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配送中心
1.2.1 对配送中心的理解
对于“配送中心”的认识,国内外有不同的解释:
日本《市场术语辞典》对配送中心的解释是:“一种物流结点,它不以贮藏仓库的这种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发挥配送职能的流通仓库,也称作基地、据点或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销售机会的损失,为此建立设施、设备并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日本《物流手册》将配送中心定义为:“从供应者手中接收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倒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
我国物流学家王之泰教授也给配送中心下过定义,如“从事货物配备(进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客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不论国内外如何认识配送中心,定义如何不同,但对于配送中心的现实功能和功能目的的认识是一致的,就是配送中心是配送业务活动的聚集地和发源地,其功能目的是按照客户的要求,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供货服务。至于配送中心是一种物流设施还是物流活动组织,则要通过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来确定。
由此可见,配送中心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拓展市场两个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之后的产物。在新型的配送中心没有建立起来之前,配送中心现在承担的有些职能是在转运型结点中完成的。以后,一部分这类中心向纯粹的转运站发展以衔接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不同规模的运输,一部分则增加了配送的职能,而后向更强的“配”的方向发展。
简单地说,配送中心就是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它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配送功能健全;辐射范围小;提共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这是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配送中心的定义。
对配送中心可以这样理解:
(1)配送中心的配送工作是其主要、独特的工作,是全部由配送中心完成的。
(2)配送中心为了实现配送,要进行必要的货物储备。
(3)配送中心是配送的组织者。
(4)配送中心不是单纯从事物流配送活动。
(5)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的综合。
(6)配送中心是“现代流通设施”。
如上所述,配送中心是一种末端物流的结点设施,通过有效地组织配货和送货,使资源的最终端配置得以完成。
1.2.2 配送中心的分类
配送中心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4种分类。
1.按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分类
(1)供应配送中心。供应配送中心是专门向某些用户供应货物、充当供应商送货角色的配送中心。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生产企业和大型商业组织,他们所配送的货物以原材料、元器件和其他半成品为主,客观上起到了供应商的作用。这类配送中心配送的用户有限并且稳定,用户的配送要求范围也比较确定,属于企业型用户。因此,配送中心集中库存的品种比较固定,配送中心的进货渠道也比较稳固。同时,可以采用效率比较高的分货式工艺进行作业。
(2)销售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执行销售的职能,是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企业将本身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配送中心;另一种是流通企业作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扩大销售,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销售配送中心的用户一般是不确定的,而且用户的数量很大,每一个用户购买的数量又较少,属于消费者型用户。这类配送中心很难像供应配送中心一样,实行计划配送,计划性较差。
2.按配送中心的服务功能分类
(1)储存型配送中心。储存型配送中心是充分强化商品的储备和储存功能,在发挥储存作用的基础上开展配送活动的配送中心。这类配送中心通常具有较大规模的仓库和储物场地,在资源紧缺的条件下,能形成储备丰富的资源优势。我国目前拟建的一些配送中心,都采用集中库存形式,库存量较大,多为储存型配送中心。
(2)流通型配送中心。流通型配送中心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的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这类配送中心的典型方式是:大量货物整进并按一定批量零出,采用大型分货机;进货时直接进入分货机传送带,分送到各用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货物在配送中心仅作少许停滞。
(3)加工型配送中心。加工型配送中心是根据用户的需要或者市场竞争的需要,对配送物进行加工之后进行配送的配送中心。这类配送中心主要以流通加工为核心开展配送活动,包括分装、包装、初级加工、集中下料、组装产品等加工活动。
3.按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分类
