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拥有你想要的所有东西
作为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学生,哈佛学子们大多比较自豪。他们一进学校就带着奉献社会的责任心努力学习,也确信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人生,能改变世界。
“世界都在我的掌心,我能够掌控生活中的一切!我是神!我能够拥有我想要的所有东西!”其实,不仅是哈佛大学的学生有这样的思想,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想法偶尔也会出现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脑子里。就像是一个奇怪的轮盘,偶尔转动到某一个齿轮的时候,会出现一声奇异的“啪嗒”声!这是一个奇怪到连我们自己都不想去承认的声音——因为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会是这样的自大!自己竟然会有这样的野心和欲望!这会显得自己是多么的无知,甚至是愚蠢。
但是,这种“我是万物之主”的想法并不可耻,它甚至可以说是由于人类本性中的高傲和天然自信形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在失去某样东西或者是得不到某样东西的时候会有一种潜意识的失落感。因为你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这本该是你可以拥有的东西,但是,因为很多外界的因素,导致你无法拥有。这样自大的想法,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却是情理之中的事。你不需要急着去否认这一点!
你可以试想一下,当别人在否定你的时候,为什么你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快?当别人指责你引以为豪的想法是一个愚蠢的主意时,为什么你会有本能的抵抗?我们潜意识里更倾向于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一个问题,当你有一个想法产生的时候,意味着你或多或少都站在“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哪怕它并非无懈可击,哪怕它还需要完善,但是,它是正确的”的立场上。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无可厚非,也是值得理解的。因为,这也是一种欲望,你渴望获得某样东西的欲望!
但是,我们知道,人的生存是一种进化,我们的一些极端想法如果不能适应我们的生存环境的话,我们就会改变,以此让我们从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这种“越进化越快乐”的生存方式也是必须存在的。
当这样的意识有所确定的时候,我们就要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这种承认自己无能为力的观点是可以自由运用的,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并不可耻。为什么呢?想想,当你觉得自己的体型无法像恐龙那样巨大的时候,你并不会为此脸红害臊;所以,你也不需要为你的体型无法像蚂蚁那样微小而感到耻辱。这种情绪非常正常!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是这个样子的。社会的压力给予了我们更严苛的要求,它让我们觉得某些理所应当的事情是非常可耻的!
“我做不了联合国秘书长。”——这似乎没人会去嘲笑你的无所作为。但是,“我尽然还没有我的邻居挣钱多,这实在太羞耻了!”——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在这种攀比之下,我们似乎被一无所知的邻居羞辱了!我们的好胜心不允许我们在这场“无人承认”的战斗中失败。可是,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不能拥有你想要的所有东西;你无法完全地掌控你的人生和生活;你总有无能为力和痛苦难堪的时候。这种时候,不是拿着无妄的自大去比较、去战斗,你根本就不需要去比较,因为有些东西你并非一定要去拥有和追求,更因为有些东西甚至可能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观点并非与生俱来,我们受着社会的影响——你的老师,你的父母,你的女友,你的男友,你的朋友,你活在他们的眼里,也涉及他们的生活,这是一个生活的圈子,注定着你的“不自由”!
所以,你要告诉你自己,“我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所有东西!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以我为中心,我没有伟大到去撼动整个世界的力量,但是,我可以去改变自己!”你可以去寻找真正让你感到开心或者幸福的事物。真正地去思考你“想要的”,思考它的价值,思考你对它的真实度。对自己诚实一些,或者说,让自己显得卑微一些,并不可耻。
【透视自控力】
欲望和现实之间总是有无法逾越的鸿沟,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来自人性的缺憾。因为贪心,我们会忽略自己的弱点,盲目前行,自掘坟墓。即使危险摆在面前,我们无暇去理会、去避让,贪婪遮住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丧失理智,蒙蔽了我们的内心,使我们无法感受到幸福。太炙热的欲望,灼干了幸福之井。
【知识链接】
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于1888年出版的《资本实证论》中认为,边际效用量取决于需要和供应之间的关系。要求满足的需要越多和越强烈,可以满足这些需要的物品量越少,那么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就越重要,因而物品的边际效用就越高。反之,边际效用和价值就越低。经济学家认为,人之所以执着地追求幸福,就是因为幸福能给人带来效用,即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