是一样,不能只看表面光鲜,而是要重视一个人的内在和才智。
相貌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才华如何,面如冠玉不一定就才高八斗,鼠目獐头的人也不一定一无是处。
有一个著名的法师到朋友家坐客。朋友很高兴,赶紧端出好茶来招待法师。可当把茶递上来的时候,却发现这只装茶的杯子有个小小的缺口。可是,这茶已经递到了法师的面前,要换也来不及了,朋友只得不好意思地说:“大师,很抱歉,这杯子坏了一角。”
大师笑了笑说:“我不去注意那坏掉的一角,我只看到这只杯子是圆的,但用无妨,无妨。”
每个人都是那只坏掉一角的杯子,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他人,而不是只看到缺陷,生活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