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 冷暖两重天
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正是与欧洲的英国、法国一起高唱“和平”的时期。和英法两国一样,美国到处充满日益高涨的隔岸观火的氛围,并期待从德日的侵略中,利益均沾。此时,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正弥漫美国,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美国对德国、日本的军备扩张视而不见,反而大做军火和石油生意。罗斯福总统为了弥补财政困难,准备削减陆军军费,对此,麦克阿瑟颇有意见。麦克阿瑟有关战备、为陆军要求增加军费的言论,常常成为报刊的头条新闻。
▲20世纪30年代,艾森豪威尔(麦氏身后者)作为麦克阿瑟的副官来到菲律宾。
在一次总统参加的陆军会议上,麦克阿瑟明确表示反对政府削减陆军军费,而罗斯福仍坚持削减的原则。麦克阿瑟怒不可遏,忿忿地说:“当我们下次战争失败,一个美国兵被敌人刺刀刺入肚皮,被敌人一只脚踩着喉头时,他最后骂出和诅咒的话,我希望他骂的人不是麦克阿瑟,而是罗斯福。”罗斯福顿时脸色铁青,喝道:“你不应该这样对总统说话!”麦克阿瑟也觉得自己出言过重,立即向总统道歉,并丢给总统一句“我会向你引咎辞职的”,然后转身离去。罗斯福毕竟是位老练的政治家,他喊住麦克阿瑟,冷静地对他说:“道格,别傻了,你应该与预算局讨论此事。”对削减军费一事,总统显然松动了。会后,陆军部长对麦克阿瑟说:“你拯救了陆军”。
▲麦克阿瑟第二任妻子琼尼·费尔克洛斯。
然而,他也因此行为受到国内很多人的批评,批评者称他是“大众钱包无耻的掠夺者”“战争贩子”“虚张声势的好战分子”。渴望整军备战的麦克阿瑟不顾身份,在报纸上公开抨击盛行的“和平主义”“孤立主义”,遭到舆论的群起反对。在国内受到如此冷落,麦克阿瑟烦躁不安,感觉到处处受人白眼,郁闷中的他常常自感没有伯乐,一天天无所事事。
就在此时,他突然接到来自“幸运之地”菲律宾的一份热情邀请。早年结识的好朋友,菲律宾第二任总统奎松希望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需要一名有经验、对菲律宾有感情的美国高级军官做顾问,他立刻想到了麦克阿瑟。面对异国递来的橄榄枝,麦克阿瑟当然不会放弃这个一展身手的机会。
在远赴菲律宾的长途客船上,他偶然相识了琼妮·费尔克洛斯小姐,两个人一见钟情。麦克阿瑟人长得帅,自身资本先天充足,再加上个人努力,言行举止都是一副好莱坞明星的做派,奇酷无比。经过一段接触和热恋之后,两个人结婚了。麦克阿瑟和他妻子的感情非常好,即使在炮火纷飞的岁月,两个人也极少分离。
麦克阿瑟以现役美国陆军少将的身份重返菲律宾,担任首席军事顾问,这是他第四次来到菲律宾。奎松总统为感谢麦克阿瑟的“屈就”,授予他菲律宾元帅军衔,全权指挥菲律宾军队。由于美军无元帅衔,麦克阿瑟便成了美军历史上唯一一名正式元帅。如果不是时局变化,麦克阿瑟很可能以光彩夺目的“菲律宾元帅”的身份终老亚洲。然而,美国一些守旧派军人认为麦克阿瑟是在“卖国”,要求将他召回,驻菲美军也并不太买他这个“首席顾问”的账。
自尊心极强的麦克阿瑟索性在1937年的最后一天宣布,从美国陆军退役,专心操练菲律宾军队。他雄心勃勃地制订了整军计划,声称“不怕死才能不死”,卖力地训练招募来的1.2万新兵,并着手建设“环岛防线”。在他看来,日本咄咄逼人,战争早晚都会爆发,菲律宾需要10万人以上的军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完善的立体工事才能阻止日本侵略。然而国库空虚的菲律宾根本不能允许他如此招兵买马,尽管奎松仍咬牙力挺,但菲律宾政客们却越来越不喜欢这个讲排场、好奢华、花钱大手大脚、口出狂言的美国人。
▲20世纪30~40年代,一个名叫麦克阿瑟的美国人来到菲律宾,改变了菲律宾人民的命运。
▲1936年,麦克阿瑟将军检阅驻马尼拉的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