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要让拖延成为执行的障碍
执行力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拖延。如果一个人无法克服拖延症,就一定会影响目标的达成。顾名思义,拖延征就是将需要完成的事情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拖延征在职场的表现是月末、季末、年末为高发期。对于此种“病症”,有些人熬过这段时期就会痊愈,而有些人则很可能会因为拖延造成工作延误,从而产生懊恼、后悔、自责等消极情绪。
据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现代人有70%的人患有“拖延征”,尤其在职场上,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心理学研究认为,拖延就是当事人对一项既定任务的执行的故意延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明明知道这件事情最终必须要完成,而且延迟完成可能会带来很坏的后果。美国德保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费拉里则将“拖延征”定义为一种精神疾病。他还认为,有些人之所以在做某件事情时拖延,是因为他的完美主义使然,而不是他缺乏努力或者努力不够。他的拖延行为无非是想给人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自己不是努力不足而是没去实践。他还对拖延者进行了这样的分类:
其一,有些拖延征者喜欢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他们属于鼓励型,也可以说是寻求刺激的类型。
其二,逃避型。这类人特别害怕失败,甚至连成功也害怕,但实际上,对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又十分关心,他们更希望在别人眼里,他们的失败不是由于努力不够或没有足够的能力。
其三,决心型。这类拖延者总是不能下定决心,而不下决心即可暂时对问题进行回避,从而使得该做的事情拖延下去。
研究表明,拖延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行为现象,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只不过有些人不严重,而有些人非常严重。严重者当然就是患上了所谓的“拖延征”。但不管这种习惯严重与否,它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不利,而且从长远来看,其危害很大。
美国《财富》杂志专栏记者亚历克斯·斯泰勒,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进行过长期的跟踪报道。他认为,造成通用公司衰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明知道公司在经营中出现了某些问题,但并没有立即着手进行解决,而是采取了拖延的态度,致使问题没能得到果断解决,导致积重难返。由此可见,在一个组织内,如果一个领导者、决策者、管理者,他们养成了严重的拖延习惯,不仅会对个人发展造成影响,也会严重伤害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那么,到底是什么严重阻碍了人们的执行力,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而使行动一再拖延呢?一位名叫皮尔斯·斯蒂尔的加拿大心理学家对此做了大量的实验调查,然后给出了自己的总结。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会有拖延行为,离不开四个因素:信心不足;不喜欢被他人指使;没办法集中注意力,而且冲动;目标过于遥远。这其中任何一种意识的存在,都会导致拖延行为的发生。
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是美国的一名著名将领,他曾就读于西点军校,并曾是这所著名军校的高才生。在南北战争时期,他因对北方军队的后勤做了系统地改造,而被大家熟知,并因此在后来被提拔为北方军总司令,而且他也被人们称作“小拿破仑”。
这位将军做事情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充分准备,所以在他的理念中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的,而他也正是被这一理念拖累了。
在南北战争中,他先是因为坚持认为准备不充分而拒绝进攻与总统闹僵,后来又在战场上由于过分谨慎迟迟推移向敌军追击进攻的行动,而多次丧失胜利的机会。1862年,“安提坦战役”打响,这是美国南北战争中一次具有决定性的战役,而正是在这次战役中,有一个非常好的夺取里士满的机会,但他认定自己被南方军堵截,因此犹豫拖延没能采取进攻行为而失去了机会。后来,他再度犹豫拖延,最终错失了将南方军队全部歼灭的机会,而南北战争也因此拖延了三年才结束。
他总是请求林肯总统给他最好的武器,觉得没有足够的士兵,抱怨士兵没有训练好等。对此,联邦军总司令亨利·哈列克认为,在麦克莱伦身上有一种超越于任何人想象的惰性。麦克莱伦最终因为失去大家对他的信任而被解除军职。麦克莱伦由于拖延不仅自毁了前程,也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不管他的拖延因何而起,是太追求完美,还是惧怕失败,总之都大大影响了朝向目标进击的执行进程,因此带来了很坏的结果。
对于拖延成因,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斯·马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拖延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的特殊形式。在研究中,他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人同时面对两个任务时,往往更喜欢选择不重要的那一个,即便是这项任务更加琐碎难以完成,但拖延却带给他愉悦感。
哈佛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在企业中,一个管理者如果具有拖延症,那么会大大影响企业的执行力,因为他的拖延,会影响发现问题的速度,同时,即便发现了问题,也会因为拖延的习惯,不能及时对问题做出处理,扫除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障碍,致使工作进展缓慢,或者出现难以补救的过错,甚至会让企业因此陷入危机。那么,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如何克服自己的拖延习惯呢?
首先,要依据目标制定出实现目标的配套方案。这是计划实施的基本步骤。要完成计划首先要理清思路,弄明白工作需要分几部分去做,怎样安排人员去执行等,有了清晰的眉目,即可迅速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否则,一大摊子不知如何下手,自然越想越头疼,懒得做下去。
其次,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工作的进行要有先后顺序,有急有缓,重要的事情和马上要处理的事情要先解决,次要的、不着急的事情稍后再去做。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要先有一个计划,在没有特殊情况出现的时候,按照底稿一件一件地去处理。管理者处理事情有条理,下属执行起来也就相对容易。
最后,方法的选择。在选择行动方法时,为了能更好地取得行动的最佳效果,要选用最简捷的方法。当然,在思考时要想到留有余地的原则,对于方法的选择不要过分强调细节,无须面面俱到,否则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对实现目的的进程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