(1)城市配送中心。这是一个以城市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由于城市范围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这种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终用户,且采用汽车进行配送。这类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多为城市范围内的零售商、连锁店或生产企业,所以一般来说其辐射能力不是很强,实际操作中多是与区域配送中心联网,处于二级配送中心的位置。
(2)区域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是一种辐射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可以跨省、市,甚至跨国开展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配送规模较大,一般而言,用户也较大,配送批量也较大,而且,往往在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和大型商业企业的同时,也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体形式,因而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是配送网络或配送体系的支柱结构或者属于中央级的配送中心。
4.按配送中心的经营主体分类
(1)制造商型配送中心。这类配送中心的商品100%是由自己生产,配送中心用以降低流通费用、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及时地将预先备好的零部件运送到规定的加工和装配工位。从商品制造到生产出来后条形码和包装的配合等多方面都较容易控制,它是一种现代化、自动化的配送中心,但不具备社会化的要求。
(2)批发商型配送中心。这类配送中心一般是按部门或商品类别的不同,把每个制造厂的商品集中起来,然后以单一品种或搭配形式向消费地的零售商进行配送。配送中心的商品来自各个制造商,所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对商品进行汇总和再销售,它的全部进货和出货都是由社会配送的,社会化程度高。
(3)零售商型配送中心。零售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专业商店零售商、超级市场、百货商店、建材商场、粮油食品商店等提供服务,其社会化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
(4)第三方成立的配送中心。这类配送中心是由专业的物流公司出资建设的,向货主企业提供配送服务,属于社会化的配送中心。这类配送中心具有较强的运输配送能力,地理位置优越,可迅速按客户要求将产品送到指定地点,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往往较高。
1.2.3 配送中心的功能
配送中心是专业从事货物配送活动的物流场所或经济组织,它是集加工、理货、送货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物流结点。也可以说,配送中心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的综合。因此,配送中心具有以下一些功能。
1.集散功能
配送中心能够将分散在各个生产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一起,经过分拣、组配等向多家客户配送,这种功能被称为集散功能。形成经济、合理的货载批量以提高配送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储存功能
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生产企业和商业网点,其主要职能就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及时将各种配装好的货物送交到用户手中,满足生产的需要和消费需要。为了顺利有序地完成向用户配送商品(或货物)的任务,更好地发挥保障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作用,通常,配送中心都建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如仓库、堆场等,存储一定量的商品,形成对配送的资源保证。
3.分拣功能
作为物流结点的配送中心,其客户是为数众多的企业或零售商。每个客户的订单都至少包含一项以上的商品,这些不同种类的商品需要由配送中心选出来并集中在一起。分拣就是将一批相同或不同的货物,按照客户不同的要求拣选后集中在一起进行配送。强大的分拣能力是配送中心实现按客户要求组织送货的基础,也是配送中心发挥其分拣中心作用的保证,分拣功能是配送中心重要功能之一。
4.衔接功能
通过开展货物配送活动,配送中心能把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直接送到用户手中,可以起到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功能。另外,通过发货和储存,配送中心又起到了调节市场需求、平衡供求关系的作用。可以说,现代化的配送中心通过发挥储存和发散货物的功能,体现出了其衔接生产与消费,供应与需求的功能使供需双方实现了无缝连接。
5.配送加工功能
配送加工虽不是普遍的,但往往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它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国内外许多配送中心都很重视提升自己的配送加工能力,通过按照客户的要求开展配送加工可以使配送的效率和满意程度提高,配送加工有别于一般的流通加工,它一般取决于客户的要求,销售型配送中心有时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简单的配送加工。
6.信息处理功能
