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任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年被历史学家定义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也就是说,在这一年中国历史进入了东周战国时期。而三家分晋并不是在这一年完成和终结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确切地讲:晋国的分裂是经历了“6-2=4”的六卿火拼、“4-1=3”的晋阳之战、“3∶1=3”的三家分晋这三个阶段。
“6-2=4”的六卿火拼。狭义上的晋国六卿指的是自公元前546年—公元前497年,在晋国出现的范、中行、智、韩、赵、魏6个世袭卿族。六卿共主国政,专擅晋权,这也是最经典的六卿模式。晋国不断地经历着公卿相争,一些实力较弱的公卿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公元前479年,智、魏、韩、赵四大氏族联合消灭了范、中行两家后,晋国大权落入智氏家族。
“4-1=3”的晋阳之战。做大的智氏家族妄图消灭韩、赵、魏而独霸晋国,于是联合韩、魏攻赵。在最关键的晋阳之战中,赵成功策反韩、魏两家,灭掉了智氏家族,晋国的大权又落入韩、赵、魏3家。
“3∶1=3”的三家分晋。分享了晋国实际控制权的韩、赵、魏,不再满足屈尊于晋国国君之下,他们进一步蚕食着晋国国君的公室领地,只留给当时晋国名义上的国君晋幽公很小的一点领地,算作是没有最后撕破君臣名分。到了公元前403年,韩、赵、魏3家公然向周天子要求,承认他们为诸侯,不再蜗居在公卿的位子上。周威烈王答应了,无条件地答应,昭告天下。自此,韩、赵、魏3家成了与老上级晋国国君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诸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再也按捺不住焦急贪婪的心,3家抢夺了晋国最后一任国君晋静公那点少得可怜的地盘,彻底让晋国成了永远的记载,只能活在人们的记忆当中了。
历史就是历史,已无法改变。但是历史背后留下来的信息,却是可以揣摩和思索的。
晋国,曾经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与其余“四霸”有点儿不太一样的是,齐、秦、楚、宋分别称霸于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执政时期,随着四位雄才大略的诸侯国君死去,4国的霸主地位也就不复存在了。而晋国霸业却延续了百年之久——晋文公称霸、晋襄公和晋灵公续霸、晋景公图霸、晋悼公独霸。一部春秋史半部讲晋国,晋国的存亡成了2500年前中原大地上最重要的事情,“晋存则礼乐秩序尚存,晋亡则礼乐秩序并亡”。齐、秦、楚、宋,包括吴、越、郑等其他一些区域性强国,基本上都是在列国纷争中被别国兼并而灭亡,唯独晋国没有被外部的强敌击垮,却亡于内耗。
【职场映射】
晋国,无疑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培养基地,它培养出了战国七雄中的三雄。本来完全有机会取代周王室而一统天下,却落得个三家分晋的结局。当下众多的企业,是不是该从晋国的历史中看到一些警示呢?
企业之中的内耗是怎样产生的?利益驱使!人都会考虑自身的利益,无论职务晋升机制设立得多么规范,绩效考核体系编制得多么严谨,奖惩规章制定得多么详尽,都只是在程序层面做到了公平、公正,但却改变不了人趋利避害的本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之中必然会产生恩怨,人们需要感情、利益做纽带和寄托,才能达到阶段性的平衡,平衡就要有妥协,妥协才能海阔天空,一派和谐景象。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类似于“三家分晋”瓜分企业所有权的情况似乎并不常见,也很难实现。但是企业的分裂却并不会局限在所有权这一个点上:高管的离开,可能会带走一支团队;业务骨干的离开,可能会带走核心技术;市场人员的离开,可能会带走一批客户……这不正是一种变相的“三家分晋”吗?
一个企业的领导,最关键的角色是原则、底线的维护者。晋国的国君没有做好这项工作,把自己给废了;周天子没有做好这项工作,把天下给乱了。晋国国君要是在那些公卿王侯火拼时,能及时制止,也不至于国破家亡。所以当领导的人,不坚持和维护自己组织的原则与底线,就只能像这样慢慢地让矛盾发展扩散,最终整垮企业。
而领导想要维护原则和底线,靠的是什么呢?是实力、魄力。
企业之中既然避不开纷争,那就只能有一个派系可以做大做强——领导派。领导者必须打造自己的班底,以挤压其他细枝末节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们经常能听到企业中有元老派、新人派、海归派、本土派等说法,这和晋国六卿共主国政极为相似。晋国国君就是放任了六卿,而让自己变成孤家寡人。所以,不管出现多少种派系,领导者必须站在有利于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平息纷争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派系产生一方面是派系首领手上有人权、财权,可以通过升职、加薪、裁员等手段形成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企业成员间,在某一个问题或领域中形成了心理上的共同认知和默契。前一种叫作利益驱动的派系,后一种叫作心理趋同的派系。
消除第一种派系的方法——领导者必须通过对核心资源的掌控和调配,形成自己的管理实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人权、财权必须掌握在领导者的手上,或者领导者信任的人手上;对于集团化或规模较大的企业,必须分层级进行管控,不能让权力过度集中于一个或几个管理者的手中。要在相互制衡和监督的基础上,进行授权或放权,并建立责任追溯机制。
消除第二种派系的方法——领导者必须有人事取舍和统一思想的魄力。许多成功的企业,领导者都是出色的内部演说家,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将自己的理念、思维灌输给全员,至少要在管理层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对于那些功高震主、不听指挥、不懂规矩的一方诸侯,要有敢于忍痛割爱的魄力。一时的阵痛总比长久的纷乱和内耗要好得多。同时,关键岗位的人事调整,也是在给全员传递一种派系区格的信息:利企者留、乱企者走!