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是由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而来的,可以说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会计信息化的前身。
一、会计电算化的产生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简称。在我国,“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及长春一汽在长春联合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这次会议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二、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这是通常意义上的狭义的会计电算化。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信息化的宏观规划、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以及会计软件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
三、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
(一)会计信息化的出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要求,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整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企业的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微观、宏观信息)管理连接起来。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从观念上的彻底改变。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目标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会计业务全面信息化,从而与企业管理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及社会大系统的其他信息系统相互衔接,有机构成一个开放系统,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2.理论基础不同
会计电算化仅以传统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会计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系统论和信息化会计思想为指导。
3.技术手段不同
会计电算化以单机处理为主,会计信息化把网络、通信与数据库等先进技术用于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播、存储、应用。
4.功能范围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以实现业务核算为主,会计信息化包括财务事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不仅要进行会计业务核算,还要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并将根据信息原理和信息技术要求重新构建现代会计模型。
5.信息输入输出不同
会计电算化强调财务信息只能由财务部门输入,输出也由财务部门打印后再报送。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既可经授权权力级次,直接从系统的大量数据中获取相关数据,也可以从Internet直接获取。财务人员不再是会计信息的主权或唯一的输入、加工处理人员,财务人员将更多地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在企业及社会各信息系统中被充分利用。
6.会计程序不同
会计电算化基本模仿手工会计程序,会计信息化则根据会计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与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核算过程。
(二)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目前在我国,专家学者们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谢诗芬教授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出自《湖南财政与会计》)”。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导杨周南教授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ISCA(Information Systerm,Control and Auditing)模型”,认为会计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应由三部分构成,即①建立和实施现代化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AIS);②为了确保该系统安全有效地运作,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③为了审查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开展对AIS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以最终达到对AIS安全、可靠、有效和高效地运用(出自《会计研究》)。
嘉应学院教授何日胜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及时报告会计信息(出自《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初探》)”。
(三)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1.普遍性
会计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都在逐步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在会计理论、会计管理、会计教育领域中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成效大,只是还不能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水平,在会计理论方面相对滞后。准确地讲,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赖以存在的还是传统的会计理论,既没有修正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更没有构建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首先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2.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化。信息集成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集成,即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集成,协调和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的矛盾;二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即集成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结,使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能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建立企业组织与外部利害关系人(客户、供应商、银行、税务、财政、审计等)的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集成的结果是信息共享。企业组织内外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所有原始数据只要一次输入,就能做到分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建立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上的21世纪会计信息系统是与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有机整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信息系统,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
3.动态性
动态性,又称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无论是企业外部的数据(例如发票、订单),还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数据(例如入库单、产量记录)。也无论是局域数据还是广域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其次,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系统,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证信息动态地反映企业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渐进性
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的体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体应分三步走:第一步,以信息技术去适应传统会计模式,即建立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第二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式相互适应,表现为传统会计模式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而对会计理论、方法作局部的小修小改、扩大所用技术的范围(从计算机到网络)及所用技术的运用范围(从核算到管理),实现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第三步,以现代信息技术重构传统会计模式,以形成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决策支持信息化在内的会计信息化。
(四)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四级阶段
根据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文京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做出的总结,得出从1978年长春一汽搞会计电算化试点算起,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经历了30多年,平均每10年经历一个发展周期。
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88年,自行研发自行应用的10年。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还是手工记账。一些企业自主开发财务软件,然后在内部推广应用,不是一种商品化的方式。这一阶段主要是探索,大家都在积累经验,但也造成了大量重复劳动。
第二个阶段,从1988年到1998年,商品化财务软件大发展的10年。1988年是一个转折,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出现了商品化的软件公司。那时候北京有用友、先锋等,上海力成应用软件研究所也是那一年成立的,随后,在政府的推动下,金蝶、金蜘蛛、浪潮等一批软件公司相继创立,反过来又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从1998到2008年,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融合的10年。1997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组织了一次发布会,主题叫“向ERP进军”,吹响了由财务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型的号角。1998年用友推出ERP企业管理软件U8ERP,把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财务信息系统融入整个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系统中。
第四个阶段,从2008年开始,企业信息化向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2008年11月12日,我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成立,是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财政部提出,力争通过5~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谋求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型,多维度、精细化、全过程的管理数据成为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基础信息。在市场推动下,理论界、企业界、咨询界,以及学术团体越来越多的人士提高了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并投入资源加大推广力度。但是,在这一时期,多数企业基本局限于对单个管理会计工具或单独一项管理会计系统的应用,未能将管理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客户信息、财务信息披露等有效结合起来,未能在战略决策、营销支持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综合应用,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较为缓慢。2013年,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预算管理软件、作业成本软件、管理会计报告和分析软件来加强自身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同时部分企业开始提出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概念,将整合的信息有效运用于战略决策、经营分析、运营管理等方面,以支持企业利用更加全面、更加可靠的信息,做出更加及时、有效的决策。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尽管已有一定发展,但总体而言,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国内单位采用的会计软件仅有部分管理功能,而大部分单位也只应用了会计软件中的核算功能。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花费较大、人才培养难度较高等原因,单位对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动性不强。
(五)现阶段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我国,为了满足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适应现代信息经济发展的要求,除了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之外,现提出如下相应的措施:
(1)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单位信息化规划。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在继续做好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同时,也需要顺应会计改革和发展需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予以加快推进,切实提高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2)做好系统整合、改造和新建,推动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
(3)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单位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在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目前,在财富100强企业中,已有超过80%的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我国不少单位,如中国移动、国家开发银行、中兴通讯等,也都在应用财务共享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4)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领域。会计软件公司应当抓住当前管理会计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入挖掘单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需求,既要合理借鉴国外单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更要充分考虑我国企业信息化实际特点;既要总结管理会计一般功能和流程,研究开发通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也要为客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改造留好接口。中介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会计优势,加强与单位的沟通,详细了解各单位的需求,同时,与会计软件公司密切合作,共同为单位开发、设计出切合实际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