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沟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PREFACE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信息社会和职场越来越看重个人的写作和沟通能力。事实证明,写作和沟通能力是成才的基本能力之一,更是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学生人文素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在今后工作及学习中必备的技能之一。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写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前校长德里克·博克在其著作《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中,阐述了八个重要的大学教育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认为表达能力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和毕业之后都会广泛运用的能力。而第八个目标是为就业做准备。德里克·博克的观点受到全球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本书正是把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融为一体的一种新的尝试。

我们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针对高职高专生源的特点,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必需、够用”的原则,特编写了本书。

本书注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实践教学指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体例模式独特。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设计了五个项目,包括“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日常事务文书写作”“经济活动文书写作”“公关礼仪文书写作”和“科技文书写作”等;下篇侧重于沟通能力的培养,也设计了五个项目,包括“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艺术”“日常社交语言艺术”“管理沟通语言艺术”“演讲语言艺术”和“谈判与辩论语言艺术”等。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又分为“任务目标”“任务情景”“任务驱动”“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和“技能训练”等六个部分,构成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

(2)选材注重与专业结合。本着贴近学生、联系实际的原则,精心设计各模块。选择学生身边的场景、学习和工作中所需的训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写作具有实际针对性,沟通注重案例的代表性。本书应用文写作所拟定的每个任务,就是1~2个文种的写作;所精选的文种,基本上涵盖了当前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经常使用的应用文文种。沟通在案例的选取上,不论是范例还是病文,不求“高大上”,力求案例的代表性、评析的朴实性,易于学生接受,避免“遥不可及”。

(4)体现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时代特色。注重对最新知识和成果的吸收,努力体现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时代特色。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上篇拟定的每一个任务均先列出“任务情景”,然后由此引出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即1~2个文种的写作,再列出本文种的“相关知识”,之后根据其提供的写作理论知识进行“任务实施”,即完成文种的写作。每个任务的后面都安排了“技能训练”,大多数包括两项训练:一项是“病文改错”,另一项是“材料写作”。“病文改错”中的病,都是作者在应用文写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训练目的是通过对病文的剖析和改正,加深学生对相关文种写作的理解和把握;“材料写作”中的材料,都从实际工作中选取,有明确的写作任务,旨在通过贴近实际需要的写作,培养学生适应将来实际工作需要的写作能力。下篇拟定的每一个任务也先列出“任务情景”,然后由此引出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再列出沟通的具体“相关知识”,之后根据其提供的沟通理论知识进行“任务实施”,即完成前面的“任务驱动”提出的要求。每个任务的后面也都安排了“技能训练”,也都有两项训练:一项是“阅读思考”,旨在通过此项练习,让学生了解本项沟通容易犯的错误,加深学生对沟通能力的理解和把握;另一项是“模拟训练”,就是从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选取任务,旨在通过模拟实际情景的训练,培养学生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沟通技能。

本书由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薛桂英进行整体设计并任主编,负责拟定全书的内容框架和体例要求,李幼平、张锦田和邓礼胜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上篇应用文写作的概述,项目一的十个任务,项目二的任务一至任务三由薛桂英编写;项目二的任务四至任务八,项目五的三个任务由李幼平编写;项目三的任务一和任务二由张锦田编写;项目四的任务一至任务三由叶柳凤编写;项目四的任务四至任务六由郭珊珊编写。下篇沟通的概述,项目一的任务一和任务二由张锦田编写;项目二的任务一至任务七由薛桂英编写;项目二的任务八由李幼平编写;项目三的任务一和任务二由周柳波编写;项目四的任务一和任务二由郭珊珊编写;项目五的任务一和任务二由杨逸云编写。全书由薛桂英进行统稿,由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群教授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前院长彭进教授,现院长奉毅副教授,社会科学部主任王国珍教授,原建筑工程系副主任贾明非教师以及广西民族大学岑雨洋教师的关心、指点和支持;书中借鉴、援引了国内教材、网站的一些有益资料,由于时间仓促,未能一一与各位作者联系,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书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者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