配送中心连接着物流干线和配送,直接面对产品的供需双方,因而不仅是实物的连接,更重要的是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包括配送中心的信息生成和交换。
配送中心同时也是信息中心,现代化的配送中心往往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手段为标志。无论在集货、储存、拣选、流通加工、分拣、配送等一系列物流环节的控制,还是在物流管理和费用、成本结算方面,均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且,配送中心与销售商建立信息直接交流,可及时得到销售商的销售信息,有利于合理组织货源,控制最佳库存。同时,还将销售、库存信息迅速、及时地反馈给制造商以更准确地指导商品生产计划的安排。
1.2.4 配送中心的流程
1.配送中心的一般作业流程
配送中心的特性或规模不同,其营运涵盖的作业项目和作业流程也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作业流程大致可归纳为图1.1所示。
图1.1 配送中心基本作业流程
配送中心的作业从收到业务部的进货通知单开始。当货品到达后,经收货、检验、入库等手续将商品储存入库,商品入库后,就商品的存量进行存量管理,再施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作业,当配送中心接收到配送出货通知后,按出货通知信息做出货准备,并执行将配送的货品从仓库中取出的拣货作业。如有改、包装作业,商品从仓库拣出后,根据要求进行加工和包装作业,再把货品按客户需要做分类处理,等到一切出货工作准备就绪,就可以把需要出货的商品装载到配送车上,将其送交各分店、商场或客户。
每天配送结束后,计算机会检查库存量,存量低于安全存量时,则必须向业务部发出补货需求单,由业务部向供应厂商及时采购所需的商品,订单下达后,业务部应及时通知配送中心准备接收货物。
(1)集货作业。集货作业包括订单处理作业、进货作业和搬运作业。
①订单处理作业。由接到客户订货开始至准备着手分拣之间的作业,称为订单处理,包括有关客户、订单的资料确认,存货查询,单据处理以及出货配发等。按照惯例,接受配送服务的各个用户,一般都要在规定的时点以前将订货单(或要货通知单)通知给配送中心,后者则在规定的时间截止之后将各个用户的订货单进行汇总,以此来确定所要配送的货物的种类、规格、数量和配送时间等,收集和汇总客户的订货单是配送中心组织、调度的前提和依据,是其他各项作业的基础。
②进货作业。进货作业包括货品做实体上的接收,即从货车上将其货物卸下,并核对该货品的数量和状态(数量检验、品质检验、开箱等),然后记录必要信息或录入计算机。
● 订货:配送中心收到和汇总用户的订货单以后,首先要确定配送货物的种类和数量,然后要查询本系统现存库存物资中有无所需要的现货,如有现货,则转入拣选流程;如果没有或虽然有现货但数量不足,则要及时向供应商发出订单进行订货。
有时,配送中心也根据各用户需求情况或商品销售情况以及与供应商签订的协议,提前订货,以备发货,对于商物相分离的配送模式,订货工作由客户直接向供应商下达采购单,配送中心的进货工作由负责接收商品开始。
● 接货:通常在商品资源宽裕的条件下,配送中心向供应商发出订单之后,后者会根据订单的要求很快组织供货,配送中心则必须及时组织人力、物力接收货物,有时还必须到站(港)、码头接运货物。
● 验收:采取一定的手段对接收的货物进行检验(检验货物质量和检查数量),若与订货合同要求相符,则很快转入下一道工序,若不符合合同要求,配送中心将详细记载差错情况,并且拒收货物,按照合同要求,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将由供应商自行处理。
● 分拣:对于生产商送交来的商品,经过有关部门验收之后,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随即要按照类别、品种将其分开,分门别类地存放在指定的仓位和场地,或直接进行下一步操作——加工和拣选。
③搬运作业。搬运是将不同形态的散装、包装或整体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在平面或垂直方向加以提起、放下或移动,可能是要运送,也可能是要重新摆置物料,而使货品能适时、适量移至适当的位置或场所存放,在配送中心的每个作业环节都包含搬运作业。
(2)存储作业。存储作业包括储存、拣选、盘点和流通加工作业。
①储存作业。为了保证配送活动正常运行,也为了享受价格上的优惠待遇,有些配送中心常常要大批量进货,继而将货物暂时存储起来,储存作业的主要任务是保存将来要使用或要出货的物料,且经常要做库存品的检验和控制,储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空间,还要注意存货的管理。
②拣选作业。拣选作业就是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订货单(或要货通知单),从储存的货物中拣出用户所需要的商品的一项活动,其目的在于正确且迅速地集合用户所订购的商品,常见的做法是,以摘取的方式拣选商品,即工作人员,拉着集货箱在排列整齐的仓库货架间巡回走动,按照配货单上指出的品种、数量、规格,选出用户需要的商品并放入集货箱里。
目前,随着配送货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配送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配送节奏的明显加快,许多大型的配送中心已经配置了自动化的分拣设备,并开始应用自动分拣技术拣选货物。
③盘点作业。因货品不断地进出库,经过长期积累,库存资料容易与实际数量产生不符,或者有些产品因存放过久、保管不当,致使品质功能受到影响,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了有效地控制货品数量,需要对各储存场所进行盘点作业。
④流通加工作业。流通加工是为了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要,使产需双方更好的衔接,将加工活动放在物流过程中完成。
在配送中心所进行的加工作业,有的属于初级加工活动(如按照用户的要求把一些原材料切割或结成一定尺寸的配件,长材、大材改制成短材、小材等),有的属于辅助性加工活动(如按照与生产企业达成的协议,在配送中心给服装等商品拴上标签、套上塑料袋等),也有的加工作业属于深加工作业(如把蔬菜、水果等食品进行冲洗、切割、过秤、分份和装袋;把不同品种的煤炭混合在一起,加工成配煤等)。
加工作业属于增值性经济活动,它属于完善配送作业的服务功能。
(3)出货作业。
①包装作业。配送中心将用户所需要的货物拣选出以后,为了便于运输和识别各个用户的货物,有时还要对配备好的货物重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物上贴上标签。
②配装作业。为了充分利用载货车辆的容积和提高运输效率,配送中心常常把同一条送货路线上不同用户的货物组合、配装在同一辆载货车上,这样,不但能降低送货成本,而且可以减少交通流量、改善交通拥挤状况。
③出货作业。出货作业是将拣取分类完成的货品做好出货准备,装入合适的容器,做好标志,根据车辆趟次或厂商等指示将物品运至出货准备区,最后装车配送。这是配送中心的末端作业,也是整个配送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装车和送货两项经济活动。
● 装车。配送中心的装车作业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使用机械装卸货物;其二利用人力装车。通常批量较大的实重商品都将其放在托盘上,用叉车进行装车;有些散装货物,或用吊车装车,或用传送设备装车。因各配送中心普遍推行混载(或同载)送货方式,故装车作业有如下要求:按照送货点的先后顺序组织装车,先到的要放在混载货体的上面或外面,后到的要放在下面或里面,要做到“轻者在上,重者在下”“重不压轻”。
● 送货。在一般情况下,配送中心使用自备的车辆进行送货作业。有时,也借助于社会上专业运输组织的力量联合进行送货作业。此外,为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配送中心在进行送货作业时,常常做出多种安排:有时是按照固定时间、固定线路为固定用户送货;有时也不受时间、路线的限制,机动灵活地进行送货作业。
2.配送中心的特殊作业流程
配送中心的特殊作业流程是配送中心的商品分配体系依其承担职能的不同而形成的,配送中心的分配体系可以分为转运型、加工型、分货型三种模式,因而形成三种不同的特殊作业流程。
(1)转运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转运型配送中心主要是从事配货和送货活动,本身不设置储存库和存货场地,而是利用设立在其他地方的“公共仓库”来补充货物,在其配送作业流程中,为了保证配货、送货工作顺利开展,有时配送中心也暂存一部分货物,但一般都把这部分货物存放在理货区,不单独设置储货区。实际上在这类配送中心内部,货物暂存和配货作业是同时进行的。例如,配送生鲜食品的配送中心通常都按照这样的作业流程开展业务活动。其作业流程如下:
进货—分拣—暂存—拣选—配货—配装—送货
(2)加工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加工型配送中心多以流通加工产品为主,因此,在其配送作业流程中储存作业和加工作业居主导地位。
由于流通加工多是单品种、大批量产品的加工作业,并且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安排的,因此,对于加工型的配送中心来说,虽然进货量比较大,但是分类、分拣工作量并不太大。此外,因加工的产品种类较少(指在某一个加工中心内加工的产品品种),一般都不单独设立拣选、配货等环节。通常,加工好的产品特别是生产资料产品,可直接运到按用户户头划定的货位区内,并且要进行包装、配货。典型的加工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如下:
进货—储存—加工—配货—配装—送货
(3)分货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分货型配送中心是以中转货物为其主要职能的组织,在一般情况下这类配送中心在配送货物之前都先要按照要求把单品种、大批量的货物(如不需要加工的煤炭、水泥等物资)分堆,然后再将分好的货物分别送到用户指定的提货点。其作业流程如下:
接货—存储—装货—送货
3.配送中心的岗位设置
(1)进货管理组:负责订货、采购、进货等作业环节的安排及相应的事务处理,同时负责对货物的验收工作。
(2)储存管理组:负责货物的保管、分拣、养护等作业环节的管理。
(3)加工管理组:负责按照要求对货物进行包装加工。
(4)运输组:负责按客户要求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将货物送交客户,同时对完成的配送进行确认。
(5)配货组:负责对配送货物的分拣和对组配作业进行管理。
(6)营业管理组或服务组:负责接收和传递客户的订货信息,送达货物的信息,处理客户投诉,受理客户的退货请求。
(7)财务管理组:负责核对配送完成表单、出货表单、进货表单、库存管理表单,协调、控制、监督整个配送中心的货物流动,同时负责管理各种收费和物流收费统计,以及配送费用结算等工作。
(8)退货和换货作业组:当营业管理组或客户服务组接到退货通知后,将安排车辆回收退货商品,再集中到仓库的退货处理区重新清点整理。
以上岗位设置是一般配送中心设置的主要岗位,配送中心的规模不同,设施设备、作业内容、服务对象、岗位设置也不尽相同。
1.2.5 配送中心的发展
配送中心具有健全的物流功能,但应强调的是,一个配送中心应该有其核心功能,并且其功能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向上、向下进行延伸。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应建立高效、精简、统一的管理机构,积极创建能够推动企业配送中心发展的政策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技术改造发展现代企业配送中心,重视配送先进技术的应用,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完善物流配送服务功能,强化物流配送增值服务。
配送中心是国际上通行的说法,其原因主要是人们早期对配送的认识比对物流的认识要深刻。配送中心作为重要的流通基础设施和分销渠道的结点,人们从营销的角度对它进行了更多的研究。配送中心很早就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流网络要素而得到重视,从物流的发展趋势上看,配送中心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计划单
决策单
实施单
作业单
评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